摘要:增值型内部审计是21世纪以来内部审计理念和实务发展的最新阶段,也是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主要围绕我国国有企业应用增值型内部审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更好地发展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 增值型内部审计 对策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环境更加复杂多变,极具挑战性。为了顺应新形势,国企内部审计也开始转型,着力推进增值型审计,力争在规范经营秩序、完善治理结构、加强风险管理、促进企业高效运行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一、我国国有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理解认识不到位。从我国国企内部审计的实践来看,对于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并没有充分的理解认知,这是约束增值型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发展的重要因素。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企业内审人员对审计的增值功能理解不到位。受制于历史因素,很多国企内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对内部审计理论发展疏于学习,对内部审计的职能认识过于传统,依然把合规性的财务审计作为主要工作,没有意识到内部审计可以在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等领域为企业增加价值,几乎很少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和公司治理审计。 第二,企业管理者对审计的增值功能理解不到位。很多国企的管理者受传统观念影响,把内审部门看做纯粹的成本中心,只能查错纠弊。内部审计一旦拓宽业务范围,开展咨询性工作,往往被错误认为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很难获得管理层的支持。另外,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实务中内部审计为企业增值效果并不显著。基于成本效益原则和绩效考核的压力,企业管理者也不愿意在内部审计的完善与发展上投入更多的预算,这也制约了增值型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 (二)内部审计的机构设置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很多国企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中独立性和权威性比较薄弱,主要表现为两方面: 第一,内部审计部门缺乏解决问题的处理权。在企业中,内部审计部门时常被认为是对被审计对象吹毛求疵,得不到他们的支持,甚至遭到了抵触;内部审计部门对于管理层的监管显得更加无力,无法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处理,最终导致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作用被弱化。 第二,内部审计部门缺乏发表意见的渠道。在企业中,内部审计部门大多数都是由管理层直接领导的,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对所属的领导负责,在职务任免、薪酬等方面受制于管理層,这种管理体制严重影响了审计人员的工作态度,降低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内部审计的效果越差,越不能得到管理层的重视,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 (三)内部审计在完善内部控制、促进风险管理方面的作用不明显。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满足单位对内部控制水平和经济效益方面的需求,更要兼顾国家的财政目标及财经法规的要求。目前我国国企的内部控制体系正处在建设完善阶段,内部审计还是以传统的合规性审计为主,在完善内部控制方面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实务工作中,对于内部控制审计和公司治理审计,无论是业务实践还是理论研究都不够。忽略此类审计业务,不仅对我国国企经营发展的效率、效果带来严重影响,也直接制约了企业内部审计增值功能的发挥,对于内部审计的转型发展极为不利。 (四)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不够到位。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内部审计能否实现为组织增加价值的目的,低质量的内部审计不仅会占用企业资源,甚至会阻碍或误导企业的经营发展,降低企业的价值。我国国企近些年为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也采取了一定的控制措施,但控制效果不佳。主要表现在:审计前的准备工作不足,未对行业环境做充分的了解,未制定周密的、有针对性的审计计划;在审计业务执行过程中,在获取审计证据时,对审计重要性和谨慎性原则运用不到位,不重视审计工作底稿的规范、健全;审计报告对审计成果的叙述缺乏准确性,对问题缺乏针对性,对问题的解决方案缺乏可行性。内部审计的质量问题既影响了其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不利于内部审计增值作用的充分发挥。 (五)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内审工作环境有待优化。第一,内部审计队伍建设不能满足需要。内部审计工作实质上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作。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标准说明》规定,内部审计师应具备财务、企业管理、统计、计算机、审计、工程、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识,以保证执业质量。但是很多国企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通常源自财务部门分离人员或其他部门精简人员,这样就容易造成综合素质不一、知识结构不合理、系统培训不够、专业单一,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需要等系列问题。 第二,内部审计的整体环境有待优化。众所周知,由于内部审计部门负有监管和监督的特殊职能,在工作中难免会触动某些部门或人员的利益。