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丧失良心的骗局盗用去世求助人信息骗捐敛财


  日前,泰和县公安局就接到多人报案,称在网络上出现了一条求助信息,而救助对象已经去世。
  这是一则正常的求助还是有人在实施诈骗呢?
  老人已去世三天 求助信息再现网络
  朱华没忍住发怒了。
  2018年8月17日,朱华在老家泰和县冠朝镇罗汲村为父亲办理丧事,临近中午,他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对方反复向他求证:"今天是否在微博上发布了为你父亲朱平治病求助的信息?"
  这时,他才知道,在父亲去世3天后,他曾经为父亲治病发起的求助信息再次出现在了微博上,还被贴上了一个不属于他的筹款微信二维码。
  这是他所不能容忍的,肯定是有人冒用了他发布的求助信息进行行骗。8月20日,将父亲的后世处理妥当,朱华前往派出所报案。
  9月23日,在吉安市泰和县公安局,新法制报记者联系到了朱华。
  朱华介绍说,2014年7月,父亲朱平被查出患有多发性骨髓瘤。同年8月,病情稍有稳定。持续治疗至2016年10月,病情恶化,需要更换新的化疗方案。
  "新的化疗药价格贵得吓人,当时的价格是1毫克5226元,每次使用3.5毫克要花费12710元。"朱华回忆说,"两年治疗下来已经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
  2016年10月18日,朱华在微博上发表了《致微博网友的一封求助信!》,这是他第一次网上求助。朱华说:"那时,已经实在没有办法了,迫不得已才上网求助。"
  朱华心存感激地说:"这几年,先后获得了近1000名网友的帮助,收到救助款70余万元,每一分钱都用在了父亲的治疗上。"
  "我当时都不敢相信,现在父亲人已经过世,自己也没有再发布求助信息,怎么求助信息还会发布在微博上?"朱华说。
  据办案民警介绍,接到报案后,民警上微博搜索,看到了朱华称之为"诈骗"的求助信息:"生命无情人有情,通过很多好友的建议,我们决定通过网上寻求帮助,向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筹集善款给爸爸治病……"微博发布的时间为8月17日。
  而在一份泰和县人民医院开具的居民死亡证明(推断)书载明:朱平,死亡时间为2018年8月14日。死亡原因,多发性骨髓瘤。
  泰和县公安局网安大队肖警官说:"医院开具的朱平死亡证明书显示的时间,我们初步判断,这很可能是一起冒用他人身份信息进行的网络诈骗行为。"
  热心网友发现蹊跷及时报案
  事实上,最早报警的并非朱华。8月17日上午,泰和县公安局网安队肖警官接到了一起网络报案。
  肖警官说:"那天,微信上出现一个加好友的申请,称‘我是报案人’。加完好友后,该报案人称她了解一起利用微博进行诈骗的行为,想报案。"
  据肖警官回忆说,经与报案人李女士电话沟通后,得知李女士发现微博上有多个账号在为朱平进行募捐,用的图片资料与朱华之前发布的一致,只不过文后的微信支付收款二维码被替换了。
  而李女士正是打电话向朱华反复核实相关信息的人。
  9月23日下午,新法制报记者联系上了李女士。李女士家住浙江杭州,因喜爱浏览微博,偶然间阅读到朱平的求助信息。
  "每一次在选择转发求助信息时,我都会习惯性地打电话确认一下。"李女士回忆说,"但当日,从医院得知病人竟然在三日前已经去世。那么,当日微博的求助消息明显有蹊跷。"
  李女士回忆称,发现事有不对后,李女士决定与当地公安联系,并设法联络到朱华本人,这才出现前文中朱华接电话那一幕。
  网购多个微博账号实施诈骗
  "上面所发布的信息都是我父亲真实的资料,而且还有最近一次父亲治疗时的照片。"朱华认为,对方就潜藏在自己的朋友圈或者微博粉友里。
  那么,究竟是谁在背后利用死者的信息实施诈骗呢?
