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全球都在鼓励宅。 宅在家里办公、宅在家里学习、宅在家里自我娱乐……疫情让很多人居家减少外出,由此让宅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各种宅经济应运而生。生鲜配送、在线教育、远程办公、在线医疗等新型消费模式迅猛发展,宅经济火爆出圈。 防疫期间宅经济火爆出圈 尼尔森3月19日发布的《战疫人白皮书》显示,通过调研疫情下的消费者发现,积极宅和用心生活进一步稳定了消费者战"疫"信心。通过近两个月的居家宅,消费者对休闲娱乐、家庭生活、在线工作、学习等内容的关注及讨论明显提升,消费者并没有被束缚所羁绊,而是以积极的心态迎接他们五彩缤纷的宅生活——购物宅、工作宅、学习宅、健康宅以及科技宅。 而来自中国有数的统计数据显示,近期已有1200万名学生宅在家里上课;30余家互联网医院和超过10万名医生在线义诊;一度被唱衰的生鲜电商重焕活力,大多数生鲜平台订单比去年同期增长超5倍;近1亿人每天通过线上健康打卡,全网300万人次观看宅家运动直播;约2亿人通过钉钉办公;在线视频行业用户规模较平日上涨17.4%,日人均使用时长超过1.5小时。 作为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宅经济成为新风口。 应急之举能否持续下去? 必须承认,与以往的主动宅不同,这次大多数人都是被迫宅。因為疫情影响,国内以及全球网友,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无奈被动宅在家里,因此,宅经济的火爆主要是非常时期的应急之举。 那么,疫情结束,生活恢复如常,宅经济是否还能持续下去呢?能否从爆发的需求转为长期的需求? 尼尔森研究发现,疫情期间,无接触配送、远程医疗、智能机器人等无接触服务深入人心,为未来生活场景提供更多可能。宅在家中的消费者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拥抱科技产品,93%的受访者有意愿更换5G手机,67%的受访者认为VR/AR设备未来可用在虚拟购物场景中。因此,尼尔森认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和消费习惯带来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宅经济将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有业内人士表示,事实上,经过近一段时间的消费培养,很多人都认可了宅经济的消费模式。而从科技的发展来看,这次疫情也只是宅经济的一个突破口,即使没有这次疫情的影响,新时代消费者、科技和商业创新,也将驱动宅经济的大趋势。宅经济是一个大趋势,不论是不是特殊时期。 特别是5G、数字化经济、移动支付等科技的发展,线上经济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这次疫情是对这些年来宅经济全场景布局的一次全民体验。宅经济能够迅速成为消费趋势,正是基于消费者消费行为与理念的革新。 不过,武汉大学金融系副主任余静文认为,在疫情结束之后,大部分群体还是会更偏好有社交、有接触的消费模式。 同时,凯度咨询调查显示,消费者表示,在疫情结束之后,他们对传统的线下渠道的购买频率会逐渐恢复:有 36% 的人表示会增加去大卖场的频率,有 37% 的人会去超市更频繁。但线上渠道的渗透率会更强劲地增长:有 42% 的人会更多地从综合电商购买,仅有 8% 的人会减少;有 31% 的人会更多光顾新零售体验店。 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不过,尽管宅经济正在发展为新的消费趋势,对很多企业和个人来说,这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例如,就此次宅经济的火爆而言,主要是由于这次史无前例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线下经济遭受打击,而人们也不得不居家隔离,这才促使宅经济的火热。 但是在宅经济火爆的背后,也有不少痛点充分暴露出来,如线上教育,学生自制力太差,影响学习效果;线上办公,员工仪式感太差,影响工作效率等。同时,艾媒报告认为,疫情过后,在线娱乐、办公、教育等的需求会有所下降,短期爆发的产品,如何实现长期的发展,如何留住这段时间新增的用户,也是数字经济行业企业真正要面临的考验。 这说明,宅经济在成为一种趋势的同时,也必须面临和解决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效率与线上体验问题。尤其是作为企业,如何平衡好这两个问题,是宅经济是否能成为趋势的关键。 一方面,企业需要平衡好员工的效率问题。如何更好地提高员工宅在家里的办公效率?如何让老板能更好地发挥员工在家办公的才能,并协同好两者的关系,使员工在家办公也能协作顺畅,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平衡用户体验和效率之间的矛盾,使消费者在家也能享受到便捷、高效、有趣的良好服务。同时,企业还要考虑商业的效率和价值。比如不断探索创新服务内容,给消费者带来更丰富更有价值的体验。 特别是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只会是暂时性的,随着复工复产和社会生活秩序的逐步恢复,宅经济持续下去并成为一种消费习惯,可能还有一段路要走。 不过,未来随着云计算、物联网、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日趋成熟,相信宅经济会更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