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36kr 相比 2003 年的非典推动了我国电商等数字产业的发展,此次疫情催生出更多数字经济新业态。从线下到线上,从传统IT到云上,几乎每个人、每个行业、每个企业都被深深打上了数字烙印。 在无数新场景中,云、AI和5G与其他新一代信息技术彼此之间紧密融合,不仅成为抗疫新武器,更形成强大的飞轮效应(flywheel effect),成为驱动我国众多城市、产业和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新引擎。 数字战"疫"大显身手 2020 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国人亲历一场刻骨铭心的数字化战"疫"。 疫情期间,随着诊疗数量的急剧攀升,高清远程诊疗的需求大增,外地优质医疗专家通过远程诊疗视频连线与一线医务人员一起对病患进行会诊。 "线上援鄂、远程会诊"打破了地域限制,实现技术资源的快速配置,进一步提高了病例诊断、救治的效率和效果。 这在很大程度上及时缓解了一线医护人员紧缺、超负荷工作的问题,有效避免了外地医疗专家前往疫区工作被感染的风险。 与此同时,由于肺部CT影像是新冠肺炎诊断的重要标准之一,在疫情爆发后,快速增长数量庞大的待诊人数让一线医生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 AI算法的介入,为病例检测的提质增效带来了好消息,通过AI来帮助医院的提升CT诊断能力,能秒级完成上百张CT影像筛查,诊断效率提升至少 10 倍,大大缩短了疑似病例基因分析和CT影像的判读时间。 在疫情防治的关键时刻,借鉴"小汤山模式",武汉快速建立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华为等通信设备商和中国三大运营商及通信行业伙伴的通力合作下,快速部署了覆盖这些医院的5G网络,实现了高速上网、数据采集、远程会诊、远程监护等操作。 基于 5G 技术的智能医护机器人,可帮助医护人员执行导诊、消毒、清洁和送药等工作,实现日常看护工作的快速、灵活和安全,提升病区隔离管控水平。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类似这样的数字化战"疫"的案例不胜枚举,中国作为此次疫情的爆发中心,同时在利用云、AI和5G等数字化手段遏制疫情方面亦发挥了巨大作用。 而在复工复产的过程中,云、AI和5G等数字化手段更是大显身手,快速助力社会早日恢复正常运转。 地方政府和企业采用的"数字防疫系统"在精准防疫同时加速了复工效率。据了解,此前在江苏、浙江、吉林、湖南等 15 个省,有多达 100 多万企业、 3000 万人用华为云实现了快速复工。 如在江苏常州新北区,企业只要通过华为云复工复产大管控平台,在线填表、拍照上传,即可完成复工申请,政府人员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打开华为云WeLink随审随批。 如何通过数字化技术和手段,摆脱疫情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中国的成功实践是不可多得的宝贵经验。 而复工复产的结果也说明,越是数字化程度高的企业,远程能力越强大、弹性越大,免疫力、生存能力也就越强。 危机总是伴随着契机,疫情同时也是对当前国家和企业数字经济建设水平的一次压力测试和大考,让人们一窥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 "新基建"之新动能 疫情给许多行业按下了"暂停键",却给我国飞速发展的数字经济按下了"快进键"。 在疫情之下,中国正在加速数字化转型,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中国经济和社会免疫力,在后疫情时期,更是中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全新驱动力。 在后疫情时期, 34 万亿的"新基建"政策快速补位、顺势发力,从地方到企业,大家纷纷通过云、AI和5G等创新技术来寻求发展"新基遇"。 3 月 4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新基建"之所以新,究其根本,是包含了云、AI和5G等创新技术的信息基础设施,与传统的基础设施相结合起来,最终使传统的物理世界过渡发展为数字世界,这就是"新基建"。 其中,云计算的海量算力、AI的应用智能和5G的可靠网络,通过相互协同深入到各行各业之中,创造出新的业务体验、新的行业应用以及新的产业布局。 从数字政务到智慧城市,从工业自动控制到农业智慧管理,云、AI和5G的融合创新发展将打开千行百业的新发展空间,为政企转型和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在华为云与计算BG总裁侯金龙看来,5G就是信息的高速公路,可以把所有的信息快速的传递出来,其低时延可以解决包括远程手术、自动驾驶等场景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而云计算和AI本质上是两个发动机,算力包括通用算力,和AI算力,云像水和电一样,通过信息高速公路流到我们千家万户,流到我们每一个人,让人们的生活更方便。 