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品中常见错误分析大学生职业生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极为重要,受到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欢迎。本文针对大学生职业规划中常见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难。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是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不够。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3月23日广东省教育厅李小鲁副厅长在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提出:"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要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职业生涯规划、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就业能力为重点,突出个性化指导和服务的新模式。"
  为了贯彻广东省教育厅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的精神,由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和广东省高校就业促进会举办了广东省第二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大赛于9月30日至12月30日举行,共有8000多名大学生参赛,二十多个分赛区。本文就是在韶关学院分赛区中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以往认为,一个人能否在一生中取得成就,智力水平是第一重要的,即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但现在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有时其作用甚至要超过智力水平。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最早提出了"情商"的概念。他指出:"真正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是情商而不是智商。"他认为,情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因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即能调控自己;三是自我激励,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五是人际关系的管理。即领导和管理能力。[2]情商的水平不像智力水平那样可用测验分数较准确地表示出来,它只能根据个人的综合表现进行判断。情商水平高的人具有如下的特点:社交能力强,外向而愉快,不易陷入恐惧或伤感,对事业较投入,为人正直,富于同情心,情感生活较丰富但不逾矩,无论是独处还是与许多人在一起时都能怡然自得。
  (四)兴趣、经验和能力的展示与未来职业目标关联度不大,未突出自己的职业能力优势。例如有人谈到兴趣爱好是旅游,但职业选择却是与旅游相差甚远的职业,如做大学教师。诸如此类的兴趣还有打篮球、打羽毛球、听音乐、看电视、上网、书法、跳舞、定向越野、绘画、文艺等。另外,多数人把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加分别地列上去,多至20多项,而且没有任何评价,这些与未来职业没有实质上的关联。如未来职业是教授,社会实践是参加销售电话卡、书籍等;未来职业是总经理,社会实践是家教。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兴趣、社会实践经验和能力的展示应与未来职业有一定的关联度。而且要认真地分析它们对未来职业有何帮助。如果没有,就没有必要列出来。有了职业生涯规划,学生的社会实践就不会盲目而有所选择。如果未来职业目标是房地产销售经理,那么社会实践就选择与房地产销售有关的活动。
  二、环境分析中的问题
  (一)环境分析只有普遍性没有特殊性。大部分人都介绍了家庭、学校、社会(政策、法律)等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对家庭环境,着重介绍家庭经济情况的好坏、家庭期望,没有介绍家族文化。对学校环境,只简单介绍学校性质,没有介绍社会认可程度、校风、专业、专业主干课程及成绩,以及适应本专业的工作领域。
  [NextPage]
  对就业形势的评估,也只是从宏观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犯了"大而全"错误,缺乏针对性。如能从本省和具体就业区域(如广州、深圳等)的角度来评估就业形势,就更全面而具体。因为大多数广东高校毕业生在广东就业。同时还应评估该行业的就业形势。如果英语专业学生打
  算就业地点在深圳,那就应该分析深圳的英语专业供需市场,竞争对手等方面内容。
  (二)注重行业发展趋势,关注职位能力不够。大部分学生对行业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诸如国家对该行业的政策扶持,行业发展潜力。对职位所需能力关注不够,即职位需要具备什么能力。要清楚未来职业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任职条件(所需的知识、能力、经验和证书等),以及相适应的职业兴趣类型。如何才能知道职位需要具备什么能力呢?