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企业奖罚分明的管理机制开始建立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造成内审人员越坚持原则,得罪人越多,评优晋级越受影响的不良现象,从而挫伤了内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推进我国国有企业发展增值型内部审计发展的建议 (一)积极宣传贯彻内部审计的增值理念。我国国企需要采取以下有效措施优化内部审计环境,转变企业全员对内部审计的态度和认识,使其认可和支持内部审计工作。 第一,建立管理层内部审计价值观。领导的支持与重视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关键。增值型内部审计能否真正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关键就在于加强对企业主要领导和中层干部的审计知识培训,提高管理层对内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其意识到内部审计既是管理工具,又是改善组织治理的有效途径。 第二,建立部门和员工内部审计价值观。如果没有企业内部其他部门和员工的积极配合,内部审计将寸步难行。企业需要加强内部审计增值作用的宣传贯彻工作,使企业上上下下都能充分认识内部审计在完善内控、防范风险、强化公司治理、价值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使其自愿配合和支持内部审计工作顺利进行。 (二)提升内审机构隶属层级,有效助推审计增值服务。基于我国国企的客观实际,内部审计部门应该由董事长(兼总经理)直接领导,公司的第一副总经理协助日常管理。这种机构设置就使得內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大大提高。审计部门开展具体工作时,一般可由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直接交办审计任务,并亲自督导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和审计成果的运用。另外,需要定期举办全体高管参加的审计绩效发布会,由审计部门负责人发布审计报告,公司高管现场点评,限时整改,审计部门督促检查和验收评价,从而形成"有问题,必整改"的闭环管理模式。此外,还可以考虑将审计管理纳入公司绩效管理体系,通过绩效考核,有效推进审计成果转化为管理成果,最终实现企业增值。 (三)大力拓展内部审计的业务领域。基于国有企业面临着日益复杂的环境和各种风险,内部审计部门应以企业价值增值为核心目标,紧紧围绕"绩效、管理"推进内部审计转型,把财务收支审计作为基础,把公司治理审计作为先导,把内部控制审计作为主线,把风险管理审计作为核心,把经济效益审计作为归宿。具体来说,通过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不断降低企业风险,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完善企业的公司治理机制,从而构筑企业安全经营、持续发展的防火墙。同时,要充分借助信息化审计技术等手段,积极推进非现场审计,力争做到审计监督的全覆盖。 (四)积极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第一,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首先,明确管理层、治理层以及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以制度规范明确个人行为。其次,通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制定、传达、修改、完善,进行全面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建设。最后,从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入手,实施全过程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建设,分别建立审计立项制度、人员委派规则、计划编制规定、取证规定、工作底稿编制规定、审计报告保存与修改制度、内部审计人员工作考评制度等。 第二,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核查机制,首先,从审计方案优劣程度、审计程序的执行效率、审计评价准确度、审计报告合规性等方面入手,结合适当的指标体系,来完成全过程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价。其次,建立内部审计互查机制,个人自查与审计组内成员互查相结合。最后,落实逐级审查机制。由内部审计项目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和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对审计项目的履行状况进行全方面、全过程逐级审查。 (五)加强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功能的发挥,离不开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多元化技能的内部审计人员。我国国企在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有效措施。 第一,顶层设计,科学制定审计人才培养规划。包括制定审计人才准入制度、岗位培训及后续教育培训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等等。企业需要尽快完善审计人才的培养机制和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审计人员招聘任用、职称晋升、奖励惩处、岗位调任等管理机制;全面规划和拓展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发展道路,从而能够吸引、留住优秀的审计人才,充分发挥审计的热情,激发审计工作的创造性。 第二,进一步调整、优化审计人才队伍的专业技术结构。一般来说,现代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结构应涵盖财务、法律、经济、金融、统计、计算机和工程等方面。企业可以一方面通过推行项目主审参审轮换制、主审负责制、审计干部深入业务一线挂职锻炼等方式,尽快培养一批业务精湛、理论扎实的实战型审计骨干;另一方面根据业务需要,选择性地外部引进或公司内部选拔一些基建、法律、管理、金融、计算机等方面专业人才补充到内审队伍中去。 第三,做好审计的专业化分工。由于企业的业务规模越来越大、经营风险日趋复杂,增值型审计内部的专业化分工是必然的选择,这样就使企业内审人员专注于某个领域,对企业的业务发展与经营管理进行持续跟踪和研究,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整个增值型审计的履职能力。Z 参考文献: [1]李文新.试论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构建[J].中国内部审计,2015,(11). [2]冯西儒.内部审计职能演变的特征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