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可能是因为写文案容易让人沉醉! 对文学出版稍有了解的人,应该知道翻译都需讲究[信]、[达]、[雅]这三项标准,也一向被称为译事三难。 那何为信、达、雅? 我也不是很懂,百度一段给你们。 [信] 指译意不悖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不偏离,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意思; [达] 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 [雅] 则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 严复 翻译作品内容忠实于原文谓信,文辞畅达谓达,有文采谓雅。 杨绛 词与词的排列组合,都要安放在合适的位置。要按照读者熟悉的语言习惯,在传达原作的内容上,做到[信]与[达]的统一。 据说翻译界对此一直颇有争议,尤其在[雅]这方面,很难达成统一。不过这些对我一个圈外人士来说,也不痛不痒的,只是联想到文案撰写上来的话,就发现还是有些相通之处。 简单来讲,信达雅的精髓应该就是在准确传达双方意思的前提下,语术上争取做到不寡淡。 那么这一点,其实跟我们平时写广告文案的状况差不多,此模式套用在文案上我看也可行。 保证文案方向正确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乙方的参与成员准确捕捉到客户真正想要的点,或者是调性,这是一个很玄幻的评判标准,但是不要方,总归是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心意相通。 再者,套路走天下也未免会乏味,有些时候更是未必能一击即中,如此一来,因地制宜、各个击破还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当文案,还得练就一手角色扮演的外挂技能,最好还能出神入化,宛若重症精神病人,否则不是无趣,就是玩不下去。 比方讲 1、遇到比较玩得开的客户时,写文案的时候你也可以放开一点,梗不嫌少,趣不嫌多,遵纪守法有道德地搞个大新闻就对了!互惠共赢,皆大欢喜! 2、遇到体制特殊中西融合的客户时,写文案你得学会精简,即便是投放的中国市场,客户也不希望你啰嗦得像闲闲无事唠嗑的邻居大娘。仿佛自己就是店内每月的销售冠军,既要能说会道,又得操持着自个儿那点时尚经,去击破顾客内心那道购买欲防线。 3、遇到食品类客户,假如说对方是家底深厚历史悠久的类型,那么少不了有些高门大户的姿态,那么你就不好太放肆随意了,多讲几句贴心暖意的小情话,保持一定涵养,但也不要失了观众爱看的亲切感。 4、遇到族谱庞大,颇有盛名的酒店类客户,先说了,你给人家整个小清新那肯定是不行的,就算耍文艺也得是不普通,有逼格的级别。总之保持正儿八经是基础要求,然后你再忘记自己压根没住过几千块一晚的房间这件事,活成一个把这道摸得门儿清的试睡达人。 但无论如何你得记住,你所理解的social,和客户所理解的social,很可能不是一个次元的。所以哪怕双方在某次会议上已经达到一种看似圆满和谐的微妙状态,也万万要把这个尺度握好了。 否则客户只需高冷地回复一个改字,你却要再次杀死一批新生脑细胞,虽然在增长智力这方面对你是有益无害,但放到工作上,就是你没办好差事儿,以及效率低下了。 广告界写文案遭遇反复修改是常有的事,有时候需要从一个方向转到另一个方向,有时候增减一个词,挪一下标点符号就能达到客户想要的feel,反正中文如此奇妙,只要脑袋不是塑料做的,最终都能满足客户需要。 总之就是沉着冷静别惊慌,反反复复来来回回进进出出……习惯就好了,一边披荆斩棘,一边修炼,最好还能速度快一点。 在这个玩弄文字的世界里,让我们争取翻身做主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