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的没落,公众一般都是从微博的出现作为起始点,事实上其在变现道路上的屡屡失败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才是没落的根本。而今的互联网已成为90后的时代,承载着70后、80后情怀的天涯社区再转型的困难更有不可跨越的"代沟"。已经老去的天涯和天涯人或许只能成为互联网史上的一段传说。 3月23日,搜狐社区发布公告称,将于2017年4月20日正式停止服务,这一已运营18年的网友老家园正是落幕,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而同年创立的天涯社区仍然在努力转型,蹒跚着试图登上高速旋转的时代列车。2015年8月登陆新三板时,公司创始人邢明曾表示:"天涯社区正在倾斜,但还没有倒塌,如何止住倾斜,这次之后,恐怕再无机会"。但新三板显然无法拯救天涯的衰退,这一打造了最早一批中国网红、在互联网论坛时代影响力不亚于今日微信的老兵已注定走向坍塌。 最新公告显示,地产大佬华夏幸福(600340)以2200万元非公开认购天涯社区100万股,占股超1%,并未进入前十大股东,不过此次投资是华夏幸福首次以母公司身份直接参与认购新三板企业,激起了一小波对这一原本陷入"化石级"互联网企业的关注。但事实上,对于年销售额已进入千亿级的华夏幸福来说,一笔2200万元的投资显然没有必要过度解读。 天涯社区创建于1999年,其捧红的当年明月、十年砍柴、芙蓉姐姐等第一代网红至今依然活跃在网络江湖;引领发酵的朱令被毒案、山西黑砖窑、孙志刚案等社会热点事件奠定了其在公共事务的话语权;天下霸唱的《鬼吹灯》、孔二狗的《黑道风云20年》、熊顿的《滚蛋吧肿瘤君》、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等诸多超级IP,最早都出自天涯社区。 而今打开天涯社区的页面,竟然有一种数年未变的怀旧感,说到变化只有无处不在的广告小框在不断增加,以及由此带来的客户体验的下滑。此次ST天涯(833359.OC)定增共募集资金6600万元,公司称将用于建设泛文化娱乐平台、研发移动端产品、升级云计算大数据平台及补充流动资金。 作为早期最具影响力的互联网企业之一,天涯社区在成立之初并未设立商业目标,后来的商业模式在战略上更像是一家传统媒体,以广告收入为主,2012年因广告业务触碰天花板,开始向个人增值服务和社区型电商转型,但从数据来看,转型从未成功(附图)。2015年其首现收入多样化的迹象,然而到2016年半年报时,因其他收入大幅下滑,广告业务收入占比又超过85%。 尽管天涯社区本身的商业模式乏善可陈,但可以借此复盘中国互联网的商业化路径。如今还算当红的豆瓣、知乎甚至强势社交媒体微博均以"用户创造内容(UGC)"、"制造舆论热点"为优势,其商业模式也将成为决定其生命周期的关键。 粗暴的变现模式:从"用户决定内容"到"公关广告"的癌变 纵观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发展历史,本质无外乎两步:流量的获取与流量的变现。天涯社区建立于1999年,当时电商尚未破茧,淘宝网直到4年后的2003年才上线,真正爆发更是在数年之后。"流量"的概念尚未出现,"流量"的变现更是处于想象与摸索之中。 但"流量"的获取,却已进入了首波黄金期。与后来兴盛的互联网屌丝文化完全不同,彼时受技术所限,电脑与互联网对普通百姓来说仍算一定意义上的奢侈品。能够使用电脑并接入互联网的用户还充满了精英色彩,他们中绝大多数拥有较高的专业能力与素养,对新兴的开放式的传播渠道表现出很高的兴趣,真正毫无功利地愿意通过互联网分享自己的知识与思考,推进互联网世界的发展,也由此形成了最早期的网络红人和意见领袖。 在这一阶段,天涯社区凭借其创新的站务管理体系,成为UGC模式的始祖,成就了其"全球华人网上家园"的高位,至今都难以被超越。 天涯社区的站务管理基本划分为两大块,分别由公司和义务网友主导。社区的运营事宜由公司员工组成的团队负责。社区运营按片区划分,最常见的运营模式就是将版面内帖子置顶,以及在首页进行推荐。 而义务网友组成的庞大的版主管理团队构成了站务管理的第一梯队。