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为什么驴在宋朝那么重要驴在宋朝的地位有多高


  说到古代的一些交通工具,相比大家应该都知道,一般情况下就是马或者是马车,毕竟这两个是在古代比较常见的,但是在宋朝就不一样了,还有驴!而且驴在宋朝的地位还不低,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驴在宋朝那么重要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为什么驴在宋朝那么重要
  说到驴,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想到高大威猛、英姿飒爽这两个词。虽然,在很多人看来,这些词可能更适合描述马。但是在宋代,可以说驴这种生物代替了马的存在,马虽然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宋朝,驴子的重要性弥足轻重,可以说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吉祥物,不仅帮助过他,还保护过他的兄弟宋太宗赵光义。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宋太祖建立宋朝时的地理位置。北宋时期位于中原地区。我们应该知道,这个地方非常适合我们的人类生存,但它不是游牧民族的首选。中原地区没有条件生产优秀的战马,这些战马通常只能在游牧地区生产。在中原,不仅繁育困难,而且饲养马匹需要的土地面积也很大,这要花很多钱。
  无论阿拉伯马还是柏布马,实际分布区域都是在沙漠一带,和中原南方这种潮湿炎热的气候明明完全不一样。马里帝国也不是在丛林里建立的,马里帝国控制区域主要的气候分布是热带草原。他们那地儿实际比中原南方干旱凉爽多了,很适合放牧。而西班牙控制的墨西哥的主要气候类型也是热带草原。基本不是沙漠就是草原的气候,当然适合安达卢西亚马生活了(西班牙本身多数地区也比较干旱)马匹确实不适合在炎热潮湿的地区,同纬度中国南方实际上比其他地区更加炎热潮湿,而中国北方则比欧洲更加干旱寒冷。宋朝有没有产马地,有,但主要在陕西山西和淮河。南方能不能产,也能,但是不适合做战马。
  实际上宋朝土地矛盾没那么尖锐,养马地应该是不缺的。但是畜牧比起草原放牧成本高,加上官府管理效率低,马还是有可能缺。缺的主要不是战马,而是役马,没有大量低成本的役用马,光靠精挑细选出来的战马,作用还是有限啊。再者说,宋军需要马提供什么?其实就是提供机动力而已啊。正面对决的时候,步兵才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所以宋地的马就算当不得重骑兵的战马,但是也肯定是够用的啊。所以跟答主争马的质量是毫无意义的,毕竟马的差距只要没有大到完全用不了就可以通过战术弥补。所以为什么宋朝打不赢呢?还不是人的问题。
  综上所述,即使民间拥有战马,也会被没收到朝廷军队中,普通百姓家都用驴子作为替代马匹的主要工具。
  2、驴在宋朝的地位有多高
  宋太祖赵匡胤出生于军人家庭,年轻时练了一身好武功,据《宋史》记载其"漫游无所遇,舍襄阳僧寺。有老僧善术数,顾曰: "吾厚汝,北往则有遇。’"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赵匡胤年轻时闯荡江湖没有方向,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在他走到襄阳时,因为没有钱住店,栖身在一座寺庙里。庙里一位老住持年近百岁,经过彻夜倾谈,给他指了条明道:向北方去,那里可以建功立业。
  第二天临别时,老和尚不仅送给赵匡胤一笔金银,还将寺中唯一的一头毛驴送给他作为脚力。
  此后,赵匡胤骑着这头驴投身于后汉枢密使郭威帐下,即时来运转,屡建战功,一步步发迹,直到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成为大宋天子。
  所以说,在宋朝还没开始时,赵匡胤就和驴有了密切的合作。
  没有北方草原,就失去了优良战马的来源,再加上在农耕地区养马成本很高,使北宋军队长期处于马匹供应不足的状态。直接影响到军队的战斗力。
  因此,北宋的国家军队"禁军"主要是以步兵为主,所谓的骑兵队伍实际上常常十之三四无马可骑。而与之相对的北方游牧民族的军队,不仅是以骑兵为主,而且常常是一个骑兵可以有两到三匹马倒换着骑。这样一来,宋朝军队对北方游牧民族的作战,常常以失败而告终就不难理解了。
  马除了征战以外,也是古代社会中重要的交通工具。宋朝在马匹不足的情况下,驴就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驴的体温比马低,维持能量的消耗也低,故食量只有马的60%左右。驴虽然没有马高大,步幅小但频率高,日行也可近百里。
  而且驴的耐力也非同寻常,终日不食也可忍耐。宋朝直接控制的德州和关中地区,都是大型优质驴的原产地。
  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战争时马一匹驮粮一石五,而驴一头驮粮一石,也就是说,三头驴的运输量与两匹马是相等的,但进食量却比马低近一半。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在攻下太原、灭掉北汉以后,又提出乘胜东进,围攻幽州(今北京),以期夺回被石敬瑭敬献于契丹辽国的"燕云十六州"。
  结果,幽州久攻不下,辽国援兵在大将耶律休哥赶到以后,先以小股军队佯败,诱敌深入,然后在高粱河,也就是今天的北京西直门立交桥那个地方,以骑兵击溃了宋军主力。
  宋太宗赵光义大败之下,落荒而逃,他乘驴车跑到百里外的涿州。堂堂的大宋天子"御驾亲征"竟然变成"骑驴逃命" !驴又一次给赵家带来幸运,简直可以成为北宋的吉祥物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站目录投稿:诗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