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我们这所乡镇小学质量并不差却不能避免学生流失


  又是一年开学季,却不见往年新生入学的热闹场面。与往年新生60多人相比,今年只有31人报到,订书的也只有35人。如此变化令同事们均感无奈。
  我们学校是一所乡镇小学,座落在美丽的松嫩平原上。上学期共有学生428人,学生总数居全县农村小学第二位,这学期锐减60人。农村小学生源流失严重,全镇虽然2万多人口,但九个村校都已经没有学生。
  我所在的镇曾经是全县经济状况最好的乡镇,各项经济指标位居全县前列,百姓生活水平相对更高。近年来,随着农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种田大户成了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土地集中经营被广泛接受,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外出打工,农民收入增加,从而造成了人口流动快速增长。年轻人外出打工,经过几年的拼搏,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后全家迁走,这种情况占三分之一。没有迁走的家庭,也选择将孩子送到更好的学校就读,很多农民进城买楼陪读,这种情况占三分之二,其中有年迈的父母在城里陪读,有留守母亲陪读,住房分成买房或者租房。
  其实,农村学校生源锐减,并非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低。像我们学校是全县农村学校最美小学、市级绿色学校、全县唯一的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在校教师老中青结合,专科和本科学历教师数占97%。学校设施达省级配备标准,课堂教学手段先进,可以直接上网,学校各项活动在全县都很有名。
  那么,究竟哪些原因导致农村生源的锐减呢?
  一是近年来城乡学校建设一体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体推进,城乡学校教学条件不断改善,各种教学设施配备齐全,上学难的问题已不复存在。所以在小学阶段,因为教学质量低而选择好学校已经不是学生转学的首要原因。
  二是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农民收入的增加,选择更好的生活、学习、工作地点成为家长综合考虑的主要原因。
  三是留守妇女的工作需求在农村得不到满足,她们在孩子上学期间,在城里找份工作,不仅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也让自身的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因此,家长进城打工陪读也是学生转出农村的重要原因。
  四是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集中成片种植改变了农村原有的生活方式。没有工作就不能留住年轻人,外出打工成为农村年轻人的首选。我认为,应对农村学校生源流失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适应新形势,推进小班化教学,办好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生源的减少,小班化教学就成为今后趋势。小班化教学的模式更适合每个学生的发展。有针对性的"菜单式教育模式"让教育更有温度。
  其次,要注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全的学生人格。在农村小学生中,多数是留守儿童、离异家庭儿童和隔代抚养儿童。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积极有效的干预,树立信心,勇于面对困难,积极乐观的学习生活最重要。
  再次,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农村教师培训重点是如何应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应该是每个教师必须完成的内容,要推广持证上岗。
  第四,农村小学的设置应避免出现新的资源浪费。尽管中央持续关注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推广村小办在乡村,但是各地情况差异很大,应该因地制宜,无需模式化地村村开设学校,而应在尊重农民自主选择的前提下来决定是否建设乡村小学。
  第五,可以建立农村乡镇寄宿制学校。农村学校的学生多是留守儿童,多数学校学生在校时间为六小时,其余时间都是在家或者寄宿,对学生缺乏有效监管,问题频发。因此,在乡镇建立寄宿制学校,让孩子吃住在学校,可以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
网站目录投稿:安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