这些版主工作的动力主要源于虚拟网络的荣誉感和对天涯社区的归属感,基本没有任何实际酬劳。他们手中的权限包括:对所任职板块帖子的删除、编辑、限制回复、加精,以及网友在其所任职板块的发言权管理。就连处理网友与版主之间纠纷的事务也是由义务网友和公司员工共同组织的团队负责。网友自治的理念,不仅增强了用户黏性與归属感,同时也为天涯公司节省了大笔开支。 这一模式伴随着网民的不断扩张与下沉,以及互联网商业生态的形成变得越来越复杂。一方面,互联网由早期的精英主导转为大众狂欢的舞台,在一次次的网络热点案例中,大众观点极易受到操纵的观点得以证实;另一方面,电商的崛起使得"纯粹的分享"变得稀缺,用户发现了互联网能够为自己带来潜在的收益。 根据TOMsInsight的观察报告:"2010年几乎是一个分界线,在此之前,我们在中国互联网生态中还可以看到很多纯粹的分享。匿名网友们出于成就感来相互帮助,信息也都真实靠谱。而2010年之后,这种情况已经逐渐消失。随便找一个垂直爱好类的论坛,一般来说,版主推荐的或版主自己的淘宝店几乎也是利润最高、假货最严重的(只是普遍现象)"。有相关人士透露,天涯社区甚至有版主年收入超过整个公司利润的现象。 而天涯未能顺应市场变化,在通过技术运营升级改善用户体验的基础上实现变现,相反却在盈利的压力下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将流量变现,不加限制的营销广告与公关口水战加剧了天涯社区帖子内容的癌变。 天涯的帖子不再是由网友产生的内容,而是各公关公司、广告公司策划出的内容,天涯的每一个板块都沦落成公关公司用机器或水军刷的水帖,进而导致大批有影响力的用户流失。当其内容优势已经不在的时候,天涯还是当初那个天涯吗? 错失关键的移动互联升级 天涯公司曾于2007年接受谷歌的投资,2009年申请创业板IPO失败,2010年回购谷歌的股权,2011年再次备战A股IPO。期间,互联网早已经演变为流量争夺近乎白热化的江湖。 2009年8月,新浪推出新浪微博,2010年微博迎来首个春天,天涯的流量遭遇大面积分割。天涯的没落,公众一般都是以微博的出现作为起始点,事实上其在变现道路上的屡屡失败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才是没落的根本。 时至今日,互联网流量变现的终端从本质来讲仍然绕不开电商、游戏和广告。天涯自2006年确立了上市目标后,便开始了对盈利的探索和追求。2009年,天涯引入外部团队匆忙上马页游联运平台,因对外部团队不了解,外部团队也不了解社区用户而遭遇亏损。随后的天涯旅游、天涯文学、天涯视频、天涯微博等新项目均由于公司内部决策不统一不断重蹈覆辙。 2011年,移动互联网呼啸而出。在这一全新的大陆,流量的聚集速度远远超过了PC互联网,几乎在2年内就完成了流量的垄断与再分发。而当时天涯公司正处于冲击创业板失败、大量员工离职、流量下滑、原有业务丢单严重的恶性循环中,错失了这趟快车。 全新的移动互联时代,简单粗暴单向度的硬广告已经失去了价值和注意力,挑战用户智商的软广更引发反弹,取而代之的是符合用户兴趣、能为用户提供服务、并为用户口口相传的社群互动模式。对于广告业主本身来说,广告早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信息发布,而升级为"信息服务"。微信产品总监曾鸣对此的解释是:"什么是服务?我需要你的时候招之即来,不需要的时候挥之即去。" 而由于种种原因,天涯社区的运营仍然停留在互联网1.0模式——即传统媒体"硬广+软广"的简单复制:"向广告客户直接售卖用户"或者"将广告隐藏在帖子之中",连最基本的原则"尽量减少对用户的打扰"都没有做到,更别提顺应移动互联与大数据的趋势向精细化运作升级。 一步错过,步步落后。而今的互联网已成为90后的时代,承载着70后、80后情怀的天涯社区再转型的困难更有不可跨越的"代沟",根据公开资料,天涯公司16位高管的平均年龄超过46岁,最低年龄也超过41岁,让他们去理解90后的兴趣和需求恐怕是强人所难。 马化腾曾说过:"有时你什么错都没有,就错在太老了。"已经老去的天涯和天涯人或许只能成为互联网历史的一段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