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论中美儿童教育的差异


  摘要: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教育反映的是不同的社会文化内涵,适宜美国今日社会的教育方法或教育体制并不一定适应于中国现在的社会。因此,不同国家的教育比较必须基于社会文化背景的比较。正是由于社会环境与文化传统的差异,构成了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的教育差异。美国的教育传统是与美国的文化传统相一致的,同样,中国的教育传统也必然根植于中国的文化传统。
  关键词:个性化;社会化;教育模式;教育方式;教育理念
  美国的高等教育被认为是世界最好的教育,但论及美国的基础教育,人们的看法则有着较大的分歧。将中国的基础教育与美国相比,人们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学多悟少",而美国的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学少悟多"。对此观点,笔者在数百余名教育工作者中进行了一项调查,其结果是,72.02%的人表示赞同,23.46%的人表示不同意。另有2.47%的人认为,中国的教育的确是打基础的教育,但学的东西并不多,美国的教育的确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但学的东西并不少。
  中美两国的教育有着极为不同的传统,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相比较,美国则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批判精神,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和创造。这两种教育表达了对待知识的不同的态度,中国的教育表达的是对知识的静态接受,美国的教育则表达的是对知识的动态改变。这一"静"一"动"之间,反映了两国教育不同的知识观。
  一、个性化与社会化
  有一项关于"中美儿童道德认识比较"的调查,内含若干涉及道德认知的问题,当我们对中美两国儿童的不同答案进行比较之后,会更清楚地看到不同文化环境、不同教育背景下的儿童社会化之差异。譬如:
  1、如果你在大街上捡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花皮球,你将怎么办?美国儿童的回答是多种多样:"我把它装进口袋里";"我把它送给最好的朋友";"我把它卖掉";"我把它交给老师"等等。中国儿童的回答只有两个,即多数人答"交给警察叔叔",个别人答"交给爸爸妈妈"。
  2、如果你在公共汽车上,有一个人不小心把你撞倒了,你怎么办?
  美国幼儿的回答有:"哭";"告诉汽车司机";"告诉我爸爸来揍他";"把他打倒在地"等等。中国幼儿的回答大都是"如果他说对不起,我就说没关系"、"不要紧",只有一个例外的回答是"我说他"。
  从中美儿童对上述三个问题的回答可发现两个基本现象:
  ⑴、美国儿童对同一问题总是有多种不同的回答,而中国儿童对同一问题的回答往往是相同的,这表明美国人在儿童的道德教育方面没作统一要求,即没有向幼儿灌输统一的道德价值标准。
  ⑵、从美国儿童的回答中,不难发现他们的道德认识里含有较强的"自我中心"倾向,他们的性格成分中含有较强的攻击性。从中国儿童的回答中,不难发现他们的道德认识里含有一定的"体谅他人"的倾向,性格成分中含有较强的忍让性。
  这项调查显示出,中国儿童的社会化程度比美国儿童高,而美国儿童的个性化程度比中国儿童高。
  二、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
  中国教育强调服从约束,美国教育突出自由发展这是中美教育在教育模式上的区别。美国教育孩子的方式是从小就让孩子做种种决定,这可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中国传统教育小孩是学会乖乖地听话,对老师、家长言听计从。结果是美国孩子比较有魄力,善于独立思考,而中国孩子比较胆怯,对书本的东西有下意识的盲从,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我生来好动,这可能是大多数孩子的天性。记得幼儿园都有午睡,可是大多孩子不想睡,于是幼教便强迫孩子躺在床上,不许说话,不许笑。这是训练孩子守纪律的第一步。一次我们排队从食堂去宿舍睡觉,我跟另一个孩子在队伍中说笑着玩,老师不愿意了,开是吓唬我们,她指着一个黑忽忽的地下室对我俩说,着下面有狼,你们俩在说话,不好好排队我就把你俩撩下去喂狼。恐吓式教育。还有一次,为什么我记不清了,老师竞把我和另一个孩子一块放在了猪圈的围廊上,猪圈里有好几头猪,当是我害怕,我对老师求饶,可她不里,让我们呆了5分种才放下来。从此我就规矩多了,不敢有新想法,不敢越雷池一步。
  美国内华达州一位叫伊迪丝的三岁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的字母O,是幼儿园老师教的。这位母亲一纸诉状将幼儿园告上法庭,理由是幼儿园剥夺了孩子的想象力。因为此前,孩子能把O说成是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而自从识读了26个字母,这种能力就丧失了。这位母亲以幼儿园剪掉了孩子一只幻想的翅膀而限定了孩子的能力为由,要求幼儿园赔偿孩子精神伤残费1000万美元。
  三、教育理念的差异
  完整的教育过程应该包括"教"、"学"、"做"三个阶段。"教",主要是老师和学校的责任,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学",则是挖掘学生的潜力和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吸收知识的过程。"做",就是将理论和书面知识化为实践,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美国是一个基本上由移民组成的国家,各民族文化上的相互渗透及相互包容,使年轻的美国充生机和活力。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各州的权力很大。联邦教育部无法统一全国各州的考试标准。由各州自行制定的教育标准,着重于满足各个民族、各个阶层对教育的不同需求。美国课堂教学的内容是学以致用。因此美国式的教育方式侧重的是"学"和"做",老师的教学只是启发引导,旨在从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特别鼓励学生保持独特性、发挥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因此美国学生多半思想活跃,具有独立性、创造性和很强的动手能力,善于不断吸取新知识。但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不乏有人连简单算数都算不利索。但老师和学生们并不担心,因为他们认为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这些问题会很简单,现在还不是操心的时候。这也从另一侧面验证了那位台湾教授的论断。
  总结起来,中国传统教育方式侧重的是"教"和"学",而把"做"当作学习的结果和目的,是学生们走出校门之后的事,在校学习期间并没有多少实践机会。认为只要老师教得好,学生学得好,将来学生就应该会把知识用于实践。但实际上,在这种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基础知識比较扎实,却有很多高分低能者,尤其是教师习惯于以固有的标准去评判学生的成绩和水平,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自小受到束缚,在最终走上社会后反而无法适应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建斌. 中美文化差异与中美儿童教育[J].社科纵横,2009,(06):131-133.
  [2] 张玉銮. 论中美教育的差异[J].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01):92-95.
网站目录投稿:孤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