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了更好地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发生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构建教育平台,以便更好地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满足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目前,自然科学类学科的社会实践已经越来越普遍,而人文类学科则相对落后,研究如何在工学交替模式下构建人文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显得十分紧迫。本文在分析工学交替模式对人文类实践教学体系意义的基础上,提出有关构建人文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工学交替;人文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一、概念界定 (一)工学交替 工学交替顾名思义是将"工"与"学"相结合,这是一种将校内理论学习与校外实践工作交替进行的教育模式。目前,将工学交替包括广义与狭义两种含义。广义主要指与学生工作学习的时间长短无关,只要存在实习与工作交替情形即视为工学交替;狭义则主要指学校存在全日制的学习与工作周期,利用学校与社会资源,促使学生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二)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包含诸多要素如教师、学生、实践教学理念、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内容等。狭义的实践教学体系则主要指实践教学内容,以人才培养为目标,设置相应课程及实践活动,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构成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二、在工学交替模式下构建人文类课程实践教学的意义 人文类课程实践教学普遍存在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一方面在教学课时的安排上有明显的倾向性,安排实践的课时较少;另一方面学校有关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安排没有连贯性,为了实践而实践并不能发挥实践应有的作用。实践教学应当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需要诸多方面的配合,而很多人文类课程实践教学却没有相应的教学计划、目标以及合格的师资队伍、激励机制等,由于学校自身重视程度有限,其资金支持也有限。 将工学交替模式运用到人文类课程实践教学中,鼓励或者要求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不仅可以降低学校的办学成本,而且可以将企业的技术人员作为学校师资团队的一部分,增强学校师资力量。除此以外,通过校内理论与校外实习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及应用理论知识,为社会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 三、构建工学交替下人文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议 (一)改变教学模式内容及方法 在教学模式方面,人文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往往会将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割裂开,在工学交替模式下,形成"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实现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知识的相互融合,只有在形成一体化的基础之上,学生才能不断发现理论与实践密不可分并且缺一不可。 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不能局限于课本知识,而更需要将书本理论与企业真实工作项目相结合,引导学生如何利用理论综合思考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以培养复合型、综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不断完善教学内容。 在教学方法方面,鼓励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育手段,综合运用交互式教学、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扩充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 (二)构建校企合作平台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学校占主体地位,其通过对学生的分配强制学生进入相应企业进行实践活动,虽然在这种分配模式下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社会实践过程中,但却存在很多弊端:一方面企業不能完全配合,部分学生因岗位数量不足无法参与;另一方面学生可能对分配的岗位没有兴趣不愿意主动参与,缺少主观能动性,而被迫参与到实践中的情况与现代教学目标相违背,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学生的自由发展。 在工学交替模式下,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企业的实际项目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学校和企业相互协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培养其创新及思辨能力。为了更好地进行实践教学,学校与企业应当相互合作,形成教学教育平台,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贯穿实践在实践过程中结合理论知识。 (三)将实践成绩纳入成绩衡量指标 目前,就人文类课程而言,很多学校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因而在成绩考核方面,也过分关注理论成绩考核而忽视了对实践成绩的要求,正因为这样的成绩评价机制,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仅关注课堂的理论知识,不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长期忽视自己实践技能的培养,不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入思考而是一味地接受书本知识,而这样的学生极有可能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通过将实践成绩纳入成绩衡量指标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关于实践重要性的认识,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梅萌萌.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快递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A]. .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华声卷4)[C].:,2016:3. [2]唐湘桃,刘冬香,赵华军. 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教育与职业,2012,03:155-157. [3]李琼.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旅游英语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例[J]. 经济视角(上),2012,06:155-156+158. [5]张海琼,高哲. 基于工学交替的实践教学探索——以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为例[J].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73-76. [6]胡奇,常乃军. 高师体育人文社科类课程教学多元评价体系研究——以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为例[J]. 体育研究与教育,2013,03:59-63. [7]马玉香,高素芳,王玲.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高校人文地理课程群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3,03:62-64. [8]盛晓明,胡娟,高晖. 从课程的精品化到公开化——浙江大学人文类课程多层次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13,07:39-41+78. [9]王美佳. 工学交替背景下高职课程体系优化与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J]. 中华少年,2016,08:212. [13]龚文进,邱鸿钟. 如何设计医学院校人文社科类课程实验实践教学[J]. 卫生职业教育,2016,06: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