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企业,还是员工,都一致认为在当今这样一个学习型时代,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但企业在实际实施培训过程中,仍然难以避免地遭遇到诸多的尴尬: 企业的尴尬:不培训,员工抱怨。培训,花了钱却难见效果; HR的尴尬:安排培训,员工以各种理由不积极参加;明明每次培训满意度都很高,领导却总嫌没效果。 既然企业愿意出钱,人力资源部愿意组织,本来是共赢的事情,为什么到头来却变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呢? 由于培训的投资方是企业,最关注培训效果与收益的也是企业,毫无疑问,培训是企业的事。作为职能管理部门,人力资源部承担了企业对于培训管理的职责,一环环做下来,不可谓不专业,也不可谓不尽职。 可员工也有道不尽的苦衷:"为什么我不想听的课非听不可,我想听的课却无处去学?"究其根源,还是由于培训是企业的事,而不是员工自己的事。一位从事社会研究的专业人士曾认为,任何一项管理实践要获得成功,必须符合"三大法则",这就是:①人性法则;②自然法则;③市场法则。而根据"三大法则",又有四种制度安排:①用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既讲节约又讲效果;②用自己的钱办别人的事,只讲节约不讲效果;③用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只讲效果不讲节约;④用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既不讲节约又不讲效果。依此来看,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培训工作,就属于第一种情况;从人力资源部的角度来看培训工作,就属于第三种情况,因为培训的执行效果要与自己的绩效挂勾,所以一般HR对于培训的现场评估尤为重视;从员工的角度来看培训工作,目前的现状实际是属于第四种情况,花了钱他不心疼,没有产生绩效他也不着急,因为培训与他的直接利害关系并不大。 要改变企业培训的尴尬境地,还要从根源上进行分析,从制度层面上进行设计:让培训成为员工自己的事情,而不仅仅是企业、人力资源部的事情。 培训基金制度,让员工成为培训的主角 鉴于以上分析,要调动培训主角一一受训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自愿地成为各阶段培训的主角,可建立培训基金制度,从利益引导、制度规范角度来促使培训远离尴尬。 具体来讲,就是将原本共用的企业培训费用实行总额控制,分头处理。企业将年度培训经费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存入公司培训基金帐户,一部分存入个人培训基金帐户。也可以根据公司具体情况,对于公司培训与开发的关键岗位员工,要求其适当缴纳部分培训费用。个人缴纳的培训费用全部存入个人培训基金帐户,如图1。 培训基金的缴纳方法。企业可以根据员工所处工作岗位的相对价值(参考岗位工资)、以及该岗位对于培训的需求程度、上年度综合表现三方面考虑,为员工设定一个员工缴纳培训费用的区间,员工在此区间内自愿选择按什么具体数额缴纳培训费用,个人缴纳的培训费用全部存入个人培训基金帐户。为鼓励员工积极学习,同时规定:员工每缴纳10元的培训费用,公司就按3倍的数额将公司缴纳的培训费用部分打入个人培训基金帐户。 以人事经理岗位来举例:根据人事经理的岗位工资3000元,以及该岗位对于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人事管理方面的培训需求程度,上年度实际绩效情况,确定该岗位在2008年度应缴纳的个人培训费用部分为每月50-200元,也就是一年为600-2400元;人事经理选择按100元标准交纳,公司按3倍标准,为每月300元,全年3600元注入其个人培训基金帐户。2008年度该人事经理的个人培训基金帐户的总额为1200+3600=4800元。 培训基金的使用方法。个人培训基金帐户里的培训基金,一部分用于支付公司内统一安排的培训,一部分用于员工自由选择、自主安排的培训(自选培训必须经过上级主管与人力资源部审批、备案)。一般来讲,个人自主支配培训基金部分的上限为个人帐户总额的50%~60%。 由公司统一安排、统一组织的外聘讲师培训课程,每次按培训所发生的直接培训成本,经受培训学员平摊后,分别从个人缴纳账户和公司缴纳账户里扣除。个人与公司扣除比例可参照4:6或3:7。由部门层面组织的业务研讨,如果不需外聘讲师,没有发生直接培训费用,就不计收培训费。 培训基金的补充方法。培训到底是企业提供给员工的一种福利,还是企业对于员工的一种激励? 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更认同培训是对于员工的一种激励:扶持员工做好本职工作,激励员工冲刺更好业绩,顺利跨入更高平台。基于此,公司对于积极参与学习、年终考评提升幅度较大的员工,可给予适度的培训奖励,注入其个人培训帐户;而对于表现非常优秀、对公司做出突出贡献的核心员工,更可以核发大额培训基金奖励,其数额视情况可高达数万元,为员工进修EHBA等高端培训课程提供机会。 培训课程的管理方法。每年年底由人力资源部与各部门一起进行需求分析,针对关键职位,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公司经营战略与年度经营目标,制定每个岗位的必修课程项目、选修课程项目与员工自修课程项目。员工必须优先安排学习必修课程,公司也将重点对必修课程进行培训评估与考核。员工自主选择培训课程或外部学历班、技能提升班,凡属公司统一安排培训计划之外的,必须履行"培训服务制度",填写"员工个人自学培训申报表",讲明课程内容、时间、地点、费用等情况,报上级主管、人力资源部审核签字后由人力资源部备案,培训费可以从个人培训基金帐户支付。 培训基盒的其他管理方法。 在培训基金具体实施与管理过程中,还有其他几点细节需要注意: 1培训基金专款专用,不可转作其他用途; 2对业绩突出的员工,公司可以额外奖励培训费,一次性全部注入个人培训基金帐户; 3对于公司统一安排的培训课程,如因个人原因应参加而未能参加的,都算作参加予以扣除费用,并要求自学补修,参加培训考核; 4为便于员工学习,本年度个人培训基金可以预提; 5员工个人培训基金帐户内培训费用可以跨年度累积; 采用"培训基金"制度之后,企业所投入的培训支出并没有增加,但收到的培训效果却大有改善:由于公司统一安排的培训课程也要从个人帐户交费,员工就会觉得"一定要好好利用这次培训机会,不能让培训费白花了"这种感觉,从而提高了员工对于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课程设置的重视程度,使课程设计能够更加针对实际问题;由于培训需求是自己参与提出的,培训内容是自己参与界定的,培训费用是自己支付了一部分的,所以员工投入学习的热情也大大提高;员工修完公司规定的必修课后,可以相对自由地支配部分培训基金,这就提高了培训基金使用的灵活性;公司按比例给予个人培训费用,为好学上进的员工创造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培训的主角由企业主导转变为由企业把舵、员工做主,培训内容实用了,效果提升了,企业培训或许就不会再遭遇以前的种种尴尬了。 很多企业做完培训后,当场进行效果评估和反馈,收回一个反馈表就表明培训结束了,完成任务了。其实这才是培训效果的开始。作为培训的负责人,培训效果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学员接受培训后有了行动计划,回去后要做什么,一段时间之后行为有了改善。定期分析学员的行为改善程度,分析没有改善或改善不是很明显的原因,与学员共同探讨改善的困惑和方法。同时将学员的行为改善尽可能地量化或与年中、年终的绩效考核挂钩,从考核的角度帮助受训人员完成效果的落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