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坚持这两个字是世间最难能可贵的事情,要想一个人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把生活中的一件平凡小事做好是极其不简单的,很少有人有这样的耐心与毅力。白米饭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主食,心想花个二三十分钟便能够煮好。可是在日本一位86岁的高龄老人花费了60年用心只为煮一碗白米饭,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接下来探秘志为大家揭秘日本86岁老人为什么煮一碗饭花费60年吧! 日本86岁老人煮饭60年 早前,日本一名叫村嶋孟的86岁高龄老人受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国际品牌管理中心特邀,希望村嶋孟这位煮饭仙人能够重新出山与韩国"泡菜女王"金顺子一同为北京80位各界来宾奉上一碗平凡但不简单的白米饭。 据有关新闻媒体报道所了解,村嶋孟在日本被国民喻为"煮饭仙人"。在他眼中,不好吃的叫做米饭,好吃的叫做饭(日本对米饭的礼貌语),只有纯正美味的米饭才堪称"银饭"。据村嶋孟说,自己年轻时历经战火,曾经流落至捡面包配杂草充饥,"能吃到一碗热腾腾的白饭,就是人生一大幸事"。为此他对米饭的感情尤为笃深。村嶋孟烹饪白饭一煮就是50多年,至今仍沿用古法。每当他在蒸气腾腾的厨房中,赤裸上身坚守在白米锅旁控制火候时,就犹如一尊捍卫日本稻米文化与料理传统的雕塑般巍然矗立。 日本86岁老人为何煮饭60年 1930年,村嶋孟出生在中国黑龙江五常,他的父亲原本在中国做大米生意,后娶了孟家的一位姑娘,因此他的名字里有个"孟"字。自此,村嶋孟便在这里生活了下来。他的童年全在这里,可以说,他对中国是有非常深厚的感情的。作为五个弟弟妹妹中的长子,为了帮母亲的忙,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煮饭。 数年后抗日战争爆发,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在战乱中,颠沛流离其实并不算什么,真正最重要的是"什么时候才能吃上一顿饱饭",大米成了当时最紧缺的物资。一次空袭把村嶋孟的家烧得一干二净,接下来的时间,他每天都食不果腹。野菜、树皮、草根,在当时,这些都是他平时赖以充饥的口粮,能吃上一口白晶晶的大米饭,可以说是让人连续激动好几天的奢侈。 "在当时大米特别的珍贵,一粒都舍不得浪费。"只要有大米,那就是生存的希望,是生存的动力。得益于父亲早年的积蓄,村嶋孟勉强一年还是能吃上几回白米饭的,也就在这时,他对米饭有了一种至关生死的眷恋。后来,村嶋孟辗转回到了日本,随后结婚生子,当了父亲。其实,对于战争,平民百姓都是无辜的,村嶋孟打心底里厌恶自己国家的暴行,但却又无能为力。 战后的日本在飞速发展,粮食物资再也不是迫于生计的头等大事,各种食物也渐渐在寻常百姓家中的桌上丰富了起来。米饭,成了最寻常不过的口粮。村嶋孟却一直在吃饭这个问题上困扰。每天吃饭时,送到嘴边的大米总让他回想起在中国的那段时光。同样是大米,但他却再也吃不出当时那种魂牵梦绕的味道来了。 也许是那时的饥饿,也许是那时大米的匮乏,也许是那时常年奔波于战乱……村嶋孟想了很久终于明白:那时能够吃上一碗米饭,多的是一层感动且珍贵的味道吧。于是,他决定开一家饭馆,做一手最好的米饭,用味道来告诫世人,珍惜眼前生活的不易。 日本86岁老人煮饭60年经历 那年,村嶋孟32岁。早先日本的大米是分配机制的,百姓很难买到好的大米,因为父亲的缘故,自幼他便熟知如何挑选大米,抓起一把米搓搓,村嶋孟就知道它的优劣。优质大米,会有柔而细滑的质感;而普通大米,会有抚摸干燥物品的那种沙沙声,生硬而扎手。把米放在指间揉一揉,村嶋孟就能知道它的大概产地,再把大米放入口中一嚼,村嶋孟就能说出它的具体产地,误差不会超过30公里。 "当年的做饭条件非常简陋。"村嶋孟一边回忆着以前的点滴,一边亲手搭起了灶台:将砖块围成一个灶台,然后放上一口大锅,下面燃烧的是干燥的柴火。