  (三)对行业、职位了解的途径单一。大部分人是通过互联网对行业、职业进行了解,认识单一。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例如报纸、人才招聘会、行业展览会、专业协会、生涯人物访谈、访谈毕业的师兄、师姐、在职人员以及该行业的领军人物、资深的职业生涯规划师、校友会和实际接触等。
  三、职业定位中的问题
  (一)定位分析不明。大多数人没有谈到选择该职业目标的原因,以及达到目标的途径,达到目标所需的能力、训练和教育。没有提到达到该目标可能得到的助力;没有提到达到该目标可能遇到的阻力。
  (二)专业与职业关联度小。部分学生在做职业定位时,并没有把自己专业与能力与企业职业所需能力一一对应起来。例如专业是中文,职业目标是高级心理咨询师。专业是行政管理与计算机,但是职业是会计。抛开自己的专业,从事别的职业,不是不可以。而要具体分析自己所要从事的职业,自己在大学时期有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有没有这方面的社会实践?浪费自己三、四年所学,从事别的工作,要特别慎重考虑。不能仅凭个人喜好做出重大决定。
  (三)目标订立过于理想化。大学生缺乏对行业、职位详细信息的了解,体验不到真实的职业环境,目标的订立有些理想化,而具体行动计划又有脱离实际。 80%以上的同学的目标是今后成为社会精英,如大学教授或总经理、董事长等。有些同学是专科生,却选择的职业偏偏是大学教授。理想的计划是专科毕业后考专升本。本科毕业后,然后参加考研,然后读硕士、博士。最后是大学教书,慢慢评上教授。当初只能考上专科,这说明自己在读书方面或考试方面就不是很有优势,现在竟然用自己不是特别擅长的方面来与当初考上本科的同学来竞争,这取得成功的机会不会大。只能说是理想化。可以考虑自己的管理能力或人际交往能力,销售能力,往这方面的发展可能取得成绩会更快些。职业规划中有远大的理想固然是好,但一味追求速成,会导致择业中眼高手低,结果反而是欲速不达。学生最好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出职业规划,最重要的是抱着积极而又务实的心态,接受低层做起积累经验
  四、计划执行中的问题
  (一)计划可操作性不强。一些学生的专业是非师范,但是选择的职业是师范类的。大学阶段的计划没有突显达到该职位的社会实践和读书计划。大学毕业后的计划只是对未来职业的各个岗位的具体描述,而且多是从互联网搜索得来的。没有请教在职人员来描述职业的实际经历。执行计划模糊,即使有社会实践和读书计划,但是并没有定出时间,没有确定的社会实践的地点,计划读的具体书籍。目标是英语口语好,这也是一个模糊的目标,没有可操作性。
  计划应分为总体计划和阶段性计划。总体计划指的一生总的职业目标;阶段性计划至少是两大部分,一是在校期间,另一部分是大学毕业后。
  大学期间应该具体详细,既要年计划,也要学期计划;既要月计划,也有周计划,最好每天都要有计划。每天除了常规的上课外,应有自己的读书计划,双休日怎样度过、如何安排勤工助学与学习的时间、寒假准备去哪家企业调研、暑假准备去哪家公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计划中应包括采用什么措施来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计划学习哪些专业知识、掌握哪些职业技能、 提高哪些业务能力、采用什么方法来开发自己的潜能、如何提高自己的情商水平、如何坚持计划、计划遇到挫折怎么办等相应措施。
  (二)重考证,轻实践。大多数学生特别强调拿英语四级证书,有的还提到了英语六级证书、商务英语证书;还有的学生提到了计算机等级证书,计算机软件工程师证书。但是大多数学生很少提到与职业相关的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对在校大学生非常重要,通过寒暑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才能知道自己所学是不是将来职业所需,自己能不能胜任工作。如果不能,那么在校应该尽快完善这方面的知识。这对今后的大学生活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三)想当然的多,结合实际的少。未来职业是计算机行业方面的管理人员,如基层管理(一年)——初级管理(两年)——中级管理(三年)——高级管理(五年)。这个计划是如何制定出来的呢?是请教了在职人员,还是自己想当然的呢?大学生应该多和社会职场人士沟通、交流,获取足够的行业、企业和职位信息,那么就可以保证职业规划的社会性和可实施性。应该结合自己的四项测评报告,发挥自己的长处,尽量使计划执行不再是凭想象。
  五、反馈修正中的问题
  (一)一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反馈修正这个步骤。每天晚上没有评估自己的计划执行情况,布置第二天的情况。应该坚持在每晚反省一天的行为。有些学生这部分过于简单化。这些学生只是提到如果未能按原计划实行,那么就从事别的工作,而且没有说明为什么选择这份职业作为自己的第二选择。
  (二)计划与备用方案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如计划是报社的广告营销工作,备用方案是保险公司销售人员。计划与备选方案可能都行不通。例如,法律专业的学生,计划是当法官,备选方案是做律师。这两个职业都是要经过严格的考试,很有可能都无法通过。这样就没有起到反馈修正的作用。还有的大学生以为备选方案多多益善。不管前面做出了多少分析,总不忘记要在从事职业前,来一个公务员考试。表面看起来是保险,实际上是浪费时间。有的同学无论从性格、气质还是专业都不符合公务员的要求。应根据自我发展变化与社会需求的变化,与时俱进,灵活调整,不断修正、优化职业生涯规划,主动适应各种变化,积极发展职业生涯规划。要对计划进行评估,修正,要有备用方案。
  #p#副标题#e#
  总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这样的倾向,自我认识简单化,环境分析普遍化,职业定位理想化,计划执行考证化,反馈修正省略化。对策应是自我认识全面化,环境分析个性化,职业定位实际化,计划执行渐进化,反馈修正灵活化。
  参考文献:
  [1]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编著,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M],中国言实出版社,。
  [2] 丹尼尔·戈尔曼著,耿文秀等译. 情感智商[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只重视未来而不关心现在
  现在,职业生涯规划逐渐被很多人认可,尤其是要毕业的大学生,很多人动不动就说做一个职业生涯规划,似乎做了职业生涯规划就可以把问题解决了,但事实却不是这样。
  "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这是见于南方周末上的话,但用在职业生涯规划上却是,职业生涯规划很无力,职业生涯规划也很难让有职业问题的人有力,也就是说职业生涯规划是不能够解决目前遇到的问题的,因为你的问题是由昨天积累而产生,是务必要在一定的时间里努力才能解决的。说实话,职业生涯规划倒是可以让问题者、困惑者在此激励下前行、努力,但践行的收获却在明天!