  随着办案民警调查的深入,掌握到的情况显示,是一名网名为"柏庆"的人在微博账号发布朱华父亲的求助信息。
  随后,泰和县公安局网安大队开始围绕"柏庆"开展调查。首先锁定的是李某,广东省茂名化州市人,22岁,无业。
  调查期间民警发现,"柏庆"只是李某使用的众多账号中的一个,"李某换了很多次昵称,也开了多个小号,且均不是他本人的实名认证。"
  后经过调查发现,原来"柏庆"在淘宝上购买了多个微博账号。据办案民警称,为此侦查难度加大。
  "后来,我们发现不论是哪个账号发布的求助信息,均有李某的微信和支付宝账户,而微信转账都是实名的。"肖警官说。
  随后,通过信息研判发现,李某一直"潜伏"在朱华的微信里,所以才能将朱华发布在朋友圈里的信息盗用。
  "但显然李某在没有掌握第一手信息的情况下,仍然在盗用了朱平的资料进行‘募捐’。"肖警官说。
  "只能你骗人,不许我也骗吗?"
  经泰和县公安局网安大队查明,2017年12月底,犯罪嫌疑人李某开始使用"柏庆"的微博号不间断性地在微博上发布朱华父亲的治病求助信息。
  "2017年,从富士康辞职回家乡后,无意中在微博看到了朱华为父亲治病的求助信。"犯罪嫌疑人李某在后来的笔录中称,当时他以为朱华也是个骗子,就跟着发。
  李某称,没想到真的有人给自己转钱。尝到甜头后,李某就经常实施网络诈骗。据肖警官介绍,李某通过不断复制转发朱华发布的求助信息,1年间其涉案金额已经超过2万元。
  朱华事后回忆称,2017年12月底,他曾发现李某会不间断地在微博上发布他父亲的治病求助信息,但区别在于微信二维码和支付宝都有替换。
  当时,朱华还联系过李某,对方的话却出乎他的意料,"只能你骗人,不许我也骗吗?"
  面对李某的做法朱平直摇头,"也许就是这些人的出现,耽误了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自2018年2月起,朱华关闭了微博,从微博求助转至微信发布。
  "我每天都会在朋友圈里,发父亲治疗情况,以便网友核实。"朱华说。
  新法制报记者从朱华的微信账号中看到,2018年2月至8月,确实清楚地记录着朱华父亲的治疗情况和每一笔开销单据。
  当李女士等网友得知泰和警方立案侦查后,很多网友自发组织起来,在微博上搜集嫌疑人发布的进行网络募捐的诈骗帖。
  "我们建了个群,群里面有20多个人,都是热心的网友和被‘柏庆’骗的。"李女士说,"在我们这群里,总共被骗了约1000元"。
  经过侦查取证,9月5日,泰和民警赶赴化州市,通过侦查锁定了李某活动位置;9月14日晚,经泰和县检察院批准,嫌疑人李某被依法执行逮捕。 据了解,目前该案件已移送检察机关。
  网络募捐平台管理 亟待强化追责规定
  近年来,网络骗捐事件有很多。小刘夫妇就有过一次受骗经历:看到齐女士在网上求助,称女儿得了癌症,希望能募捐25万元为女儿治病。但之后有人在添加了齐女士的微信后发现其开奔驰、秀钻戒。
  "社会上还是需要爱心的,爱心不能断,但需要先查证真假,明辨是非,不能让真正的求助者得不到帮助,也不能让骗子得逞。"网友李女士说。
  事实上,2016年9月1日,《慈善法》正式实施,网络募捐被正式纳入法治调整范畴。然而,对于备受关注的个人求助问题,《慈善法》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与慈善法同步施行的《公开募捐平台服务管理办法》规定,个人为了解决自己或者家庭的困难,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电信运营商发布的求助信息,其真实性由信息发布个人负责。
  泰和县公安局网安大队肖警官称,在很多网络募捐平台上,只要上传疾病信息和身份信息,不需要经过疾病负担审核,即可自行确定筹款目标额度,向社会寻求救助。而每个项目的真实程度究竟有多高,连网络募捐平台自己也难以保证。
  "网络募捐平台一般是审核纸质文件,至于是否会向医院核实还要打上问号。"肖警官说,"还有不少平台索性挂出了免责声明,称平台无法审核每条信息发布的动机和内容的真实性,产生的一切后果也由用户自己承担。"
  一些律师表示,《慈善法》目前尚缺乏对网络平台机构违法行为的追责规定。同时,平台、利用平台诈骗的当事人,是否以及如何承担民事责任,现有法律也缺乏清晰规定。
  业内人士认为,只有通过规范,才能使互联网募捐平台发挥出应有的社会效益和作用。在立法和执法方面实现网络空间和现实空间的一体化,也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需要。
网站目录投稿:初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