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非正规金融依托先进的科技得到更好的发展,一直处于近乎垄断地位的正规金融正面临着一定程度的冲击,不仅如此,本文研究发现:由我国正规金融本身的特点所决定,对中小企业融资效用并不显著,甚至有稍微的抑制作用,而非正规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效用非常显著,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作用也是逐渐减小的,说明非正规金融对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政府应该顺势调整金融结构,促进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同时加以有效的监管。 关键词:非正规金融;中小企业融资;金融结构;监管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数量剧增,发展迅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减少失业和缩小收入差距方面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显露。但是,其融资难是客观存在的世界性的难题,正规金融作为我国金融结构的核心,尽管国家一直降低门槛,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然而,近年来,非正规金融不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其方式灵活,程序简单,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出了很好的契机。因此分别研究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对于正确评价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发展现状,准确把握我国金融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实践意义。 国外的研究中,大部分学者认为,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相比,非正规金融占有不少的市场份额,而且在缩减交易成本、加快信息传递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显著,更应该加以重视[1]。国内也不乏有这样的研究,比如胡宗义采用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了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收入效应差异,证明了非正规金融的效果更加显著[2]。本文借鉴前辈学者的研究,将深入探究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是否也具有不同的效果。 一、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效应分析 正规金融主要是指由政府批准并进行监管的金融活动,主要是通过国有商业银行等正式金融中介机构和金融市场进行的资金融通。非正规金融是指在正规金融之外存在于现行制度法规边缘的金融活动,未纳入国家金融管理体系。正规金融主要是商业银行受国家支持和监管,为了防范风险和利润最大化,面向的是大企业集团,因此中小企业在它面前往往是可望而不可即。而非正规金融不同,它一般是处于金融监管的范围之外,交易的对手恰恰是不被正规金融所认可的非标准化的金融工具,方式灵活,程序简便,所以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鼓励支持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无疑是一个绝好的办法。 中小企业特点是寿命短,80%活不到一年以上,我国中小企业存活率是3.7年。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率是7.4%,这样客观事实无法改变,中小企业不具有规模优势,小微企业自身特点决定的,它本身就有"信用低、规模小、风险大"的特点,而我国的正规金融的典型代表商业银行,它的目标客户定位就是"大企业""大城市",显然与中小企业的特点是格格不入的。即使国家屡屡出台政策降低门槛,但是就如同一个城市降低五星级酒店门槛以期望缓解该城市游客入住问题一样,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政府近年来确实出台了各种政策,在商业银行增设中小企业贷款部、定向降准等,希望更好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但是效果并不显著。因为我国商业银行采用的是集权制度,由央行到银监会再到商业银行,权限是逐渐减小的,没有权限,处处受制,商业银行在执行央行政策时效应便不能达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因此政策经过各个部门效用是逐渐减弱的,这就是说政策的传导机制也是存在问题的。同时银行还采用严格绩效制度和责任制度,在帮助中小企业融资上其实有心无力。 然而,非正规金融是游离于金融法规边缘的,受到的限制就少得多,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函数来决定自己的贷款对象,盈亏自负。在国外,社区银行就被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机构,很好的解决了融资难问题,是非常具有借鉴意义的。目前,我国政府也意识到了这点,提出了普惠金融的概念。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金融崛起,多元化的融资平台异军突起,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渠道,相信这些非正规金融的崛起,必然会为融资难问题的解决提供很好的契机。 二、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正规金融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效应并不显著,甚至还会有些微的阻碍作用,而非正规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效应十分显著,当然随着规模的扩大效应也是逐渐减弱的。因为中小企业是具有正外部性的,政府必须营造有利于其发展的金融生态,才能更好地促进它的发展,而非正规金融就是适合它发展的金融途径,政府应该大力发展。 但是,不得不说,游离于正规金融法规边缘,或多或少也存在很多问题和安全隐患,政府在大力发展非正规金融的同时,也应该加强监管,设立必要的监管部门,防范交易风险,以维护中小企业和大众的利益。 除此之外,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不健全,直接融资比例极低,使得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途径受阻,这显然不利于其长远发展,对于这方面,笔者将会继续进行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Jain S. Symbiosis vs. crowding-out:the interaction of formal and informal credit marke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99,59(2): 419– 444. [2]胡宗义.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农村居民收入效应研究.经济地理[J].2014(12):147-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