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企业合并财务报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我国的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的企业在数量上有大幅度的提高,在质量上也有很大的进步,不仅在中国经济领域占据一席地位,在国际经济交流中也越来越有话语权。但是在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对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拿合并财务报表来说,规范的合并财务报表有利于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交流中的能力。基于此,本文对企业合并财务报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对策
  一、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背景分析
  企业合并财务报表是财务会计当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其问题表现较多的环节之一。从具体分析来看,上市公司往往会利用企业合并财务报表进行盈余操控,这种情况对于市场的公平和稳定十分不利,不符合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因此要严格杜绝。在中国经济环境不断复杂的情况下,原有的会计准则在这方面显得愈加的乏力,所以需要对会计准则进行突破和调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新会计准则产生了。简单来讲,新会计准则的产生是为了对中国的财务会计实践工作进行补充和完善,是财务会计现代化发展必要的工作。
  二、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现实思考
  (一)调整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
  从现实角度来看,企业合并财务报表需要对范围进行必要调整。从新会计准则规定来看,母公司的合并范围当中必须要包括所有子公司,这一规定相比于旧的会计准则,明显加大了合并的范围。上市公司在具体的财务报表合并中,为了在新规则的要求下实现盈余的操作,主要采取的措施有三个:其一是利用持股比例的变动或者是通过收购合并对报表的范围进行变更,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达到了利润调节和盈余管理的目的。其二是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权益比例进行调整,而这种调整主要是通过资产重组来实现。其三是将合并范围变得更加复杂化,这样监管的难度会加大,企业为盈余管理的铺垫工作便可以完成。就具体的合并范围复杂化操作来讲,有相互持股、多层持股以及交叉持股等方式。
  (二)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的合并方法选择
  从现实角度进行企业合并报表的思考,合并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作用。从一般的状况分析来看,企业选择不同的合并方法,便会产生不同的经营结果,企业财务报表当中的财务状况也会受到明显的影响,所以做好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新的会计准则在企业合并方面实现了一大突破便是确定了两种企业合并的形式。其一,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进行合并的时候将历史成本作为其基本的计价原则,在这样的情况下权益结合法可以选择运用。其二是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进行合并的时候,公允价值是计价的基础,此时需要采用购买法。两种方法的合理选择可以使得企业合并处理更加高效和高质量。就方法选择来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不少有名的案例。比如国外某公司在进行另一公司收购的时候,为了选用权益结合法保证合并业务的开展,其情愿多支付3.25亿美元的成本。此种情况在新准则实施之后,上市公司利用的较为普遍。再比如广东宜华集团通过股改重组的方式入主宜华地产,通过资产置换置入旗下广东宜华地产96%的股权。为了对年度非经营性收入进行虚增,也为了增厚每股净资产,宜华地产选择了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核算广东宜华,通过购买法实现了股改和重组。从上述两个例子可以看出,两种方法的选择需要和企业实践相适应。
  (三)商誉的摊销处理方式
  在新准则当中,对商誉的规定已经趋同于国际惯例,具体表现为:其一是商誉是合并报表当中的一个重要项目,非同一控制的企业在进行企业合并,在购买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母公司在子公司所有权益中所享受的份额差额,需要列示于合并资产负债表报表商誉项目。其二是要对商誉做减值测试。这种规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创新,但是依然给上市公司留下了盈余操作的空间。
  三、企业合并和合并财务报表过程存在的问题
  (一)关于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立法不到位
  纵观中国历史,我国古代的企业一直有一套自己独特的财会方法与制度。但是自从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的国际贸易越来越多,要想与世界接轨,必须要遵循国际上财会制度。同时由于我国的企业实力越来越强,企业合并的现象比比皆是。所以为了加大我国的国家贸易交流,减少贸易纠纷,我们必须要改变我们原有的制度。在1995年,我国出台了《合并财务报表暂行条例》,是我国首个有关企业合并与合并财务报表的法律,该条例对我国当时企业合并工作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当时的法律标杆。但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远远超过预期,原来的条例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对制订新的企业合并和合并财务报表相关法律有着迫切的需求。于是在2007年,我国进行了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改革,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在该制度中,主要对原有的合并财务报表条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补充,对新出现的问题也进行了相关的法律约束,对企业合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更详细的记录与规范。但是到如今,十多年已经过去了,尽管我国近几年的经济发展势头逐渐慢了下来,但总体来说,我国的企业还是处于茁壮成长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问题也慢慢显现出来,我国在合并财务报表上相关立法还是处于滞后的状态,所以完善立法至关重要。
