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投资者进入股市,其主要目标就是实现财务自由。那么,什么是财务自由? 是指一个人(家庭)无需为生活开销而努力赚钱工作的状态。即生息资产产生的被动收入要超过日常开支,足够维持大宗消费需求以及一些应急事件,并能持续地保持当地较高生活水准的状态。 在财务自由的实现过程,不同的人生阶段,规划和投资侧重有所不同。 1、刚出校门,工作没多久 除了父母资源的恩泽,大部分人的本金基本来自于职业收入。而人生滚雪球的三个要点之一就是:越大越好的初始本金。 这个阶段,没的说,自然以工作为主,工作就是你的主业,不断夯实你的主业,不断提升职能能力和经验,不断提高职业收入。只要努力,这个时期,职业的发展空间一般都很大,如果过早沉迷于股市,反而得不偿失。 当然,这阶段可以进行适当的学习和摸索。 学习主要是指阅读相关理财的书籍,建立起基本的理财观念,了解主流的理财产品。 摸索指可以先进行基金定投,最好定投指数基金(这也是股神巴菲特推荐的),以此来感受基金和基金背后股市的魅力,培养投资的基本能力。 2、工作10-20年 这个阶段,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分化已经非常明显,不管是职业发展还是累计的本金,或者是投资能力。 对于职业还是发展空间的,职业不能荒废,还要继续加大主业投入,通过职业不断增加本金。 对于除了职业还有其他副业的(俗称斜杠青年),在占用时间不太严重的情况下,也是增加本金的渠道。 比如我认识不少人,有的人写书,稿费收入也不错; 有的人开网店或做微商,收入也不错; 有的人因为工作便利,给人代购,客源和销售都不错; 有的人用自己的资源入股或合伙,项目收益也很客观; 有的人,人脉广,行业上下游通吃,通过整合资源和市场天然的不对称(很多时候,即便你知道这种不对称,不认识人,没有过硬的关系,白搭),帮人介绍牵线搭桥,也可以赚的盆满钵满。 副业的形式实在太多了,拍脑袋就先想到了这些,也欢迎大家补充。 对于工作、收入稳定,但对应着薪资上升空间有限的,那么可以从人生滚雪球的三个要点之一的"对不错的收益率"上去努力。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职业天花板。其中,公务人员、稳定事业单位等公职人员,国有企业的老员工等在这方面最为突出,虽然稳定但极度缺乏弹性,与单位效益和资历、职务相关,与个人能力关联并不大。 所以,在考虑提升职业价值的时候,要结合自身的年龄、职业特性和投入产出比等因素综合考虑。 这个阶段财富增长的弹性很大。毫无疑问,股市具备这种弹性。期间抓住一两次牛市,或者一两次大机会,资金量会上一个两台阶,离财务自由业就越来越近了。 但话说回来了,投资者怎么就敢把几十万、上百万砸到某个投资品种上呢?倒着推这个逻辑,必然是投资者对投资品种有透彻的理解,特别是对它所处的行业、具有的竞争优势、预见的成长空间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有一个清楚、深刻的认知。 这个阶段的人们往往也都已经结婚生孩子了,家庭教育也不可偏废。我们身边很多有钱有权的人,这些人极其优秀,个人奋斗结果超级好,但是第二代教得好的屈指可数。第二代教育得好的和高质量的陪伴、身传言教、良好规则习惯的建立养成,以及拥有高品质长期婚姻关系等密切相关。 记得我在公众号上写过一篇《手捧父母规——快乐地与内心交流》,上述的家庭教育理念都有所涉及,而且文中还写到:知道不等于做到,一定要重复再重复,直到内化于心。截至今天这篇文章成稿(2018年2月25日),至1月27日写父母规起,已连续30天打卡,没有缺席!都说坚持是最难的,有没有我一起坚持朗读的? 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实证,即便是财富地位都有了,家庭教育也不是必然就好的。家庭教育和投资要并行,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但问题是:时间是稀缺品,给了你就给不了他。 在兼顾工作和身体健康(人近中年,健康的意识一定开始建立起来了,不然年轻时以健康换取金钱,年老久后又用金钱恢复健康)的基础上,家庭教育和投资这件要事需要我们大把的时间去滋养,这中间我们要有所取舍,有所侧重。 3、工作20后(包括退休) 如果达到了财务自由自然最好,这时追求的是稳定,财富快速增长的必要性已经不大。要控制风险,注重安全,资产也可以适当分散,不一定要全部在股市里。即便每年8-10%左右的收益率,因为基数大了,绝对收益额还是非常客观的。如果碰到每5-10年一次的牛市,财富又会有脉冲式的增长机会。 在没有达到财务自由前,不断沿着自己的投资道路前行就可以了。每个人擅长的地方不同,最终都会殊途同归,只要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慢一点快一点,开奔驰宝马还是普桑小奇瑞都不要紧,因为大家都有抵达成功的那一天。 人生滚雪球的三个要点之一的"可能长的时间"在这个阶段现在尤为突出。人生的长度是天数,我们要努力保护好身体,尽量去延长。身体是一生的载体,健康长寿能让投资享受复利的奇迹,要知道巴菲特95%的钱是60岁以后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