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方法运用学习地图促进思维发展


  摘 要:"学习地图"运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把文字信息变成多彩的、有逻辑关 系的图解,激活神经细胞通道,形成大脑图谱。笔者尝试运用学习地图,发展思维的条理性、 整体性、独创性和深刻性,在开放而充满活力的阅读实践中明确思维发展目标,培植思维专 注,提升思维品质,超越思维瓶颈,努力牧养学生的思维天赋和个性。
  关键词:学习地图 思维 阅读策略
  "学习地图"源于思维导图,运用线条、符号、词 汇和图像,把文字信息变成多彩的、有逻辑关系的图解,激活神经细胞通道,形成大脑图谱。笔者带领工作室的老师们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开发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学习地图",使用"火车式学习地图""心情 坐标图""鱼骨式学习地图"和"气泡式学习地图",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发展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整体性、 独创性、深刻性,将孩子的阅读思考引向纵深,在不断反复的交流互动中,保持阅读兴趣,习得阅读策略,提升思维品质。
  一、以"图"示"文",发展思维的条理性
  小学阶段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学不能止于知识,而要进入思维,学习不能止于形象,而要加以建构。笔者教学人教版 《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让火车带领小朋友去 旅游,指导学生用火车式学习地图将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如图),并归纳画学习地图的步骤:1. 写 题目;2. 写中心词;3. 写关键词(这些关键词有时藏在时间里,有时藏在地点里,有时还藏在内容里)。
  再让学生根据"学习地图",说一说课文按照怎样的顺 序主要写了什么。接着适时延伸阅读三篇写景文章: 《五花山》按照时间顺序描写;《香港迪斯尼乐园》是按照地点顺序描写;《台湾的蝴蝶谷》是按照蝴蝶谷的景物内容描写。让孩子运用学习地图自主阅读一系列写景文章,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将具体的文字与学习地图中的图像进行转化感受,直观感受时右脑兴奋,再转化为抽象思维的概括表达,概括表达时左脑兴奋,左右脑的兴奋、抑制交替进行,发展思维的条理性,激发大脑潜能。
  二、凭"图"解"情",发展思维的整体性
  阅读思维的整体性是指阅读者能全面细致地把握文本主要内容和表达主题,不仅考虑整体,还要关注细节。写人记事的文本中,情感变化是贯穿始终的明线或暗线,人物情感的变化对情节的推动和人物性格特点的塑造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学习地图之一的 "心情坐标图"运用横轴和纵轴帮助学生理清情感变化,把看不见的人物心情视觉化,清楚再现作者情感变化过程,便于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及主旨。在教学人教版《刷子李》一课时(如图),
  横轴上以陶小三的视角观察刷子李,纵轴上以相对应的心情变化绘制心情 坐标图:陶小三看到师傅一身黑衣黑裤,身上没有白点,心中非常佩服;发现白点情绪低落;最后发现白点是小洞更加敬佩。此心情坐标图将人物心理变化浓缩在图上,更加体会到人物心情的一波三折,感受刷子李之"奇"。接着,由《刷子李》的学习延伸到《俗 世奇人》中《张大力》《泥人张》《苏七块》《好嘴杨巴》四篇冯骥才作品的阅读,运用心情坐标图将故事情节的陡转和心情变化概括出来,体会冯骥才笔下"俗世" 中"奇人"的魅力,感受冯骥才的写作特色,最后将学习转向生活,引导孩子去关注生活中的奇人:有的孩子发现厦门第八菜市场有位"剥虾达人",一分钟能剥 80 几头虾;有的孩子采访了厦门漆线雕地十二代传人蔡水况,了解了闽南地区的汉族传统工艺,唤起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和文化自信。
  这样由学习教材的一篇转向学习课外一本书的几篇,由书本的阅读学习转向觉察生活,形成整体的语文学习观。学生对写人记事文章中心情变化与人物特点的关系,对冯骥才作品的选材和语言特色,对如何将语文学习与生活联结有了整体的结构化思维,阅读能力与审美能力、情感态度和谐共生。
  三、借"图"悟"意",发展思维的独创性