砖块,柴火和锅,就这三样,也是村嶋孟一直沿用至今的古法做饭。"砖块的泥土香,柴火的木头芬芳,这些都会融入进锅内的米饭中。"搭好了灶台,下面便真正开始煮饭了。 每当别人问起煮饭的秘诀,村嶋孟总之知无不言:"第一是水、第二是水、第三还是水。"村嶋孟最为推崇的就是水,"将水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做出来的米饭也就有了灵魂。"提及水质的优劣,在几十年的白驹过隙间,村嶋孟心中早就有了排名:最上等为千年古井水,其次为山泉水。在他心里,只有饱含自然酝酿的水质,才是做出一碗好饭的根本。 每当煮好一锅饭后,村嶋孟一脸胡须的脸上,总会泛起祥和的笑容。他说,他的这锅饭,在每颗米粒上都能反射出曾经历经战火残酷摧残后的光明。在老人心中,普通的米饭叫做"饭",只有口感香甜特别好吃的米饭才称为"银饭"。村嶋孟把自己的饭馆取名"银饭屋下户亭"。 由于每一锅饭都非常耗时耗力,一个上午的时间也就只够做一大锅饭,因此店内每天只限量供应500份饭,不提前排队,根本吃不上好米饭,但大家享受米饭的过程却胜过任何珍馐豪食。 煮饭过程: 第一层水——淘米之水; 第二层水——泡米之水; 第三层水——煮饭之水。 日本大阪寺地町街头人满为患 在日本大阪寺地町的街头,有一间特别不起眼的小饭馆,但每当到了吃饭时间,小饭馆从里到外总是人头攒动,有很多人排队等候。这是为什么呢?一起去看看。原来是因为,有一位84岁的日本老人,用了50年坚持煮一碗米饭,成为了日本远近闻名的煮饭人,以至于吸引人们争相去吃这碗来之不易的米饭。即便周围还有很多饭馆,但在这里等候吃饭的人仍然络绎不绝,即使排长队。 他们钟情的是这碗晶莹剔透的白米饭,一碗用了50年时间做出来的白米饭。大米是日本人的主食,日本的大米属于颗粒圆、粘性好的短粒米,饱满有光泽,气味喷香,口感软中带有一些弹劲。日本向来被称为"瑞穗之国",他们非常重视水稻种植,上至天皇下至平民,都有机会去种水稻,如果到日本农村,如今仍然能看到大片美丽的绿色水田,为此,日本甚至还开辟了稻田画艺术,把水稻种植和旅游观光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尽管日本的水稻和大米如此普及,但把白米饭做好的人可不多。 吃过村嶋孟做的米饭的人,无不赞不绝口,"我专门从外地开车过来吃老人煮的米饭"、"这是我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米饭"、"即便光吃老人煮的饭不用菜也吃得可口"。一般来说,在别的饭馆里,菜是主角,而在村嶋孟的小饭馆里,饭才是真正的主角。84岁的村嶋孟说:"在我心里或许有一种自负,就是一直认为自己背负着弘扬日本饮食文化的重担,这么多年我心无旁骛的把心思都放在煮饭上,就是希望能做出一碗每个人都认为好吃的米饭"。 日本86岁老人用虔诚手艺绽放每一粒米的价值 每天凌晨4点,老人都会早起锻炼身体。"一个健壮的人和一个病歪歪的人,煮出的饭一定是不一样的,只有最健壮的体魄,才能煮出最好的米饭。"老人就是这样严于律己,他深信行成于思毁于随。 然而,在老人的心底最放不下的,还是当年日本侵华战争后的愧疚感,所以他的每一锅饭里都融入了他最朴素坚实的情感——赎罪。每年,老人都会抽出时间来次中国,到位于卢沟桥的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尽管在心中已有所准备,但当我看到照片中那一幕幕惨烈的过往,内心仍是感到无比的震惊与悔恨,不禁失声痛哭起来。" "我要到东北去,要用我的双手煮遍东北大米,且我余生中要用东北大米煮出更多的‘银饭’,让更多人知道—东北大米是如此的香甜。"村嶋孟内心已经有了打算,即使时日不多,也要将最后一碗好米饭让世人尝遍。村嶋孟在日本并无徒弟,但是现在,他却来到中国,将全部关于煮饭的秘密都将对华公开,不做任何保留。这也就意味着,自此日本将再无"银饭"。 这碗包含歉疚的米饭是一份坚持、一种传奇,炉火的炙烤下是一颗纯净的心。村嶋孟坚信善良的人终会得到宽恕~~ 结语:能够做好平凡生活中的小事的人都是值得我们由衷地敬佩的,日本86岁高龄老人用了60年花费心思只为用心煮好米饭,他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