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倍子 来源产地 本品为漆树科植物盐肤、青麸杨. 或红麸杨.叶上的虫瘿,主要由五倍子蚜寄生而形成。角倍于9-10月间采摘,肚倍在6月间采,如过期则虫瘿开裂。采香后,用沸水煮3-5min,杀死内部仔虫,晒干或阴干。 分布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湖北、广西、湖南、河南、甘肃、广东、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山西等地。 别名盐麸叶上球子、文蛤、百虫仓、木附子、漆倍子、红叶桃、旱倍子、乌盐泡。 【原形态】 1.盐肤子 落小乔木或灌木状。复叶具7-13小叶,叶轴具叶状宽翅,小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具粗锯齿。圆锥花序被锈色柔毛,雄花序较雌花序长。花白色,苞片披针形,花萼被微柔毛,裂片长卵形,花瓣倒卵状长圆形,外卷;雌花退化雄蕊极短。核果红色,扁球形。花期8-9月,果期10月。除东北、内蒙古和新疆外,其余省区均有,分布于印度、东南亚及东亚地区。为五倍子蚜虫寄主植物,可供工业原料,果可泡水代醋用,种子可榨油,根、叶、花及果均可供药用。 2.青麸杨乔木。 小枝无毛,复叶具7-11小叶,叶轴无翅,被微柔毛;小叶卵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偏斜,近圆,全缘,两面沿中脉被微柔毛或近无毛;具短柄。圆锥花序长10-20厘米,被微柔毛。花白色:苞片钻形:花梗长约1毫米,被微柔毛;萼片卵形,被微柔毛;花瓣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1.5-2毫米,被微柔毛;花盘厚;雄蕊与花瓣等长。果近球形,稍扁,径3-4毫米,红色,密被具节柔毛及腺毛 3.红麸杨 落叶乔木或小乔木,高4-15米,树皮灰褐色,小枝被微柔毛。奇数羽状复叶有小叶3-6对,叶轴上部具狭翅,极稀不明显;叶卵状长圆形或长圆形,长5-12厘米,宽2-4.5厘米,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全缘,叶背疏被微柔毛或仅脉上被毛,侧脉较密,约20对,不达边缘,在叶背明显突起;叶无柄或近无柄。圆锥花序长15-20厘米,密被微绒毛;苞片钻形,长1-2厘米,被微绒毛;花小,径约3毫米,白色;花梗短,长约1毫米;花萼外面疏被微柔毛,裂片狭三角形,长约1毫米,宽约0.5毫米,边缘具细睫毛,花瓣长圆形,长约2毫米,宽约1毫米,两面被微柔毛,边缘具细睫毛,开花时先端外卷;花丝线形,长约2毫米,中下部被微柔毛,在雌花中较短,长约1毫米,花药卵形;花盘厚,紫红色,无毛;子房球形,密被白色柔毛,径约1毫米,雄花中有不育子房。核果近球形,略压扁,径约4毫米,成熟时暗紫红色,被具节柔毛和腺毛;种子小。 性味功效 《中国药典》 酸、涩,寒。 归肺、大肠、肾经。 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收湿敛疮。用于肺虚久咳,肺热痰嗽,久泻久痢,盗汗,消渴,便血痔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皮肤湿烂。 《中药大辞典》 咸酸涩,寒。 入肺、胃、大肠经。 敛肺,涩肠,止血,解毒。治肺虚久咳,久痢。久泻,脱肛,目汗,盗汗,遗精,便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肿毒,疮疖,睫毛倒卷。 《中华本草》 酸;涩;寒 归肺;胃;大肠;肝;肾经 敛肺;止汗;涩肠;固精;止血;解毒。主肺虚久咳;自汗盗汗;久痢久泻;脱肛;遗精;白浊;各种出血;痈肿疮疖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研末,1.5-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汤熏洗;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 外感风寒或肺有实热之咳嗽及积滞未清之泻痢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