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让你在职场走得更稳的是这种底层特质


  前一段时间参加了一场同学聚会,几个现在已经当了老板、小有成就的同学,说了说自己对职场的看法:不管是好员工,还是好老板,底层的特质往往是相同的,不浮躁,是他们的共同点。
  1.肯花时间积累的人,结果都不会太差
  杨同学大学时期是我们班的班长,属于胸有成竹的那种人。
  全班40个人的家庭情况、学业情况,某些地方他比辅导员都清楚,虽说平时不太主动揽事,但是如果同学遇到什么困难,找他总能解决。
  我本科学的是师范,那会印象最深的是,大四说课比赛和讲课比赛,评委老师们公开说杨同学"三到五年,你会是个很优秀的老师。"年年国家奖学金,大学四年几乎没跟家里要过钱。
  大学毕业后,杨同学目标特别明确——当老师。考上了家乡的编制,做了7年中学教师,听其他同学说,每一年大大小小的荣誉拿到手软。第7年,他开始自己创业,从第一家课外辅导班做到三家辅导学校。
  聚会的时候我问他,怎么想起创业了,他说,其实他家条件特别差,上大学之前年年领"低保",为了凑第一年的学费,他爸爸妈妈把亲戚朋友都借了个遍,等他工作了,家里才宽裕点,这算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吧。
  我又问,为什么干了7年体制内才出来啊,他说,没到时候。
  上大学之前就想当老师,如愿上了师范类,毕业之后也当了老师,但是老师这碗饭其实没有那么好吃,教材在变、教学环境在变、学生在变、家长也在变,想出类拔萃得有时间积累。
  所以,这11年,他都用来积累了,就像竹子的生长,突飞猛进的前提是等待和坚持。
  比起那些一毕业就创业的人,杨同学觉得自己没有他们的底气,因为家里环境差,他输不起,也因为自己积累不够,他没有信心。
  所以,与其九死一生,不如先解决眼前的问题:家里的温饱,自己的积累。
  从杨同学出来单干,慕名而去的家长不在少数,这都是过去这些年他当老师积攒下的好口碑,认真、负责、因材施教、触类旁通,去他们学校的小程序里看了看,都是"真心感谢杨老师"这样的评价,让人肃然起敬。
  不过杨同学和我说,他未来5年可能都不会再开新的学校了,因为精力有限,参与教学同时做管理,3家学校够他忙的了,他觉得做好比盲目扩张更重要。
  我不能说杨同学的做法就百分之百对,但是比起很多人的浮躁和彷徨,我觉得像这样选择做好眼前的事、用时间换取沉淀、再去尝试腾飞,是非常实在的人生态度和选择。
  不浮躁,才能耐得住寂寞地坚持,但坚持和重复的力量,往往超乎想象。
  2.坚持和重复的力量,远远超乎想象
  杨同学让我想起了纪录片《寿司之神》,导演用非常平实的手法纪录了创造"寿司之最"的小野二郎——追求极致的料理人的日常。
  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当谈起每天捏寿司这项最重要的工作时,尽管语气平和,你却还是能感受到那份不动声色里包裹着的炙热,这大概就是"职人精神"的底色。
  "职人"在日本是一个褒义词,对那些拥有精湛技艺的传统手艺人,日本人用"职人"来称呼他们,表达的是尊敬、认可和赞许,而小野二郎被认为是"日本寿司第一职人。"
  要成为职人并不简单:
  小野二郎7岁就进店当了学徒,学徒要经过的第一个坎是学会手拧毛巾。毛巾很烫,掌握不好时间和力度,很可能被烫到手。
  学会了拧毛巾,就要开始学着用刀来切鱼,也就是捏寿司之前的准备工作。
  学徒满10年才能开始煎蛋,紧接着要经历大概两三百个失败品之后,可能才做出第一个合格的煎蛋。
  小野二郎对学徒们也是这样的要求,到了能煎得够好鸡蛋的时候,才会承认这名学徒为"职人"。
  但这些只是开始,往后的一生,都要为捍卫这两个字而努力:
  尽管有70年以上的工作经验,但小野二郎从来不敢马虎,为了保护最重要的手,一年四季都是戴着手套;
  为了锻炼腰部力量,每天走路去地铁站;
