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离婚了,因为婆媳关系。 每次她跟婆婆产生摩擦和冲突,她老公就站在婆婆那边,张口就是:"我妈不容易,你当小辈的,让让她怎么了。" 每次她不顺婆婆的意,婆婆就往床上一躺,说自己被气病了,这样,即使她有理,也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 每每此时,她老公必定会向着自己的亲妈:"人都被你气病了,你还不肯让步,那你还是人吗?" 朋友跟我讲那些婆媳矛盾细节时,我不觉得新鲜。 婆媳之间闹矛盾,翻来覆去就那些鸡毛蒜皮的事儿,但为何同样的事情在别的家庭也发生,别的婆媳能安稳度过,而她们家却要闹到离婚这一步呢? 关键在夹在婆媳之间的"男人"的身上。 说真的,我完全不理解那些不停对着老婆唠叨"我妈不容易"的男人的想法。 你妈不容易,又不是你老婆造成的。她小时候过得不容易,可能有她父母的原因、有时代原因;她嫁人生子之后过得不容易,可能有她老公、她孩子的原因……最重要的,每个人过得不容易,很大程度上也是自己造成的。 这样的"旧账"怎么能算到媳妇这个"新人"身上?是媳妇让她从小吃不饱、穿不暖,是媳妇让她伺候一家老小、让她劳苦一生的吗? "冤有头,债有主",是谁让她活得不容易的,你找谁去交涉啊!跟你老婆有啥关系?其他人造的孽,你让她去买单? 再说了,谁又过得容易了?每个时代的人,都有专属那个时代的"不容易"好吧? 退一万步讲,你孝顺你妈主要是你的责任和义务,何以媳妇跟你结个婚,你就把孝顺你妈这事儿撂挑子到她身上了? 人家也是爹生娘养的,也有自己的爸妈需要孝顺啊。人家愿意跟你一起孝顺你妈,是对你有情分,何以这变成人家必须要承担的义务了? 恕我直言,我觉得那种每次婆媳出现矛盾就开口说"我妈不容易"或是毫无原则地站在老妈一边的男人,大多内心极度缺母爱、缺乏安全感。 他们潜意识里觉得,别人家"母子没有隔夜仇"这种事情不会在自己身上实现,所以下意识里觉得:只要自己一站老婆这边,老妈就一定会抛弃自己。 他们选择站在母亲那一边,不是因为爱母亲,深层次的原因是怕。 这种怕,跟小孩害怕被母亲抛弃、放弃无异,只不过他们把这种心理惯性维持到了成年以后而已。 相反,那些母子关系健康的男人,从来不怕忤逆母亲的意愿,因为他们安全感充足。从小和母亲相处的经历,让他们相信自己做的每一个选择,终将会被母亲接纳。 关于婆媳矛盾,一个网友曾经这样留言: 很多时候,家庭矛盾的爆发往往并没有绝对的对错可言,往往就是情绪化的产物。如果婆婆本身年纪大,身体不好,处于弱势,那么一旦正面冲突,男人很难不去维护自己的母亲,所以聪明的女人尽量不要过分情绪化,去激化矛盾,让自己的老公真去做二选一的试题,就算他很爱你,结果可能也会很伤心。 这套专门用来教化媳妇的言论,你听着有没有感觉很熟悉? 千百年来,人们就是这么要求媳妇的,而媳妇也是一板一眼按照这样贤惠、大度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 但说实话,我个人比较反感这类单独用来教化女性的言论。我"依葫芦画瓢"回复了这样一句话:"聪明男人尽量不要过分情绪化、去激化矛盾,不让自己的老婆做离不离的试题,否则,就算她很爱你,结果可能也会很伤心哦。" 我觉得,婆媳矛盾之所以产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中间那个男人边界不清、处理无能。 夫妻相处,本就应该奉行一个基本原则:夫妻才是共同体,双方的父母都是外人。谁的父母作妖,谁去负责搞定。 婆婆作妖,难道不是男人的责任?媳妇还自觉把这责任扛到自己肩上来?男人干嘛去了?死了? 这位网友接着又回复我:"你试试吵架之后,婆婆血压爆表晕过去,她儿子跟不跟你急。这就是现实,不是什么都讲个公平对错的。" 我总算看明白了。 在这样的家庭中,婆婆看起来是弱者,实际上是整个家庭氛围的掌控者。她要是气不顺了,甭管她有理没理,都能利用身体因素要挟和控制儿子,接着再让儿子控制媳妇,以维持自己的强势地位。 儿子向着母亲(而不是向着理),媳妇受了窝囊气又不想离婚,就只好规劝自己:家庭矛盾是没有对错可言的,聪明女人要懂得不要激化矛盾。丈夫虽然向着他妈,但还是"很爱自己的"。 不然她们还能怎么想?还能离咋地? 我们不讨论这个个案,我只提出一个问题:家庭矛盾真的没有对错可言么? 答案是:未必。 事实上,在几方实力、势力、心理能量均衡的条件下,越是讲理、讲对错的家庭,家庭成员的关系就越是和谐。 为何在有的家庭中,讲不了公平和对错?是因为对的那一方,恰恰是资源弱势方,Ta不敢讲公平、讲对错,因为凡事讲公平、讲对错的代价对Ta而言有点重。 