云、5G和AI相互融合,并且和行业结合起来,将驱动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将成为数字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 侯金龙认为,国家在这个时候提出"新基建"恰逢其时,云、AI和5G将是新型基础设施的三个要素,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个发动机。 与传统经济时代的土地、劳动力、电力相比,数字经济时代提供了新要素,数据将成为新的生产资料,算力将是新的生产力,云、AI和5G将成为先进的生产工具。 这些新要素和各个行业结合起来,会涌现出众多新服务,能大大提升生产效率,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如智慧政务、智能制造、智慧交通和智慧金融等。 这是"新基建"带来的新动能,通过释放企业的活力,推动整个数字经济高质量的发展,形成强大的溢出效应和牵引效应。 业内预测,未来以云、AI和5G为代表的"新基建"投资因兼顾短期拉动经济和中长期释放经济增长潜力的作用,将成为点亮中国经济未来的新希望。 如何"智造"数字中国 一切才刚刚开始。 按照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的定义,未来数字资源将渗透到产业中的任何一个环节,这会带来拥有无限可能的新的产业组合。 在"新基建"的大背景下,存量市场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将大大提升,同时创新型项目也会受到资本的强烈追逐。 但需要认识到的是,在加大"新基建"投资力度的同时,应当充分了解其内涵和联系,只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能更好的有的放矢。 云计算、AI和5G等技术将进一步推动产业变革,组成了通往数字化智能世界的钥匙,是"新基建"的核心所在,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目前大多数企业并没有能力来从头到尾的研发和应用,同时高昂的成本也是千千万万中小企业所无法承受的。 这也再次证明了"新基建"的意义之大,以云、AI和5G为新型基础设施,把信息基础设施当成传统的投资去普及到各行各业,为传统企业由电子化到信息化再到数字化搭建阶梯。 与此同时,行业和企业数字化升级转型离不开强大的算力和联接,而算力要从云端和边缘来,更要从芯片中来。 在此基础上,华为等大企业在此次"新基建"大潮中将共同发力,充分发挥其在云、AI和5G上的巨大优势。 其中,华为的通用算力处理器鲲鹏和AI算力处理器昇腾是新型基础设施的算力底座,提供安全、充裕、可持续性的算力。 可以说,鲲鹏和昇腾就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通过源源不断的算力助力各个地方和各个行业机构,帮助他们数字化升级转型。 而计算产业本身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又是一个生态产品,涉及硬件和软件,在信息升级转型的同时,每个地方都需要形成自己的计算相关的产业。 目前,华为在北京、上海、广东、湖南等地方成立了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当地的企业来围绕鲲鹏构建他们的生态体系,在助力当地行业、企业信息化升级转型的同时,帮助当地形成孵化计算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在计算产业的策略是坚持"硬件开放、软件开源、使能合作伙伴",华为聚焦做处理器、云服务等,让产业和企业去发展自有品牌的计算产品。 在软件上,华为投资打造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并不断的开源来支持合作伙伴基于开源版本推出自有商业版本,为客户提供服务,发展他们自身的产业。 在此背景下,对于企业的上云问题,华为云为政企上云提供最佳路径,支持政企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实现政企生产力全面提升。 为让企业方便上云、愿意上云,上得去还用得好, 5 月 15 日,华为云发布了政企战略和华为云Stack系列产品,能够让政企业务快速方便的上云,又能够使很多企业和行业实现数据在本地和云一体化的体验。 据介绍, 2019 年,华为云帮助中国人寿实现了全集团的管理资源和算力的聚合,构建混合云的运营平台,承接了整个集团十多万次的营销活动,每年节省 3000 万以上的开支。 可以看到,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中,只有通过云、AI和5G,让数据流动起来,存得下,用得好,算得快,才能让数据的价值最大化,最终让中国经济在"新基建"赛道上跑出真正的加速度。 总的来说,云、AI和5G正成为构建数字经济的超级密码,在它们的融合协同驱动下,相信未来中国将会是一个线上与线下、物理与数字高度融合、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