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至暗时刻的活法


  一
  最近一段时间,会收到这样的一些提问:   大家都说形势不好,企业压力也很大,一说到经济,大家就在说"至暗时刻"。我应该怎么保住饭碗,或者熬过这个时刻呢?   也有人自我勉励:都说冬天过后是春天,按现在这个局势,想必已经沉底了,再扛一扛,春天就来了。   相对传播理论和K12教育而言,我不算太擅长职场类的问题。但有一点我是确信的:冬天一定比想象的漫长,在风雪刚落时便对春天充满幻想,只有死得更快。我们的心理预期和能力储备一定要跑赢冬天的长度,才能见到春天的阳光。   就拿股市为例,大家认为前年就是底部了,成交量都没有了,后面怎么着都会往上涨吧,只要有一点资金就能撬动吧。不,繁华落尽就是真的落尽了,山上的树都没了,没那么容易长回来。你靠刷绿漆是不会让野生动物过来的。   如果是"至暗时刻",其实没有什么行业能独善其身。在这个链条型的社会里,我们的上游和下游,甲方和乙方都有可能举步维艰,我们不可能成为链条里唯一欣欣向荣的一环。   所谓的不受影响,所谓的"很快就恢复了",大多属于自欺欺人。   我们普通人首先要做的,就是承认这种影响,并且抛弃幻想。这是我们讨论"活法"的前提。其实这反而说明经济形势在正常的周期里——正常的周期一直是有上有下,大家不能只上不下的日子过惯了,就忽视了常识。   二
  在这个时刻,我们修正的不仅是幻想,还有对"饭碗"的定义。   在许多人的定义里,"捧住饭碗"等同于"保住工作"。但问题是,企业亏损了,负债压力大了、老板打算跑路了、税负增加了……你去思考"保住工作"这件事情是没有意义的。当轮船被漩涡吸进去的时候,水手打桨打得再快也无济于事。   真正的饭碗,其实是一种"归零后的能力"。   在讨论活法的时候,可以自问一下:如果自己突然站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没有背景,没有公司,没人认识你,你觉得自己会依靠什么能力尽快立足?   这个答案,才是你的饭碗。   糟糕的是,当我把这个问题抛给身边一些朋友的时候,他们会陷入慌乱:那怎么行?我就只能去餐厅刷盘子了呀!   我说餐厅也举步维艰不一定要刷盘子的人啊。他说那就彻底完了啊。   许多总监、总经理、总裁,都没办法回答这个"去平台化"的问题,反倒是木匠、泥水匠、水电工的答复轻松得多。   并不是因为总监比木匠高级,是因为他们的能力和习惯被高度组织化了,他们就是一个巨大组件里的齿轮或者螺丝钉,组件很厉害,螺丝钉也很重要,但一旦组件垮塌了,单个螺丝钉掉在地上,价值还不及一个木头夹子。   作为个体的价值在工作中被弱化了,一旦他们要回归个体,便找不到自己的价值了。这就是至暗时刻职场人的普遍焦虑。   所以我说,要排除焦虑,就要找到自己的"归零能力"。当你发现这个能力,并且能让它不断成长的时候,你就能有效地抵御寒冬。   不要去认可"离开平台你什么都不是",我们必须去回答"没有平台,我能是谁"。   三
  有一位传统媒体的朋友反对:平台培养了那么多人,当然要向员工灌输"离开平台什么都不是"。   我倒觉得这个说法值得商榷。真正认同这些观点的人,遇到一些风雨飘摇,只会扒住平台的边缘,高呼"平台加油",指望外力助推,政策回暖,抱怨世道崩坏。顺境时他们任劳任怨,但逆境时派不上什么用场。反倒是那些不借助平台力量依然能杀出一条路的人,有可能找到一条突围的方向。   我甚至觉得,至暗时刻的冒头,指明了一条未来企业和个体之间的协作模式:   更多的企业会将人力资源轻量化,"项目制"将成为主流的运作模式。"有事则聚,无事则散,专业分工,协作统领"将成为流行;而对个体来说,将自己供应商化、U盘化,才能最有效地进行工作,将萧条抛之脑后。   怎样的人才能成为其中的佼佼者?就是拥有强大"归零能力"的人。   其实"归零能力"不是什么农民铁匠,如果非要说,那就是两个字:手艺。   它不是什么党报记者,而是文字洞察与组织力;它不是什么商务总监,而是市场洞察与判断力;它不是什么国企领导,而是人才号召与凝聚力……   只有后者,才是活法。   如果你是一个内容创作者,你需要关注并且不断锤炼的就是你的创作能力,你的文字需要越来越精到,你需要用不间断的写作去磨砺它。至于你的内容被谁使用,你的劳动手册放在哪里,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当你站在陌生的街头,你可以投稿,可以做自媒体,也可以向路边的店铺自荐做内容运维,只要这个世界需要内容,你就能找到活法。你不用去考虑报纸何处去,杂志何处去,至暗时刻何时度过,你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你的创作能力是否还有竞争力。   如果你平时都倚赖在平台上,明明是一颗螺丝钉却当自己变形金刚,除了抬头什么都拿不出手——   那至暗不仅仅是过程,也是结局。   愿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归零能力"。
网站目录投稿:寄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