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黑胫病病菌还可通过灌溉水、雨水或昆虫传播,经伤口侵入致病,后期病株上的病菌又从地上茎通过匍匐茎传到新长出的块茎上。贮藏期病菌通过病健薯接触经伤口或皮孔侵入使健薯染病,那黑胫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选用无病种子或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用50℃温水浸种20分钟进行灭菌。也可用种子重量的0.3%~0.4%的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拌种;、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采用高垄或高畦栽培,健苗移栽,尽量减少人为伤根。减少浇水次数,适当浇水。对于重病株要及时拔除;发病初期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上述药剂交替使用,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下面来看看如何识别马铃薯黑胫病吧? 马铃薯黑胫病是马铃薯细菌性软腐病的一种,主要侵染根茎部和薯块,在马铃薯生长期的各阶段均可发病。田间发病情况根据薯块带菌量多少决定。受侵植株的茎呈现一种典型的黑褐色腐烂。播种发病的种薯,腐烂成团状,不发芽或刚发芽即烂在土中,不能出苗。幼苗发病,一般株高15~20 cm时开始出现症状,感病植株较矮,节间缩短,叶片上卷,生长衰弱,叶色褪绿。由于植株茎基部和地下部受害,影响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和传导,所以早期病株很快萎蔫枯死,不能结薯,且根系完全被破坏,很容易从土中拔出,纵剖茎部可见维管束变褐色。重病株的病薯在收获时呈腐烂状。发病晚和轻的植株,只有部分枝叶发病,病症不明显。块茎发病始于脐部,可以向茎上方扩展至全茎,病茎基部组织变黑腐烂,皮层髓部均发黑,表皮组织破裂,根系极不发达,并发生水渍状腐烂。除去周围的土壤,可看到一直延续到母薯变黑部分,地下部病害进一步发展,薯肉完全变成湿软腐败物质,用手压挤皮肉不分离,湿度大时,薯块黑褐色腐烂散发出酸臭的气味。 马铃薯黑胫病是马铃薯细菌性软腐病的一种,主要侵染根茎部和薯块,在马铃薯生长期的各阶段均可发病。田间发病情况根据薯块带菌量多少决定。受侵植株的茎呈现一种典型的黑褐色腐烂。播种发病的种薯,腐烂成团状,不发芽或刚发芽即烂在土中,不能出苗。幼苗发病,一般株高15~20 cm时开始出现症状,感病植株较矮,节间缩短,叶片上卷,生长衰弱,叶色褪绿。由于植株茎基部和地下部受害,影响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和传导,所以早期病株很快萎蔫枯死,不能结薯,且根系完全被破坏,很容易从土中拔出,纵剖茎部可见维管束变褐色。重病株的病薯在收获时呈腐烂状。发病晚和轻的植株,只有部分枝叶发病,病症不明显。块茎发病始于脐部,可以向茎上方扩展至全茎,病茎基部组织变黑腐烂,皮层髓部均发黑,表皮组织破裂,根系极不发达,并发生水渍状腐烂。除去周围的土壤,可看到一直延续到母薯变黑部分,地下部病害进一步发展,薯肉完全变成湿软腐败物质,用手压挤皮肉不分离,湿度大时,薯块黑褐色腐烂散发出酸臭的气味。 以上是本站小编介绍的如何识别马铃薯黑胫病的内容,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关于黑胫病的知识,敬请继续浏览本网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库中的内容,以便让种植户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