  心绞痛,但工作中坚持要站着,认为这样更尊重客人;
  即便是80岁以后,也仍然对寿司有很多新的想法……
  别人评价,他是"比起任何年轻人都要更拼命的老爷子",85岁的时候,他说:
  "我爱我的工作,纵使我已经85岁了,我还不想退休。即使到我这年纪,工作了数十年,我依然不认为自己已臻至善,但我每天依然感到欣喜,我就是爱捏寿司。"
  的确,他一直重复同样的事情以求精进,总是向往能够有所进步,他说自己会继续向上,努力达到巅峰,即便没有人知道巅峰在哪里。
  很多人坚持做一件事情不到1个月就觉得自己尽力了;学习一项技能没到一个星期就放弃了;对待工作中的琐碎,抱怨永远比解决问题多;常常一项技能还没磨练好,又三分钟热度地投入下一个目标……
  心不定、恍恍惚惚,几年下来一事无成。
  相比之下,像小野二郎这样用尽一生的时间在一件事情上努力和钻研的人,显得凤毛麟角。也因为稀少,市场大浪淘沙,他们才成了赢家。
  许多人顾虑极多,做事没定性,他们总认为,成功是因为更聪明、资源更多、原生环境更好所致,却不肯面对现实:
  大事都是从小事做起,肯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重复、不断练习哪怕是基本功,才是他们成功的原因。
  尽管时代在变,但对一份工作的认真、踏实、执着的态度,始终是成为强者跨不过去的坎。不经历"坚持和重复"的成功,像空中楼阁,不踏实的除了当下,还有未来。
  没有时间沉淀难谈大器已成,没有重复练习,更别谈精益求精。
  与其在纠结中度日,不如坚持和重复,日复一日积累,一点一滴成长,或许才是这个浮躁世界最好的处世之道。
  3.打开雷达,哪怕是为了一个"如果"
  不浮躁的人,为一个"如果",都在认真准备。
  在《明日之子》这档综艺里,通过大热的选秀节目《创造101》走进大众视野的女孩Yami,作为助演嘉宾登上舞台。
  助演结束后,主持人何炅问导师李宇春"我旁边这个女孩你眼熟吗?"李宇春回答认识,于是何炅开始解释这么提问的原因:
  原来,早在几年前,Yami就作为李宇春演唱会的舞团成员,一起登上过舞台,那时候,因为李宇春的认真,Yami就开始喜欢李宇春。
  何炅随后说,想和大家讲一件我很感动的事情:
  "就是前几天,我们导演在跟Yami沟通工作的时候,顺口问了她当时在干嘛,她说她在学舞,工作人员问是什么舞蹈,Yami说是李宇春《流行》这首歌的舞蹈,导演问你为什么学习这个舞蹈,Yami说,
  因为在《明日之子》的舞台上,会和李宇春相见,有可能会聊到这件事情,也有可能会被李宇春认出来,
  如果这个时候被问到你喜不喜欢李宇春,而那个时候没有任何准备,对李宇春后来的作品不了解的话,我就不配说我喜欢李宇春。
  也就是说,她在为舞台上任何一种可能性,她要做准备。所以如果我们不打电话,可能问不到这件事情。"
  所有成功都离不开积累,但肯对自己持续成长抱有真诚自信的人,他们不浮躁,他们肯低下头认真准备、为每一个可能性下功夫。
  在上面这段描述里,何炅用到了好几个"如果、可能",假设的情况意味着发生的几率并非百分之百,那么有可能,即便Yami练习累到半死,结果却没有机会展示。
  但你能说那些努力就白费了吗?不能吧。因为,把雷达打开,为每一一个可能出现的情况认真准备,把勤奋、诚恳落到实处,是这些在我们看来一夜爆红的人最基本的素养。
  相信准备的价值,更努力去作准备,是所有优秀的职场人,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下的最坚固的根基。他们知道,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在被命运点中的时候,有资格以"运气"作托辞。
  4.情绪稳定,行动积极,许多成年人根本做不到
  情绪稳定,并不是每个成年人都能做得到的。不浮躁的人,情绪相对稳定,行动总是积极。
  工作这几年,见多了那些因为受了一点委屈、一点批评就即刻懈怠的人,他们不仅影响自己的工作,还常常煽动小团体的气氛,搞得团队乌烟瘴气。