  低年级课堂,教师应顺应儿童的天性,用他们喜爱的方式、能接受的方式、吸引他们的方式展开阅读学习活动,带领孩子读到图画和文字的背后去,感悟作品传达的情意,发展思维的独创性。带领二年级孩子阅读绘本《我家是动物园》时,利用"气泡式学习地图"(如图)将整本书的结构呈现出来:
  中间是书名,围绕着书名的第二圈依次是"我""爸爸""妈妈""爷爷""曾祖母"等,引导孩子阅读绘本发现作 者把自己比成是一只"猴子",是根据"我"和"猴子" 之间的相同点是"调皮"而展开的,因此绘制出第三圈是作者根据人物特点想象的动物"猴子""狮子""浣 熊""长颈鹿""猫头鹰"等,在第二圈和第三圈之间是人物和动物共同的特点:我和猴子共同点是调皮; 爸爸和狮子共同点是凶猛;妈妈和浣熊共同点是喜欢 洗东西;爷爷和长颈鹿的共同点是高……借助学习地图形成完整的知识图示,将学生的整体思维和结构思维内化为自身的语言素养,实现阅读、儿童、语言发展的完美统一。但读到这里不能戛然止步,还应该引导孩子再回到绘本中,去发现图画的秘密:作者观察家人的特点这么细致,每位家人的特点这么鲜明,由此感悟祥太对家人的爱,将学习地图最中间的圈改成爱心形。在品读故事中当学生读懂故事后,启发孩子 "假如我们班也变成了动物园,我们学习作者抓住同 学的特点展开联想,先完成学习地图,再依据学习地图创作一本绘本《我们班是动物园》",引导孩子观察发现和提炼班级同学的特点,将思维可视化、清晰化、全景化,借助学习地图实现了文本阅读与学生生活的结合,输入性阅读与输出性写作的结合,在交互反馈中促进学生思维走向独特,走向深广。
  四、依"图"探"理",发展思维的深刻性
  童话运用幻想的表现手法讲述最贴近儿童生活的故事,唤醒孩子对真善美的体验,其故事性和审美性是童话的重要特点。利用学习地图探索发现童话故事的写作和审美特性,可以有效解决在阅读学习中只见 "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 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鱼骨图" 式的学习地图以故事主旨为鱼身,将相关的事物进行归纳统整,不断把新知识纳入(鱼翅),把看似无序的信息通过整合对比,提升为系统化的知识,适合在阅读童话时使用。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童话主题,笔者引导孩子从童话故事里人物、环境的变化去发现童话故事表达的特点,引领孩子的思维更上一个台阶。先以《巨人的花园》(如图)
  为例带领孩子边读边共同完成学习地图,再回顾学习过程总结用鱼骨图读童话的三个步骤:(1)找变化。在童话故事里,环境、人物、时间、地点等都会产生变化。用横 线在文中画出巨人变化的关键词,将花园变化前的 "荒凉"写在"鱼头"部位,将花园变化后的"美丽" 写在"鱼尾"部位。(2)找原因。先用圆圈在文中画出 关键词,将"花园变化的原因"写在鱼翅上部分,将"花园变化的结果"分别写在鱼翅下部分,也就是故事情节的发展。(3)写启示。最后,将阅读童话获得的启 示"快乐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写在鱼身上。
  在学会用学习地图读懂童话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学习地图读懂教材中其他三篇童话《去年的树》《幸福是什么》《小木偶的故事》,并进一步延伸到课外,运用学习地图自主阅读《城里最漂亮的巨人》和《彩虹色的花》,并引导发现"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孩子们通过观察鱼骨图,一目了然地发现《城里最漂亮的巨人》中,巨人从邋遢变成了漂亮,其中不变的是他乐于助人的心,他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改变了自 己,成就了自己。而《彩虹色的花》中彩虹色的花身上的花瓣随着每一次帮助别人而减少,但它帮助别人 的心意一直没变,故事的最后新的一天到来,彩虹色的花又长出了新的花瓣好像一切都没有变。通过鱼骨图孩子能领略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和重生。如此,通过 学习地图将童话文本转化为学习地图,让学生将学习 同一类知识的经验进行整体建构,促进孩子的思维逐步走向深刻,走向高阶。
  学习地图更加清晰、直观地呈现出文本的内在关联,减少思维分析的盲区,是贯穿于学生阅读学习始终的重要隐形学习过程和学习工具,将学习地图构建及应用过程中形成的缄默知识部分外化。当然,作为 一种学习工具,教师还应注意两点:1. 围绕目标建构 结构化系列化的策略小课程,创造机会让学生反复使 用,直至熟练掌握学习地图;2. 不为工具而工具,将学习地图与语言学习有机结合,在开放而充满活力的阅读实践中培植思维专注,提升思维品质,超越思维 瓶颈,努力牧养学生的思维天赋和个性。
网站目录投稿:乐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