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1972年在德国某医院出生了一个名叫克里斯蒂娜的健康婴儿。从出生开始,这个婴儿就一直拒不吮吸母亲的乳汁,医生让另外一位乳母去喂她,却见她迫不及待地大口吃起来。这种罕见的有悖于常情的举动,不禁使人愕然。 经过调查分析,才发现这位母亲在怀孕时特别不想要这个孩子,只是在丈夫的恳求下才勉强把孩子生下来。可见,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在胎儿时期就已感觉到了母亲的想法,所以出生后仍对母亲"心怀怨恨"。 一位教授调查了141位孕妇以及她们后来的新生儿,认为母亲对胎儿的态度在孩子出生后的心理上有很大影响: 如果母亲无条件喜欢自己怀上的孩子,她们的子女在感情和体质上都很健康。 如果母亲对怀孕抱一种消极态度,则生下的孩子性情忧郁,体质瘦弱。 如果母亲对怀孕抱有矛盾心理,则孩子也会自然而然承袭这种心理。 如果母亲对怀上的孩子态度冷淡,这类孩子一般也显得冷漠。 因此,母亲是否喜欢胎儿,对婴儿的心理也有影响。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胎儿还在那黑暗的母腹之中,母子之间不但血脉相连,休戚相关,而且情感相通,心灵互应,母亲与胎儿在彼此传递着情感信息。 至于母亲与胎儿之间的这条情感渠道是如何建立的,母亲对胎儿的心灵影响又是怎样发生的,至今还没有一个科学的定论。但是充分的事实证明,胎儿与母亲的感情交流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在妊娠后期更为明显。胎儿也有喜怒,也会"记忆",同时也向母亲发出各种信息。 发现:胎儿会在体内哭 1977年在印度尼西亚发生了一件耸人听闻的怪事:有一个名叫莎哈娜的孕妇,肚子里的胎儿居然能像已出生的婴儿一样啼哭。 这消息一传开,全国哗然,连科学家也感到惊奇。他们不惜千里迢迢蜂拥而至,争相来聆听这一哭声。据说总统苏哈托和外交部长马利克以及许多高级军政官员,也曾听过这个"圣胎"的哭声。 事隔两年,这一轰动印尼的事情终于真相大白:原来是莎哈娜夫妇有意制造的一场骗局。伪装的胎儿哭声是从一架微型录音机中发出来的,从而使成千上万的人上当受骗。 1982年,我国江苏省启东县大丰公社的一名孕妇朱正芳,在分娩前几天,突然听见了腹中孪生胎儿一强一弱的啼哭声,每当朱正芳饥饿时,胎儿的哭声就特别响亮。经有关部门证实,胎儿的啼哭声就像矿石收音机里的声音那样清晰。 对于此类事,有人说是真,有人认为是假的。那么,胎儿究竟会不会啼哭呢?他们能否感受到母腹腔外喧闹世界的声音和暗示?这类问题一直被认为是个谜。 今天,新兴的胎儿心理学已经问世。大量事实和研究表明,人类必须重新认识自己的胎儿。例如,以前人们普遍认为,人的各种感觉是后天发展起来的。而事实却不然,胎儿不是聋子,他能听到母亲吞食和消化食物的声音,也能感受到外界大自然的喧闹声。英国剑桥动物生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把一个助听器植入一个正在妊娠的羊膜中。他们发现,子宫并不是一道密不透风的声音屏障,人们通常的说话声都可以传入子宫中去。 据研究,胎儿已具有听力、视力。胎儿从第三个月开始就能对外界作出一定的反应。例如母亲在晒太阳时,他会感知到。当阳光射到母亲腹部时,胎儿会作出转头或踢脚的反应。 胎儿虽然尚未问世,却能通过晃动脑袋、手臂、身体以及踢脚等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据称,胎儿也会动脑筋,从7个月起,胎儿的大脑就开始活动了,出生前不久的胎儿脑电图所显示的脑电波与新生儿的脑电波是惊人的相似。 过去人们都习惯于把胎儿期和胎儿后期截然分割开,现在看来,这两个阶段之间,并不存在十分明显的鸿沟,只不过是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而已。通过研究,人们已能初步揭示胎儿生活的奥秘。可是仍有一些疑团,例如胎儿为什么会啼哭等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索。不过,胎儿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胎教是十分重要的,做母亲的应该以良好的情绪随时倾听腹中的胎儿在"说"什么,以便为胎儿的发育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请您不要小看了您腹中的那个小生命,不要忽视了他也善解人意,也懂得您的感情。请多给他一些母爱和温暖吧,因为在胎教过程中,最为关键的莫过于母亲的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