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不过是现实世界的孪生、生于现实,又脱于现实;企业办公服务群雄逐鹿市场缺失的不是技术能力、厂商品牌。而是对用户的敬畏,对其他工具合作伙伴的包容胸怀。本文以"群+"设计模式,引导各位思考,该怀有何种心态开拓企业办公服务未来市场。 我们发现这样一个现实,很多企业使用一些SaaS团队协同软件,比如任务管理、云笔记等。总是需要管理层强推、稍一懈怠,任务就没法执行、资料文档就无法持续沉淀 我们也发现这样一个现实,企业外采很多企业办公底座平台,比如企业微信、钉钉、华为WeLInk。总是无法有效的应用,员工工作两张皮—–在个人微信聊天做项目,在企业办公底座平台处理待办审单。 我们还发现这样一个现实,一家企业一定存在至少5种沟通渠道。或许有QQ、有个人微信、有钉钉、有邮箱、有任务管理工具、有PPT、有禅道;员工在多个沟通界面切换,时时刻刻在搜集和传递信息单! 一、企业服务市场的独立工具和数据孤岛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那是这些工具的界面不友好用户不会使用?或是这些工具在企业推广应用中领导层重视不足么?还是这些工具并为切入企业办公协同中的真实痛点么? 都不是! 个人也应用过很多企业办公协同软件,也被组织推动应用过很多办公协同软件。我发现,诸多现状下未有效提升组织效率,未提升组织活力。核心就是未实行"场景联动"的设计指导和"群+"的设计模式。 诸多现状的典型表象如下两点: 1)独立工具 每个工具要么以网址的方式独立生存,用户需登录才可使用;要么作为插件孤零零嵌入到企业办公底座平台;物理链接打通、可生理未通;所以各个工具各自为战,生死由天。 2)数据孤岛 各个工具之间没有数据连接,数据也未形成闭环。比如一条任务,领导要主动去查才知道已新建、主动去查才知道进度已变更,主动推送才让干系人知晓。信息未找到有效的通道进行链接;各个工具的信息如小姑娘一样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 要让工具不再独立、数据不再孤岛,解决方案就是以"场景联动"作为设计指导思想,以"群+"作为设计抓手。 1.1 群的现实范式 在详细解说什么是场景联动,什么是群+模式之前,先来看什么是群?群作为办公场景中最通用的业务形态,并不是"3个讨论组"这一种范式,而是存在多种范式: 同桌的两个人转过头说两句话,是一个群 吸烟室中三两同事发烟唠嗑,是一个群 微信中两人聊天说将谁拉进来,是一个群 微信群中说开个微信语音电话会议,是一个群 OA定个视频会议室,是一个群 打开会议室大门看到同事脸庞,是一个群 公司战略沟通会,是一个群 500人动员大会,是一个群 群无处不在,群无孔不入。组织中任何的业务协作和信息传递其实都是通过群来分发。可惜的是很多工具依然聚焦于统一待办体系、云端任务管理、敏捷项目开发、邮件服务体系。这都是隔靴搔痒,都未抓到协同的本质。 协同就是要围绕群做工具的聚集、做数据的网格、做产品的矩阵。 群定义为连接器、群+服务; 1.2 群+设计模式技术架构 作为抓手,群连接服务需要建立能力中台,我构建了群的"7大能力"体系,能力开放API配置给外部第三方工具。最终实现多元化的群服务场景,比如培训群、销售动员群、直播群、开发测试群、校企合作群。 二、群 +企业协同办公案例剖析 下面以"群 + 企业协同办公 ",以"开发测试群"服务场景做案例,来详细解说群+的应用模式: 开发测试群中有三个角色,项目经理(也就是管理员)、群员、关键领导。依据群的应用场景,由群管理员为群员、管理员、关键领导挑选工具和配置能力。 2.1 群员角色典型场景 2.1.1 场景表 2.1.2 原型稿 2.2 管理员角色典型场景 2.2.1 场景表 2.2.2原型图 2.3 管理员角色典型场景 2.3.1 场景表 2.3.2原型图 三、群 +设计模式价值与不足 群+设计模式在"业务价值、技术架构、矩阵关系"角度实现新的变革。让工具不再孤立无援、让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让协同在一个界面效率最大化。 3.1 群+业务拓展方向 当然,我们也可畅想一下,群+设计模式不仅可赋能于企业办公场景;还可应用与多个场景下。举如下维度供各位参考: 1)群的人群角色维度:开发测试群、培训群、家校沟通群、销售激励群、 2)群的工具链接维度:PLM、CRM、SRM、HR、绩效、IPD、 3)群的API嵌入维度:审批流、统计报表、邮件; 3.2 群+设计模式对各个厂商的业务促动和思考 很多小伙伴一定会说,群一定受限于IM能力,受限于工具。这些都是现实。所以群+的未来方向要向2个业务促进方向进发: 1)企业办公底座平台要抛弃"平台"思维而是聚焦"开放工具"思维: 企业办公底座群雄逐鹿环境下,各厂商抱着"平台"思路去做市场,是致命的。电商因为可给商户带来流量才需构建平台,你一个工具方也做平台不是找死。好好将工具做好,API能力体系足够开放(特别是群的API能力体系), 2)工具厂商要么做"轻量级的IM能力",要么就"彻底联盟企业办公底座平台": IM能力一定要轻量化、或者SAAS化也有可能,因为用户认为IM能力才是厂商自带的服务,而不是APP;所以工具厂商要是有能力就发力IM、要么做不到就找靠山彻底联盟企业办公底座平台。 我们封闭还是开放? 我们竞争还是合作? 我们抱残守缺还是兼容并蓄? 结果,产品不过是现实世界的孪生、脱于现实、又回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