  (二)企业合并报表内容不全面
  企业在合并过程中不仅有财务上的问题还有其他很多琐碎的问题。要想在合并之后迅速地将被合并企业纳入自己的发展轨道,进行营利,在进行合并有关工作时,尤其是完成企业合并报表内容时要尽可能地让报表内容全面,尽可能地将被合并企业的有关信息掌握完全。但是在實际工作中,这一项任务却得不到很好地实施。在国际会计准则中,企业合并报表中的内容除了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外,还包括有商誉、企业盈余、合并差价等。企业商誉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如果利用得当,会得到超出预期的回报。而登记企业盈余更好地明确投资时的盈余和投资后的盈余,尽可能地将投资后盈余做到最大化,而我国企业合并会计报表的时候只是将子公司的全部盈余来递减总公司的长期投资项目,这样的计算和分类方法是不合理的。最后合并差价的问题。由于没有对合并差价各有理解,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很容易出现合并差价计算因人而异,这样不利于企业合并,以及以后的发展。
  四、规范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建议
  (一)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
  随着企业合并案件的增多,企业合并以及合并报表问题逐渐凸显,制订与实际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势在必行。在制订的过程中,可以参考国际上已有的会计准则与规范,与国际标准尽可能保持一致,减少我国企业对外贸易的不足。同时还要结合本国国情与本国企业的发展情况,毕竟我国企业正处于一个成长期,如果过于强调与国际一致,很可能会阻碍企业的发展,不利于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最后,企业合并与合并报表相关的法律法规要及时保持更新,因时而变,因势而异,尽可能发挥法律的最大效应。
  (二)完善企业合并报表内容
  在企业合并报表的生成过程中,要尽可能多的覆盖企业合并中涉及的内容。财务状况要做到公开透明,经营情况要详实可靠,企业的购买商誉和非购买商誉也要调查登记清楚,企业的投资前盈余和投资后盈余,以及合并差价都要依据科学的算法进行详细计算。在保证合并企业的利益同时也要尽可能保护被合并企业的有关权益不受损害。详细可靠的合并报表内容不仅可以明确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在未来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也会避免很多纠纷。
  (三)增强合并财务报表的信息披露
  在企业合并报表的规范中,对财务报表信息进行披露的增强是重要的措施。从有效市场的角度进行考虑,规范的会计信息披露必不可少,因此财政部门要充分的考虑监管部门、企业以及会计事务所等机构的合理建议,进而以更快的速度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使其满足市场的需要。就单纯的对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来讲,信息披露的时间、内容、方式以及在违规后所要接受的惩罚一级标准等都要进行详细的规定,这样信息披露实践的操作性才会更强。通过信息披露方式的建立,企业的透明度明显增加,企业财务报表信息质量会有显著地提升。
  (四)合并财务报表的监管力度要加强
  合并财务报表的进一步规范强化,合并财务报表监管力度的加强是一项重要的措施。从实际分析来看,合并财务报表在执行盈余操作的时候隐蔽性较强,所以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风险导向理念必须要贯穿审计始终。在合并篡改报表、公允价值等项目的审计中,注意力和关注度要进一步提升。在具体监管的过程中,财政与证券监管、银行监管、保险监管、审计监管等的加强都能够进一步的提升合并财务报表监管的有效性。简言之,加强合并财务报表监管力度现实价值十分的顯著。
  (五)提升相关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新的会计准则实施下,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相关财会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知识水平对企业合并财务工作的质量有直接关联,相关财会人员提升综合素质对准确企业合并财务报表有重要的意义。一是财会人员要积极接受法规教育,提高遵纪守法的力度,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坚决不违反会计法律法规;二是企业要制定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符的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准则,进一步明确财会人员在合并财务报表时必须坚守的职业操守;三是企业要立足自身情况制定完善的、可行的内部监管制度,形成完整的财会人员业绩考核体系,奖惩分明,致力于在内部形成价值与利益趋向正确的良性循环发展机制,促使财会人员自觉准确合并财务报表。
  五、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优化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进步和发展意义重大。在现代化的企业发展中,企业合并的现象十分普遍,这种现象带来的财务报表合并成为了上市公司盈余操控的重要手段,所以从新会计准则的具体情况分析,对其不完善的地方进行补充可以有效打击此类行为。
  【参考文献】
  [1]胡延军.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若干问题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17):211+219.
  [2]李旭东.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相关问题的研究[J].中国商论,2016(04):41-43.
网站目录投稿: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