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重振大国工匠精神


  当下,举国上下都在热议、推崇"大国工匠精神",当中国制造业规模位居全球之首时,工匠精神重返大众视野,无疑显得十分必要和非常及时。
  工匠一般是指技艺高超的手艺人,而这个群体所具备的严谨、专注、敬业等品质,被称为工匠精神。它代表着专注、执着、坚忍、精益求精,对匠心、精品的坚持和追求,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翻看世界500强企业发展史,不难发现它们有着共同的基因——工匠精神。虽然从前工匠的工作和劳动主要依靠手工完成,而今,在机器化大生产的时代,更注重产品的精度和品质,这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
  中国历史上曾涌现出大量的能工巧匠,他们创造了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从鲁班的技艺、庖丁的解牛、张衡的地动仪、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到今天一些企业涌现的大量劳模和技术尖兵,他们爱岗敬业,不仅留下了享誉中外的作品,而且对祖国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这些"大国工匠"身上,印证着中国人的聪明和勤奋。可惜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工匠精神大都瘫软在时代转型的风口。时下很多人对于工匠心存偏见,在意识上对劳作低看一等,认为工匠所从事的劳动是苦活、累活,既有重复性,又无创造性可言,以致工匠群体人数锐减。此外,在制造业领域,工匠的职级和待遇普遍偏低,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结果造成产品质量不高、工艺水平落后,极不利于"中国制造"的形象和口碑。
  凡是制造业发达的国家,往往拥有大批技艺精湛的工匠,且工匠精神深植于企业文化,形成一种鲜明的工业价值观。德国作为一个拥有8 000万人口的国家,却拥有2 300多个世界级品牌,是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强国和大国。"德国制造"成功的背后,有着庞大的技能娴熟的工匠群体以及工匠精神作为动力支撑,他们是其中当之无愧的"隐性功臣"。德国企业家认为:一个优秀的工匠和科学家没什么两样。而在日本,如果一个人被称为工匠,这意味着受到了极大的尊重。创建了两家世界500强公司的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就是一个具有匠人精神的企业家。他曾说:"企业家要像匠人那样,手拿放大镜仔细观察产品,用耳朵静听产品的‘哭泣声。"在全球具有超过200年历史的企业中,日本有3 146家,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这些"长寿企业"之所以能存在,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传承和弘扬匠人精神。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时代呼唤我国装备制造业必须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而这些技术要实现那就需要大批有知识、有志向、有职业素养的劳动者,尤其是一线制造业职工。
  科技越是发达,工匠精神越发重要。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尽管很多工作被机器人替代,但是工匠身上所拥有的精益求精、专心敬业的精神品格是代替不了的。当今社会,并不是一味地鼓励人们去当从事手工劳动的工匠,因为手工作坊的生产方式已经一去不复返。我们可以不做工匠,也不可能人人都成为工匠,但是工匠精神值得传承。
  当前,中国正在由不完全市场经济向市场经济迈进,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这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毋庸讳言,我国企业"短、平、快"的心理和行为明显滋生。有的企业往往为了短期利益,忽略了产品质量,员工中也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中国企业不仅需要大批技术过硬的工匠和技术工人,更需要努力培育工匠精神。只有工匠精神的诚信、担当、创新和坚持才可以帮助企业制造出高品质的产品,才可以使企业实现真正的持续发展。否则企业恐怕连核心竞争力都无法保证,最后的结局就只能是走向消亡。
  培育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的当务之急,而如何进行,需要作的努力还很多。首先是企业要完善工匠辈出的体制机制,多注重从政策上对工匠倾斜,奖励其辛苦付出;完善技术工人评价机制,提高他们的生活福利待遇,技艺精湛的工匠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使之有更多的获得感;保护一线职工的创新积极性,鼓励广大职工学技能、提素质等。其次是教育培训要加强。目前职校或企业的很多培训只重视书本理论,忽视劳动实践是一大通病。应大力加强实践教育,让"心灵手巧"成为衡量人才的标准,为社会培养更多高水平的技术工人。再次是全社会要转变观念,改善技术工人的生存状态,改变轻视一线工人的错误观念,对工匠予以人文关怀,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技术工人、推崇工匠精神的氛围。
  不久前, 中国节能收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对《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2015年社会责任报告》的"评级报告"。"评级报告"称:"经评级小组评价,《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2015年社会责任报告》为五星级,是一份卓越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的最高评级,也是中国节能社会责任报告连续第二年获此殊荣。
网站目录投稿:凝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