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九年义务素质教育中,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解题思路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创新,强化物理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层中,应当深入探究和创新初中物理教学方法,提高初中物理解题思路教学水平,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需求。本文从几方面浅谈关于初中物理解题思路教学分析。 关键词:初中物理;解题思路;教学分析;教学方法 在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中,教师重视解题思路的贯穿式教学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物理解题思维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掌握多种解题思路,并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学会灵活搭配使用,提高学生物理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解题能力。本文将对几种常用的物理解题思路进行分析,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利用系统式思维拓展初中物理解题思路 初中物理是一门极具抽象逻辑思维的系统的学科,为了提高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解题技能,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掌握一定基础知识的前提上学会系统地分析问题,把握问题的整体内容[1]。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在审题和分析题干信息时学会把握题目所要研究对象的系统认知,并对研究对象的整体特性系统分析,从而高效解题。例如,"已知物体a质量为5kg,将a放在水平地面上一块静止的斜面体b上,请问斜面体b受到的来自地面的摩擦力是多少?"学生在解答这样的物理问题时,首先将对题干中的有效信息进行系统地分析。从而在系统式解题思维中,学生容易发现解题的突破口,即将两个物体看做一个整体c后再去c所受的摩擦力,因为c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所以摩擦力为零。系统式思维方法便于将题目中看似复杂的元素归结为一个同一体,通过对整体的分析简化解题步骤,使得解题思路更为清晰明了,提高学生的实际解题能力。 二、利用类比式思维拓展初中物理解题思路 初中物理知识体系中,许多知识点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和相似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激发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善于发现不同事物中的相似和共同之处,利用类比思维提高解题学习效率[2]。例如,电压与水压相关知识的类比学习、折射与反射相类比??学生灵活运用类比式思维解决物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利于促进解题思维的灵活性,不断丰富自身的解题思路,从而学会举一反三、灵活应对不同形式的物理问题。 三、利用等效式思维拓展初中物理解题思路 等效,顾名思义是将对物理问题中的研究对象通过利用具有同等性质的其他事物进行等效代替研究。具体举个例子,如初中物理中的平抛运动可看作是自由落体运动和水平方向上匀速运动的结合,因为两个方向上力的作用效果是它们合力的作用效果,根据这一等效性物理原理便可高效求得平抛运动中力的大小。由于初中物理中许多事物间都存在可等效替代的物理联系,例如,复杂的气体状态变化过程可以通过等效转换为对等气温、等气压??物理现象的分析和研究过程。利用等效式思维拓展初中物理解题思路,实质上是将较为复杂的问题转换为对若干个具有同等特性的等效对象的研究过程,常见的转换方式多种多样,有等效过程转换分析、等效结果转换??因此等效解题思维有助于促进学生降低解题难度,高效解答物理实际应用问题。 四、利用对称式思维拓展初中物理解题思路 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体系都是在对自然现象的研究过程中总结得到的科学理论,由于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对称特性,物理学科中物理对称现象同样比比皆是,因此培养初中生物理解题思路的教学过程中也需重视对称性的教学和应用。例如在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时,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可发现物体运动的空间和时间存在对称性。例如,物体在进行竖直上抛运动过程中的上升和下降中对应的最高点是相互对称存在的。同样的,物体的空间分布有普遍存在对称的物理特性。例如,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原理??利用对称式的物理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題能力,t帮助学生突破单一的解题思路,提高物理思维的灵活性。 五、利用逆向思维拓展初中物理解题思路 由于学生的物理思维发展尚未完善,对不同类型的物理问题时常采用同一种解题思路和解题思维,导致学生解答对物理思维灵敏程度要求较高的问题时经常手足无措、无从下手,进而失去对物理解题信心。挫败感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的学习情绪,为了克服解题困境、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教师在指导学生解答物理问题时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学会采用逆向思维解答。学生常用的正向物理解题思维模式是通过对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和解题条件进行分析,逐步推理解答过程。不同于正向思维的解答方式,逆向思维强调从所要研究的问题结论出发,通过结论追根溯源,往后分析物理结论得出所需的物理条件和产生的物理原因。利用逆向思维拓展初中物理解题思路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的提高,克服单一的定性思维模式,创新物理解题方法,提高学生解决物理难题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参考文献 [1] 张腾. 如何适应初中物理新教材[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4):27-28. [2] 颜伟明. 如何运用多媒体优化初中物理概念教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