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泰坦尼克》的女主人公露丝也能讲几句弗洛伊德,可见精神分析与电影的关系多么亲密。——Psy525.cn 1895年,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弗洛伊德发表了《癔症研究》,同年,精神分析诞生了。百年倏忽过去,电影和精神分析传遍全球。 精神分析是电影工作者的必修课。大卫·马梅(DavidMamet)就在其写的编导教材中号召人们精读弗洛伊德的《释梦》和荣格的《回忆、梦、思考》,从而能够做到——"使用技术解放无意识。"弗洛伊德和荣格的这两本书同样也是心理医生入门必读。 精神分析成为了所有知识分子的文化背景,在法国,典型人物之一就是杜拉斯,这个女人左手拿《释梦》,右手写《广岛之恋》剧本,同时还和"法国版弗洛伊德"拉康成了好朋友。而在美国,希区柯克则简直成了精神分析科教片拍摄者,其影片《爱德华大夫》等至今还用来教授心理学系大学生。 希区柯克之后,精神分析成为了西方影视业工人的必备常识,尤其是好莱坞。从《六人行》、《人人都爱雷蒙德》到《沉默的羔羊》、《美丽心灵》,精神分析指导影视剧本编撰的痕迹无处不在。就连《泰坦尼克》的女主人公露丝,也可以和别人侃几句弗洛伊德。 如今,心理影片已经成为美国影片的一个种类,每年都会有几部这样的影片杀青,就像每年都会有几本心理书籍在亚马逊网站上热销一样。电影对精神分析的影响也不仅仅作为科普教材而已。 《国际精神分析杂志》成立了一个电影评论的专栏。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星球大战》中的俄狄浦斯情结,《搏击俱乐部》中的被压抑的施虐性客体的回顾,以及《沉默的羔羊》中的创伤心理学。精神分析界的影评逐渐从当初单纯地对创作者和角色个性的分析,进展到剧本分析,对声音和镜头运动的分析,对电影和观众关系的分析,对电影所蕴藏的无意识结构的分析等等。 精神分析电影学是电影理论最重要的一个理论基础之一,它从前承接了结构主义的电影批评的传统,以麦茨为代表,依据弗洛伊德、拉康以及一部分克莱因的理论,建立起了一个完备的话语系统,被称为"第二电影符号学"的诞生。它又影响到了后续的女权主义、解构主义、意识形态分析等其他电影批评话语的建立。 虽然德勒兹等后现代主义者的出现抢走了精神分析电影学不少风头。但是近年来齐泽克这样的怪才横空出世,似乎又为精神分析电影学扳回几分。 精神分析电影学,尤其是其中的电影第二符号学,是建立在两组比喻之上:电影/梦/,银幕/镜。而它们,都是投射-认同的产物。 影片,被比喻为梦境,其中人物都展现了我们自身的一个成分,此即认同;银幕,被比喻为镜子,它提供了一个时空,便于我们自身影像进行投注,此即投射;不存在不需要银幕的影片,也不存在不需要影片的银幕;影片-银幕恰是吸气-呼气一样,一体两面,投射-认同亦如此。 梦,总是像电影一样,在一个屏幕上展演;这样,你才可以看到梦,回忆梦、思考梦。否则,梦就像阳关照进现实一般侵入你的白日生活。你就成了一个活在白日梦中的艺术家,或者一个或在白日梦中的精神病患者。这就是梦屏,它是人类精神结构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容器"。 如果承载电影的银幕消失,影片也就无从展演;银幕提供了一个封闭的时空,一个承载物,影片投注入银幕就形成了电影,电影是一个"容器"或者"炼金炉"。它犹如镜像阶段中的母亲之脸或变形之三门柜哈哈镜,借助于它,我们可以进入一种混淆了自我与他人、真实与虚假的过渡性状态,在此状态中充分地唤起了各种心理认同机制。 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自恋认同。此自恋认同是通过三个途径达成:第一,观众-机位认同。"观众"处于一个全知全能的主体位置,也就是摄影机-导演之位。这种全知全能感的一个例子就是观看恐怖片时的体验,"鬼来了。——我却不在那里。" 观众-摄影机认同,是"上帝认同"的山寨版。现代人观看电影所获得的自恋感,是古代人通过修行中的观想获得的。这种全能感以"缺席"为前提。即银幕上出演着的故事必须是幻象。它们的"在场"是观众决定的。所谓"章子怡在时观众不在场,观众在时章子怡不在场",观众因为知晓客体之缺席,而维系主体位置。 作为观众,我们可以在影片中认同英雄,也认同于狗熊,认同于女人,也认同于男人,自由进出各种人物。如马克·韦尔内所言,"特别是在怀旧忆往的经验下,我会津津有味地看着这个我曾经也是这样的片中人物,这个我以为我曾经就是这样的人物,这个我本来可能会变成这样的人物,这个我不再是这样的人物,这个可能我从来都不是、然而我很想在其中认出我自己的人物。它代表了过去的形象,代表了‘完美我’,亦即弗洛伊德所界定的,童年失去的自恋状态的替代物。" 那么,为什么一个"银幕+影片"就可以激发起那么强烈的认同机制呢?这是因为,电影提供的是一种梦境,一种人工的白日梦。如克拉考尔所言:"电影是群众性的娱乐,因此,它必然要去迎合一般群众的愿望和梦想。由于绝大多数商业性影片是为群众消费而制作的,我们便有理由认为,银幕上的事件不知为什么总是和观众常有的某些梦想有点联系,这样也就引起了共鸣。 梦,是人类精神生活最强大的力量和最深刻的活动。梦的功能,在于通过心之自由活动,以最纯真的态度,宣泄我们深切的情绪,满足我们深藏的欲望。电影和梦一样,首先,它会开始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中必然有一个欲望不能达成或一种情绪需要表达,然后在几个小时内,这种情绪-欲望被逐渐地铺陈、表达、展现,最后——灯光亮起,一切消失,就像水波自解、白云自散。 故有导演认为:"电影是对梦境的不自觉的模仿,发明电影可能就是为了表达无意识的生活。" 作者简介: 蒋梅玲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已帮助过 1083人 入驻年限 10.4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