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结合《典型零件普通加工》课程的性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高职类院校在此课程教学中的职业活动过程为导向,从课程性质和定位、课程教学设计、课程特色与创新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典型零件普通加工》;教改;实践;探讨 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时代下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于机械专业类课程的教学,存在着人才目标定位不清楚、课程与时代脱节、实践学时与实践内容相互矛盾等问题,并且课程主要采取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思路,即使是实践教学,很多的都是验证性的实验教学,缺乏创新性和实际应用性。从而使得学生主要注重个人学科知识的积累而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增长,严重违背了以学生能力增长为主的培养方式。由此,笔者在自己所教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中做了初步的尝试,以期能在教学改革中提供借鉴,并且提高教学效果。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典型零件普通加工课程是机械类学生必修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起着主要支撑作用,可将前修知识进行运用和内化,为后续课程综合能力培养奠定基础。目前,教学难点在于以下两方面:第一,课程内容多与教学学时少之间的矛盾。该课程知识范围广泛,涉及内容跨度大,理论知识点繁多难懂。在比较少的时间仅用课内时间,让学生达到知识的接受和内化有一定的难度;第二,理论与实践结合得不够。面对这样的问题,应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设计,积极利用数字化资源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实现教育创新,达到教学目的的总体优化,提高教学效果就尤为重要了。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典型零件普通加工》课程教学目标是:第一,训练学生普通车床和普通铣床的操作技能,使学生具备独立完成各类典型零件普通加工的能力;第二,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正确选用刀具、正确选择切削参数、正确编制零件加工工艺、正确选择量具完成零件测量等的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依据学校定位与办学优势,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以及因材施教、按需培养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综合型人才。课程设置了6个教学项目和1个学生创新实践单元。第1个项目为普通车床和铣床的操作,第2至第5个项目以企业实际产品"食品输送机传输轴部件"中的典型零件实际加工为教学单元,在学习的最后阶段安排了学生实践创新环节。 (三)考核方式与成绩认定 课程采取过程评价与考核相结合的学习评价方式,设计有理论考核、实践操作考核、创新成果汇报+创新零件评比等考核环节。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以及学生的工作和学习效果。过程评价主要考核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与表现情况,成绩认定有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和积极参与能力、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4个方面,考核由授课教师和学生(分组)共同参与完成。学生最终成绩=平时成绩×30%+实践操作考核成绩×30%+期末试卷考核成绩×30%+创新实践成绩×10%。此考核方式与成绩认定方式较为合理。 三、课程特色与创新 (一)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情境教学 课程各个环节突出应用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模拟真实的企业化的工作氛围,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相辅助。在教学内容组织上,摈弃了传统学科体系的教学模式,将"机制工艺"、"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刀夹具技术"、"机床维护与保养"等课程中的知识点融入到具体项目中,用项目化教学帮助学生努力在与工作任务的联系过程中去学习知识,彻底改变与任务相脱离、单纯学习知识的学科课程模式。将某一教学项目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交叉进行,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学生不知道理论知识如何指导实践、服务于实践的问题,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二)突出能力目标培养的培养宗旨 坚持"理论融于实践,动脑融于动手"的教学原则,强化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做中学、学中做、学会做",做到"学做合一"。课程设计突出学生的能力目标培养,通过项目训练学生做事能力,培养职业岗位的工作能力。教学设计突出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设计了一些教学环节,让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 (三)过程评价与考核评价结合的新的评价方式 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评价方法。课程在考核评价上设计有过程考核、理论考试、实践操作考试、创新成果汇报+创新零件评比等考核环节,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以及学生的工作和学习成效。多样的考核评价方法,全面考核了学生学习效果。加强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考核的同时,注重动手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团队协作以及创新能力考核。 (四)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完善的教学管理有助于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在人才培养过工程中,加强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建立和完善健全教学工作周反馈制度、领导教学检查制度和督导组听课制度,从制度上保证教学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 完善和修订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环节规范和要求、教学质量标准和管理体系、教学质量监督、评价和反馈体系,以及教学激励和奖惩措施,加快教学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 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评价办法,建立教学事故预防和监控机制;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系统、校外实训基地实践教学效果评价办法和人才反馈评价系统。 四、课程改革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机械零件普通加工》课程经过课程组全体教师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我们仍清醒地看到,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亟待解决,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这种采用按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的课程对教师的知识能力和实践技能都有很高的要求,教师能力的欠缺限制了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高,也容易引起不同班级出现教学内容不统一的现象;(2)理论知识同工作项目如何有机融合问题没能很好的解决,导致自编讲义中各知识点安排无系统性,给学生的自学带来了困难;(3)教学项目的局限性问题有待破解,由于工作项目的局限性,使得学生容易出现换了其他项目就不会分析和加工的情况,如何能够打破这种局限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和实践能力是项目化课程必须解决的问题。 五、结语 随着零件制造技术的发展,高职类学校在《典型零件普通加工》等课程教学中应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课程教学目标,实现项目化教学。在《典型零件普通加工》教学的过程中,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工作职业活动过程为线索,以学生为中心进行项目化设计,让学生直接体验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 【参考文献】 [1] 史朝辉.高职《模具零件的普通加工》课程改革的探讨[J].精密成形工程, 2013(4):77-80. [2] 吴爱华.浅谈《典型零件的普通加工》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有效實施[J].卷宗, 2014(10):174. [3] 梁胜龙.《机械零件普通加工》课程的改革实践[J].科技资讯, 2012(26):226. [4] 杨桂府,赖华清.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具零件的普通加工》课程开发初探[J].中国科技财富, 2009(6):147. [5] 刘文勇.加大普车实训教学改革力度促进数控车实训教学的发展[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7(6):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