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要先交定金,买房要先登记,买部手机要预约排号,貌似不抢先一步,高度集中精力练就"无孔不入"意识,根本就买不上自己心仪的东西了!什么"限量版"、"秒杀"。"数字战"等,更是让人有种"惊慌失措"般地紧迫感。 这不,"双11"又在众人的追捧与呐喊中过去了。销量如何,暂且不论,就看那气势,那场面,就已经让人欲罢不能。即便谈不上"枕戈达旦",但是也有种"磨刀不误砍柴工,快刀可斩乱麻"的感觉了吧! 为什么会这样呢?在物质丰富的今天,为什么还老是处于这种供不应求的感觉之中呢? 或许,这就和商家们的"饥饿营销"脱不了干系吧。 近年来,饥饿营销真的是备受商家们的追捧,很多品牌都希望通过饥饿营销这个方式来提高自身的美誉度。比如有些商家打出的广告语便是"如果你没有在Waiting List (等候名单)上排过队,就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粉丝。" 一种营销方式之所以能够受到众多人的青睐,必然是有它独特的优势。饥饿营销玩得好,对一个品牌的价值提升是巨大的。但是,再好的东西总有它不为人知的侧面,它并不是适合于任意一个品牌,并不是每个品牌都可以玩得转,就连国际大牌路易威登,在玩饥饿营销的时候也饱受质疑。 提到这个"饥饿营销",也不得不说到小米。最开始的时候,雷军采用了这个方法的效果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巨大,但是也是有原因的。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因为当时正处于智能手机竞争并不激烈的时候,小米以其超高的性价比,对大家来说是很具有吸引力的。然而,时至今日,连雷军自己都说,绝不再搞饥饿营销。因为,现在已不同于往日。 再有用的营销方式,也不能长期采用,偶尔尝试可以,但如果一成不变,就可能得不偿失。作为消费者,大家对于偶尔一两次的"饥饿感"有好奇心,但是长此以往,也会审美疲劳,失去耐性。 有人认为,做饥饿营销,与道貌岸然的人讲"慈善",斤斤计较的人讲"舍得",急功近利的人讲"战略",市场强盗讲资源"整合"没什么差异。假如单纯说说也就罢了,执行起来就会呈现"作死"的节奏。 因为,任何营销都是谋略,是在缜密的逻辑思考的基础上,经过无数次提出之后被推翻,然后才如"小强"一般具有生命力,都是需要有极为理性支撑的。 但是,饥饿营销的核心却不是理性诉求,而是感性诉求。一般来说,任何感性的表达与传播,都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否则就是沙漠上的宫殿与堡垒,既无法阻止其下陷并被沙子"吞蚀"的厄运,亦无法防范其在短期之内被风浪击碎。 说到底,对于商家们来说,饥饿营销只是营销战略的一部分,如果想要做好品牌,还是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磨为好。对于消费者们来说,更要理性,不要盲目相信"稀缺"资源的"量少价高"原则,也许背后正隐藏着你不为所知的"巨额数目"。因此,且买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