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作为当前我国社会最主流和社会主导性公共话语体系的背景下,从档案馆使命、档案馆愿景、核心价值观三个方面,对公共档案馆核心理念体系进行了塑造。 【关键词】新时代;公共档案馆;核心理念 沧海桑田,时代变迁,我国已经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公共档案馆也同样迎来了一个新时代,新的时代定位,新的发展站位,公共档案馆如何塑造新思想,怎样踏上新征程,又该向新时代社会提供怎样的公共关怀,去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奋斗目标,成为新时代背景下应该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公共档案馆核心理念系统 理念按一般的理解是所奉行的思想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而档案馆核心理念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是档案馆各种精神要素的综合,其内涵非常丰富,包括档案馆使命、档案馆愿景、核心价值观。核心理念在档案馆的全部精神文化中具有中心指导统帅地位,关系档案馆的全局建设并贯穿档案馆的全部活动,虽然抽象,却是档案馆具体管理活动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是档案馆活动的灵魂。对内,核心理念是激励档案馆人员积极性、创造性的原动力,也是培养档案工作者荣誉感、归属感、使命感的强大精神动力;对外,核心理念的塑造则可增强档案馆形象的可识别性,从而促进公众对档案馆形象的认识和良好评价。 二、新时代背景下,塑造公共档案馆核心理念 塑造公共档案馆核心理念主要根据档案馆自身的特色来进行,塑造前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即公共档案馆是什么?公共档案馆要做什么?公共档案馆要怎么做?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塑造出公共档案馆自己的理念。 (一)新时代公共档案馆的使命。公共档案馆使命是在回答"公共档案馆的任务是什么"这一关键性问题。所谓公共档案使命,就是规定公共档案馆的基本任务和宗旨,是公共档案馆存在意义的高度概括,是档案馆进行所有活动的根本原因。档案馆必须对自己的生存意义进行清晰的诠释,而明确档案馆的生存意义,同时,也是要明确档案馆实现愿景目标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公共档案馆的使命不言而喻,即存储和传播人类文化遗产,为社会提供档案利用服务。即使高新技术的现代社会又赋予了档案馆新的时代特征,但其使命是根深蒂固的。这是因为:第一,由档案的性质决定。档案是在长期的社会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人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历史记录,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承载文化、传承记忆的功能,是汇积起的国家记忆和社会记忆,其社会价值具有不可替代性,而档案馆作為永久保存档案的场所,其社会使命首先在于存储这些历史记录,最大限度地维护其真实面貌,维系社会历史文化的整体性与连续性,从而为人类社会留下完整的文化遗产。第二,档案馆在历代演变过程中存储与传播人类文化遗产的社会使命,在使人类文化得以延续发展中起到了无可估量的作用。以拥有四大发明的我国为例,我国以历史悠久、典籍浩瀚著称于世。我们祖先所创造的众多优秀文化成果,能遗传至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个时代都建有珍藏并传播这些成果的馆库——档案馆:周朝的天府,两汉的兰台、石渠阁、东观,南北朝的籍库,隋朝的翰林院,唐朝的甲库、史馆,宋元的架阁库,明朝的皇史宬、黄册库、大本堂,清朝的内阁大库、清史馆,民国的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新中国的中央档案馆、一史馆、二史馆等,这些档案馆库对我国文化遗产的保存与传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历代的档案馆库存储与传播文化的历史功勋,大大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第三,档案馆存储与传播人类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其目的是为了在尽可能远的将来为人类提供利用所积累的人类文明记录而采取的策略和行为。"存储与传播"是档案作用的发挥,档案馆自身价值实现的基础。在肯定"存储与传播人类文化"是档案馆使命的同时,还应认识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还在于将所存储的人类文化遗产向人类社会最大限度地提供利用,实现历史和人类现实生存之间的对话,从而向社会显示自己存在的理由和价值。与此同时,档案馆为人类社会提供档案利用服务也意味着档案馆跨越时空传播着人类文化遗产。尽管现代社会的信息服务机构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但公共档案馆只有保持"存储和传播人类文化遗产,为社会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社会使命,才不会被国家所忽视,被公众所遗忘。 (二)新时代公共档案馆愿景。所谓公共档案馆愿景,是档案馆人员所持有的希望共同创造的档案馆的未来景象,是可以实现的战略目标,是大家的共同理想,它使不同个性的人聚集在一起,共同朝着档案馆目标前进。因此,档案馆愿景包括三个要素:大家愿意看到的(期望的)、大家愿意为之努力的(主动的)、通过努力可以一步步接近的(可接近的),而档案馆愿景所要回答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公共档案馆想干什么?作为公益性公共机构的档案馆,公共档案馆为自己描绘的共同愿景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证社会信息公平。这不仅是所有档案馆人所希望看到、所有档案馆人愿意通过努力去实现的,它同样是人类社会一直不懈追求的永恒社会整体价值目标,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现实的愿望,尤其是在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背景下,现代公共档案馆作为社会公共机构,也应服务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建设一个公平与正义的社会,以满足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开始产生的明显要求,其公共性质也决定了应当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整体价值目标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以保障公民信息权,保证公民信息公平。