  前两天大结局的热播剧《都挺好》里,苏家3个男人,在不同时间段展示了"情绪不稳定"的可怕。
  父亲苏大强的情绪,在得病之前,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稳定过。
  大儿子苏明哲在美国丢了工作,妹妹苏明玉去出差的时候碰巧知道了这件事,就在饭桌上,当着老婆孩子的面,刚才还彬彬有礼的大哥突然变脸,指责妹妹是故意看自己笑话。
  二儿子苏明成,一得知妻子朱丽在工作上因为妹妹苏明玉受了委屈,就对苏明玉大打出手,毫不顾忌骨肉亲情,甚至不惜触犯法律;
  从大哥那里听说了父亲苏大强说过往的事,就认为冒犯了去世不久的母亲,提起酒瓶大半夜就冲去砸门;
  和朱丽因为几句话冲突,反手就给了对方一巴掌……
  假如苏家是一个公司,遇到这三个员工,对同事、客户、业务的伤害,不言而喻。不是说坏情绪不能有,但是因为情绪不好而造成行为失当,就是双重伤害。
  为什么情绪稳定这么重要,因为情绪是第一生产力,稳定情绪是积极情绪的基础。
  清华管理学院教授宁向东分享过一个自己的故事,他说有一天看到钻石开采的过程,感觉到了震撼:
  开采钻石的人每天挖出来的并不是钻石,而是大量的泥土,许多时候,你翻遍了成吨的泥土可能也找不到一颗豆子大小的钻石,这时候人自然容易生出负面情绪,变得沮丧。
  但是,负面情绪过后,一些人很容易从这种情绪里出来,并且相信可以挖到钻石,于是用积极的情绪影响自己的行为。
  还有一些人相反,沉浸沮丧或消极怠工,而事后看工作结果上,两种选择有很大差异,积极情绪的工作成果显著。
  美国南加州大学神经科学、心理学和哲学教授安东尼奥·达马西奥(Antonio Damasio)以情绪为出发点,从演化的角度重新阐释了人类意识的产生路径,其研究成果被各学科研究者广泛引用,被美国科学信息研究院评为"高被引学者"之一。
  宁向东说,把达马西奥的想法用在管理学的解读上则是,一个人情绪差的时候,他的工作表现一定差;而一个人情绪饱满的时候,他的创造力一定强。
  所以对于职场人说,情绪稳定是工作效率的基础,"情绪管理的本质,就是要控制自己产生好情绪和坏情绪的比例"。
  保持积极情绪的方式很多,有人喜欢呐喊,有人喜欢诉说,有人喜欢静一静,有人喜欢抽丝剥茧做坏情绪剖析。
  不管是自我暗示,还是多接触积极的人事,本质都是为积极情绪找到环境。方式不重要,重要的是理性干预。一旦开始理性干预,就意味着,自我察觉和行动的开始,它们才是通往美好与幸福的途径。
  但这些,许多成年人做不到,情绪一来,洪水猛兽。相比之下,有些孩子却做得更好。
  前些天我姐姐发了一条朋友圈,讲了讲她刚上小学的女儿,我觉得值得很多人学习:
  最近发生在小主儿身上的几件事让我挺感动的:
  1、班级几个同学之间发生了点小摩擦,我听说后怀着八卦的心来打听,小主儿说"我不想说,你也别问了,这事儿和我也没关系"
  2、得了奖状,不主动得瑟,都是放在书包里好久,被发现了才轻描淡写的说一下
  3、击剑脚扭伤了,当天急诊看到11点,第二天早上自己上五点半的闹钟起来写作业,坚决不让我们给她请假,这两天都拄着小拐棍去上学。
  怎么说呢,小主儿真的和我很不像,我不能再把当成情绪不稳定的幼稚鬼了,她已经有自己的美德了,我该向她学习了。
  很多时候,成年人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成熟,职场巨婴很多,杜绝被影响的同时,时刻反思自己是不是犯了"巨婴病",还最好能常常学学别人身上的美德,即便对方可能是个小孩子
  最后,优秀总相似,比了解杨同学的逆袭、惊叹小野二郎的职人精神、看到Yami的默默努力和我小侄女的稳定情绪更重要的,是成为这样的人,成为一个不不浮躁的人。
  文:蔡不蔡
  来源:世界经理人
  图片:图虫创意
网站目录投稿:海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