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建军 本文节选自《走出迷惘——增强你的人格魅力》 理智人已经知道的东西,原始人却可能会一无所知。 例如,一个女孩子被恋人抛弃了,她很伤心。这时有人劝她不必伤心,而且告诉她,"那个男的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东西,如果嫁给他,你这一辈子就惨了,所以现在离开他真是一件好事;况且,你这么漂亮,还愁没有人爱你吗?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吊死在一棵树上……"女孩子听了,说:"你说的都有理,可是,我还是伤心。我还是要再努力,让他回心转意,我试着去对他更温顺些,容忍些,也许他就会要我了。" 在旁人看来,这个女孩子怎么这么糊涂,别人已经把道理说得很清楚了,她为什么还是不明白? 其实,在女孩心理的外层,理智人早已明白了,而且她也努力想让自己忘掉那个男人。但是,她的原始人却还不明白。这个原始人只相信自己经验中学到的东西,在她的经验中,那个男人对她一向很好,只是这一次突然要抛弃她是个例外。因此,她不认为他是坏人。在她的经验中,还没有别人这样爱过她。虽然理智人说天涯何处无芳草,可是在她的眼中,只有一株芳草,就是他。 在希特勒的情妇爱娃眼中,希特勒是一个很好的人。因为她见到的希特勒,对她总是很好。不错,别人会告诉他,希特勒下令杀死了成千上万的犹太人,但是,她并没有见到希特勒动手杀一个人。如果她见到希特勒在她面前一刀刺死一个人,她会认为他残酷。但是,她没有见到或听说过有关犹太人的悲剧。因此,这一事件对她来说,不过是一个抽象符号而已。 原始人不懂得抽象的事物,只懂得形象、具体的现实、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现实。 儿童的心理中层很占优势,对青少年来说,这一层仍相当有势力。 所以在高考在即时,他虽然坐在书桌前,却还是读不下书去。外面风和日丽,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去游泳去打球去郊外登山多有意思,为什么要读这无聊的书本? 然而,不读书就考不上大学,将来事业上就难以有大的发展,就会落伍于时代,落伍于同龄人。再说,大学的确充满魅力,大学生活丰富多彩(有些大学生会认为并非如此)。为上大学后能快乐地享受大学生活,现在少享受一点也值得。 但是这一切道理理智人都懂,而原始人却并不懂,或者说不完全懂。原始人只懂得外面天气很好,玩儿很愉快,读书很无聊,至于什么事业、社会地位、大学生活,他都没有经历过,没有体会过,他对此一无所知。 所以,理智的他强迫他坐在书桌前,而原始人的、儿童似的他却不愿读书。 不要和原始人讲大道理,他们不懂那个。他们所懂的道理,是真真切切感受到的、形象具体的道理。 有些心理问题,就来源于"原始人"的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