不可否认,目前的社会存在许多隐晦的暗箱操作的不公正、不公平现象,而对这些社会现实的批判必然涉及历史情况与现实条件的内容,档案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真实反映和记录,"既构成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现实内容,同时又是现实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条件之一"。2004年国际档案全体大会决议的建议中,也提过"应当充分发挥档案在世界各国保护人权、维护和平与正义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公共档案馆更应当在这种社会环境中站在公共的立场上充当一个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捍卫者,而不是一个不光彩的帮闲或帮凶角色,当然这样的公共责任是建立在档案文件真实、客观、公正的基础之上的。在我国,公共档案馆集中保管着从其他信息渠道无法获得的、不可替代的大量党政档案信息,并具有可信度高、权威性强的优势,所以,公共档案馆是公民了解国家活动,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最合适的渠道,同时作为公民获取利用信息的公共机构,为社会公众提供档案及档案信息服务,理所当然地成为公民信息权的基本保障。具有公益性的公共档案馆作为公民信息权的保障机构,在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公民的信息公平,即社会成员之间在信息获取、分配、利用等信息利益关系中处于地位平等、机会均等的状态。因为公共档案馆以免费为原则,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无差别、无歧视的平等服务,尤其保证了经济能力较弱、社会地位低下的社会弱势群体拥有平等获取利用信息的机会。2004年国际大会全体大会决议倡导"在信息社会需要减少国家间和社会中的数字利用贫富差异",而公共档案馆有义务承担协调信息在不同群体之间公平分配的社会责任。如果公共档案馆能进一步通过一定程度倾斜于社会弱势群体,则它就维护了社会信息分配机制的公平性,保证了社会信息公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追求人类自由平等"体现着现代档案馆所属的公共领域的共同价值追求,从而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新时代公共档案馆核心价值观。价值观,简单地说,就是关于价值的观念,对于一个组织来讲,价值观就是组织信奉并倡导的价值理念。而公共档案馆核心价值观是指在公共档案馆的价值观念体系中处于核心位置的价值观,是档案馆在追求成功建设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是档案馆及档案馆人员做人做事的最高准则,它是多数档案馆人员认同的关于档案馆意义的终极判断,它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是:公共档案馆应该怎么做?在当前这个开放的社会,公共档案馆应该也必须坚持公益共享的核心价值观。自世界上第一个实行对社会、对公众开放的综合性国家档案馆正式诞生之日起,就具有公益公共的性质,公共档案馆是由政府通过全民税收支持其经费开支面向全民开放、免费为公民所利用的文化事业机构,它所存储的人类记忆和人类文化遗产属于人类共同的财富,应该说全体公众都有权利自由地共享它,它实现的也应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公共利益。档案馆的公共性与公益性表明档案资源的共享性而非独占性,只有被社会最广泛的公眾所共享,档案馆的价值才得以充分体现。档案馆理念中,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和确立,是核心中的核心,是重中之重,而对于公共档案馆来说,档案资源的公益共享才是其社会责任之所系,核心价值观之所在。 三、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并提出,档案工作要走向依法管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的要求。档案工作是一项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事业。在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公共档案馆作为国家的文化事业单位,更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塑造档案馆核心理念,确立档案馆立足点与价值取向,开创档案事业新局面,推进档案事业走进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中担当起新的使命。 【本文为长春中医药大学"百青计划"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 [1]薛匡勇.档案馆论[J].档案学通讯,2003(4). [2]何振.档案馆学新探[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3:69. [3]蔡娜.信息时代我国档案馆的社会定位与精神重塑[D].四川大学,2006. [4]廖昭红.浅议新时代档案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J].档案天地,2018(9):35-38. [5]焦多来.试析新时代档案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的问题[C].甘肃省档案学会,2017-2018年甘肃省档案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260-264. [6]唐永辉.新时代档案工作者的使命[C].甘肃省档案学会,2017-2018年甘肃省档案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 34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