  一句话,职业生涯规划根本帮不了目前遇到问题而急于解决的人,倒是可以帮助现在没有问题但却关心未来的人。也就是说职业生涯规划只重视未来而不关心现在。
  很奇怪的现象,但却是事实。职业生涯规划其实本身就是通过规划未来从而把握好当下,规划嘛,就是关乎未来的事,而未来能否实现,就要看现在的努力了。
  又一个奇怪的现象,现在要做职业生涯规划的人都是遇到问题的人,而且是重症的人;相反那些有时间有精力的人却不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关心现在的人无力把握现在,期望未来的人同样无力掌控未来,大四的毕业生是前一种人,在校的非毕业生是后一种人。
  为什么说职业生涯规划无法立马见效呢?
  因为,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有前提的,是要在了解职业常识、进行职业探索的基础上的,但目前的大学生却没有这个基础,只是接受了职业生涯规划这个理念,从而就去做职业生涯规划,如此做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无用的。
  目前,在职业规划大赛的鼓动下,一些学生也在做职业生涯规划,一般的套路是:做几个职业测评,来确定自己的性格、价值观、兴趣、适合职业,然后就罗列出20岁要做什么,30岁要做什么,40岁干什么,其实这根本就是生涯规划而非职业生涯规划,虽然他确立的是职业上的目标。
  其实,对于职业常识虚无、职业探索不多的人来说,是无法做选择和决定的。因为,你的了解和体验有限,那你树立的目标就是理论上、心中的,是不科学的。正如问你喜欢吃什么水果,但你只吃过香蕉和苹果,那你做的选择和决定就不科学了。当然也不是说你要吃遍天下水果,但最起码你现在的结论是不准确的。
  其实,对于职业新鲜人来说,职业生涯规划基本上等同于职业规划,职业规划就是找到适合的职业。说实话,工作之后,找不到适合的、喜欢的职业,你就一直处在不稳定的状态下,而从连续性的角度讲,人的目标,尤其是职业目标基本上都是在上一个职业目标基础上做出的,所以,现在所做的那些职业目标如果不在一个职业系列上,那很多都是在谈空话。当然,即使在一个职业系列上也不一定可以按照原目标实现,因为影响你做职业选择的因素还有很多。
  踏实一点,那些遇到职业问题的人,先不要考虑做什么职业生涯规划,首先,你即使做了职业生涯规划也解决不了你现在的问题;其次,你现在的情况还做不了实际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上的虽然可以做,但是耽误你现在解决问题的时间和机会,还不如踏实一点去按部就班地做点实事。
  什么叫实事呢?就是要在实际工作、努力中做出你的选择和决定,不要停下来,就要先在路上探索,因为你缺的太多了,要补的太多了。如果你觉得现在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不喜欢做什么;那么只有一个答案,就是在实际中做的工作、事情太少了,这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多去做事了。
  当然,在做工作、事情时,你也要时刻总结,并且观察自己的反应,其实,做事情的目的就是在实际中了解自己。而职业生涯规划简单地说,其实就是找到你自己。但找到自己一定是在大量的工作实践中确定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职业生涯规划是一步步做出来,而不是想出来的,其中的规划,目的就是减少你实际探索中的阻力,让你沿着既定方向努力前行,除此之外,规划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网站目录投稿: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