强势方,也就是"既得利益者",最讨厌别人跟TA讲对错,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而且,整个家庭会为他们的这种"认为"提供支持系统。 所以,婆媳矛盾的本质真的是婆媳矛盾么?不是的。 婆媳战火,因母子关系不健康、夫妻关系不够紧实而产生。 婆媳战火,会因为什么而被扑灭?很简单啊,因为一方或双方的妥协而扑灭。 在各方地位、资源、能量悬殊不大的家庭里,错的、不占理的那一方去妥协(或双方针对自己错的部分去妥协)。 反之,谁弱势,谁妥协。 弱势方妥协之后,又觉得憋屈,咋办? 给自己戴顶道德高帽宽慰自己:婚姻是需要包容的(其实主要是Ta包容别人,别人可未必包容过Ta),不然这个家早散啦。你们若是遇到相似的问题,就赶紧向我学习吧。 为何现实生活中,婆媳矛盾如此频发呢?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不健康的亲子关系"是导致"婆媳关系"问题的关键。 这一点,前文已经论述过了。 健康的父子、母子关系是健康的公媳、婆媳关系的基础,儿子成家前就该完成经济和人格独立,独立与孝顺并不冲突,但很多家庭都完成得不够。 父母亲和孩子的第一次分离是分娩,第二次分离是孩子成家。只要有一方心理调适不到位,就必将有儿媳妇深受此害。儿子不管娶谁,这问题都存在。 第二、夫妻关系不够好,也是导致"婆媳矛盾"频发的元凶。 所有的婆媳关系,反映的不仅仅是婆婆和儿子的母子关系,更包括儿子和儿媳的夫妻关系。 媳妇在婆家的地位是和男人对她的宝贝程度成正比的。男人懂得你的好,懂得对你好,那么,他的家人不会对你差劲到哪儿去。男人若不把你当回事儿,你在婆家连个屁都不是。 一个根本不懂得尊重和体谅女性的男人,背后一般会有一个更不愿意尊重和体谅你甚至只把你视为工具(保姆、生育机、劳动力)的家庭。你嫁给他以后,不仅幸福感程度低,婆媳关系恶劣也是大概率事件。 第三、年轻夫妻与老一辈界限不清。 现在年轻人生活压力大,需要父母辈帮着买房、育儿,俗话说"吃人嘴短,拿人手软",而中国式父母又普遍界限不清……因此,哪怕年轻夫妻"拎得清",但只要没办法做到彻底独立,那婆媳矛盾依然会广泛存在。 人和人之间若是产生了冲突,通过"适度隔离"的方式,可以避免彼此受伤。君不见那些兜里稍微有俩钱的家庭,可以避免多少婆媳矛盾。 只可惜,大多数人都不是有钱人,每个家庭里可动用的资源都很有限。如果年轻人要靠父母买房、带娃,长辈要靠晚辈养老,中国的婆媳关系就不会太好。 在我看来,婆媳关系有四重境界: 第二重是:两个人走一起,外人一看就知道她们是婆媳关系; 第三重是:经询问,外人才知道她们是婆媳而非母女; 第四重是:外人以为她们就是母女关系。 第一重是啥呢? 是外人根本就没有机会看她们走在一起。 绝大多数人都很难达成第四重境界,但现实生活中也不是没有。 我身边真的有能跟婆婆相处得像母女一样的媳妇。 这种婆媳关系中的两个女人都有点"女权",都不"双标",都很明事理,而且,儿子的屁股坐得比较正,遇到摩擦"帮理不帮亲"。 有时候,甚至不关儿子什么事,就是两个女人一见面就很喜欢对方、常年在一起生活后彼此很需要对方。 我一个已退休的前同事,就跟婆婆相处得特别好,有意思的是:她跟自己的亲妈水火不容。 提到跟自己的亲妈的相处,她用了一个词:恐怖。 她妈极度重男轻女,是极度的控制狂,有时候她扎头发用的发圈颜色不对(比如用了灰白色),都会被她妈打耳光。 整个青春时代,她一听到她妈的声音就浑身发抖。 她几乎是连滚带爬地逃离原生家庭的。所幸的是,在再生家庭里,她遇到了真正的母爱。 她觉得婆婆给她的疼爱,弥补了她从小缺失的母爱,彻底治愈了她在原生家庭里受过的伤。婆婆呢,一直想生个女儿,但连生三个都是儿子。她一过门,婆婆就把对女儿的爱,都给了她。 另外一个跟婆婆相处极好的,是我闺蜜。 闺蜜嫁了个渣男,但因为婆婆太好,她忍了渣男一年多才办妥离婚手续。 离了之后,她依旧和婆婆住在一起,两个女人一起带孩子。 婆婆大概也是明白根本指望不上儿子给自己养老送终,待媳妇如闺女。我闺蜜也说,婆婆帮过我那么多,疼过我那么多,将来我给婆婆养老送终没有问题。 有时候,我也在想:如果婆婆和媳妇骨子里没有太深重的男权思想,那么,婆媳关系其实是个伪命题。 两个女人之间是可以有超越年龄的友谊的,是可以因为互相需要而在一起和谐相处多年的。 当大家都剥离掉"你是我的婆婆或媳妇"这种身份意识,而是单纯以"一个人"与"另外一个人"的姿态相处,和谐的婆媳关系应该会很常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