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二十四史浓缩的句精华以古为镜以


  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是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除《史记》是通史且为私修外,其余都是断代史,且大多为官修。
  1.必备物而后动,盖所以为慎重也。
  出自宋·欧阳修《新唐书·仪卫志》。
  所谓慎重行事,就是做了充分准备之后再行动。
  2.丧贵致哀,礼存宁俭。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
  治丧贵于表达活人对死人的一份哀思,作为一种礼仪的存在应以从俭为原则。
  3.难得而易失者,时也。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皇甫嵩列传》
  难以挽留住的而又容易失去的东西,就是时间了。说明人应当珍惜时间,努力进取。
  4.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宋弘传》
  贫贱时的朋友不能忘记,共患难的妻子不可抛弃。
  5.明者慎微,智者识几。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陈忠列传》
  明智的人对微小的事情也能保持警惕。
  6.父母能生长我,不能免我于死。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吴范传》。
  生长,指生和养。父母能够生我养我,但不能使我免于一死。这句话是慨叹死亡之不可免。
  7.史有三长:才、学、识。
  出自宋·欧阳修《新唐书·刘知几传》。
  长,指优长、才能。写史书要具备三种才能:才华、学问、识见。此言做史家的必备条件。
  8.偏听生奸,独任成乱。
  出自汉·司马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偏听一面之词,就会生出奸邪之事;只任用一个人,就会酿成祸乱。不能偏听偏信,防止被奸人迷惑;也不能过分信任某一个人,让他权力过大,以致尾大不掉,导致祸乱。
  9.动则三思,虑而后行。
  出自《三国志·魏书·杨阜传》。
  行动之前,一定要深思熟虑,考虑周全后才可以采取行动。
  10.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
  出自汉·司马迁《史记·楚元王世家》。
  国家的安危在于所发布的法令,国家的存亡在于所任用的人才。说明君主必须谨慎出令、善于用人。
  11.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出自汉·司马迁《史记·魏世家》。则,就。思,想念。良相,代指杰出的治国人才。这句话以"家贫思良妻"作比,说明了国家处于危急状态下杰出的治国英才对于"挽大厦之将倾"的作用。其意是强调杰出人才的作用只有在危急关头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12.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出自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让:辞让。择:剔除。泰山不辞让每一块微小的土壤,所以才能够那样巍峨壮观;河海不拒绝每一条细小的水流,所以才那样深不可测。
  13.不可以己所能而责人所不能。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修传》。
  责,要求。不能以自己的特长而要求别人所不擅长的。为人处世要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之心。
  14.安民之术,在于丰财。丰财者,务本而节用也。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杜恕传》。
  安定民心,在于增加国家的财富,如果想增加财富,应该主要致力于发展农业和节省开支。
  15千里之差,失自毫端。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南匈奴列传》。
  造成重大的错误,是由于开头时错了一点点。
  16.不敬他人,是自不敬也。
  出自后晋·刘籧《旧唐书·文苑传》。
  不尊敬别人,就是自己不尊敬自己。
  17.及溺呼船,悔之无及。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书·董卓传》。
  到了被淹没时才呼救,后悔也来不及了。比喻人应为迷途知返,祸到临头就无可救药了。
  18.为国之道,食不如信。立人之要,先质后文。
  出自宋·沈约《宋书·江夷传》。
  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人首先要讲诚信,而后才可修养文采。
  19.选贤于野,则治身业弘;求士于朝,则饰智风起。
  出自宋·沈约《宋书·傅隆传》。
  在民间选择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国君就能修身立业;在朝廷选择士人,巧饰才智的风气就会兴起。
  20.器要有用,则贵贱同资;物有适宜,则家国共急。
  出自宋·沈约《宋书·范泰传》。
  器皿只要有用处那么无论是贵重的还是低贱的,都会有同样的价格。任何事物只要适合,那么家和国都会把它当作急需的东西。
网站目录投稿:碧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