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用心管理管到心里


  何为心力?我的理解是依据自身的心思和能力,精神与体力,思想和才智,发自内心做好某一件事的精神力量。心力管理的精髓是用心管理,管到心里。"用心管理"要求企业家全神贯注,投入全部的精力、心力和感情,"管到心里"要求企业家以心换心,换位思考,注重员工心智模式的培育,注重解决问题。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自我管理,如何实现?
  我是搞机械出身的,机械原理中有一个"飞轮效应"。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手扶拖拉机盛行,启动柴油机时,首先需用一个专业摇把,伸进启动眼里,左手打开减压阀,右手抓住摇把,使劲摇动飞轮,让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你必须花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地摇,每转一圈都很费力。然而当飞轮转动到一定速度,转速会越来越快,一旦达到临界点,飞轮自身的重量和冲力便会成为驱动力,这时,你无须再费很大的力气,飞轮便会凭着惯性,越转越快,一直不停地转动下去。其实,自我管理的过程就像驱动飞轮一样,启动时需花很大的劲、很多的精力,需要有门道、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慢慢往前走,一圈一圈地摇,一轮一轮地转,经过长时间的养成教育,一直不停地转动,自我管理就会慢慢实现。
  养成习惯就像怀孕,时间久了才能让人看得出来
  "黑松林"生产的是普通胶水,但如何让生产的人不普通,将普通的事做得不普通,解决好"浆糊"不到处糊、不到处滴、不到处挂的跑、冒、滴、漏的现实问题呢?
  头难,头难,做任何事,一开始都会像启动静止的飞轮那样,十分吃力。说一个真实的故事。十几年前,由于管理不到位,车间里胶水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日积月累,地上像长了一层老茧。一次,一名员工离岗与另一名员工聊天,老远隔窗看见我向车间走来,想溜回岗位,谁知一脚踩在了刚洒在地面上的一滩强力胶上,鞋被胶水粘住走不动了,让这个员工很尴尬。
  歌德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问题不是坏事,而是企业成长的向导。围绕这个笑话,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按照行为疗法的观念,进行系统脱敏,对敏感对象——周转胶桶反复接触,引导员工介入体验,让大家明白,杜绝跑、冒、滴、漏,这不仅仅是解决浪费的问题、环保的问题,而且是一种责任的落实、一种认识的提高、一种观念的更新。
  我们以身边的故事为切入点,打开减压阀,摇动飞轮,发动车间工人班后每人洗一只周转桶,又组织全体管理人员每天班后洗两只周转桶,让管理者一同在义务清洗周转桶中反思,认识到笑话是由于我们管理者的不负责造成的。通过班后洗桶的"痛苦"改造,大家认识到保持周转桶外部洁净是落实"三无管理"的基础,原先模糊的认识在体验中变得清晰,价值观得到了认同,责任得到了落实。
  其实,我们安排洗桶的目的,是要洗掉员工陈旧的思想,促使员工思想升华,就像将摇把伸进启动眼里,打开减压阀那样,让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要做好大事首先要把小事抓好,我们从培养员工的健康心态入手,使员工慢慢养成好习惯,逐步形成自主管理的能力,清楚地知道"今天我不负责,明天酿的苦酒还是我吃;事情不论大小,要干就干最好",通过洗脑加洗桶,一圈一圈使劲地摇,一步一步踏实地走。"地上无滴胶,桶口无挂胶,桶内无积胶"的"三无管理",就像旋转着的飞轮,凭借惯性和冲力,从昨天一直不停地转到现在。
  养成习惯就像怀孕,时间久了才能让人看得出来。如今,十几年了,不管有没有监督、约束,员工都自觉、规范、认真、持恒地做到了周转桶天天如新,365天,天天如此。
  员工不是让你管驭的,而是让你带路的
  有位著名企业家在做关于领导科学的报告,当听众咨询他最成功的做法时,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留下缺口的圈,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必然要留个缺口,让我的手下去填满它。"管理其实是简单的,管理企业本身无新意,我们所做的工作只不过是在维持一种秩序。如果我们背离现实,忽视基础管理,你的企业再大,仍有可能重走若干条弯路。
  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造物先造人"是一步步地积累、成长、壮大的,第一步迈出后还有第二步、第三步,每一步都需要我们用心良苦,这就好比启动静止的飞轮,一开始你必须使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地摇,反复地摇,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
  心力管理的威力就在于大家的心凝聚在一起,并朝着一个方向,用同一个节奏跳动,为同一个问题去思考,迸发出巨大的正能量。
  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一天早晨,我和车间主任边走边聊些情况,忽然,眼睛的余光看到了什么碍眼的东西,仔细一看,车间干净透亮的水磨石地面上有一滩滴胶,似一张白纸上的一块墨渍。在滴胶的正上方,反应釜的放料阀口上,挂着一根胶柱,上粗下细,似倒挂空中的冰凌,我心里明白,这可是阀门关闭后留下的"自然规律"。
  有一句话说得好:谁也无法改变和说服对方。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固守着一扇只能由内开启的改变之门,无论怎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外人都不能替自己打开这扇心门。员工不是让你管驭的,而是让你带路的,有时,管理者就是老师。对于这偶然发现的意外现象,我顿觉灵感闪现,顺手拿起了一边记录牌上的粉笔,在地上的滴胶四周画上了一个大大的圆圈,写下了一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如何干净彻底消灭!!!
  收工会上,车间主任群策群力,第二天每台反应釜的出料口都用塑料纸扎着,多了个防滴漏的塑料袋,跑、冒、滴、漏的问题解决了。后来,机修班在实践的过程中,又将未画完整的句号填满,将防滴漏塑料袋再次进行了革新,发明了能快速拆卸、安装的防滴漏保护套,把解决跑、冒、滴、漏的事情做得更圆满。专用保护套还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呢!
  杰克·韦尔奇说过:一旦你产生了一个简单而坚定的想法,只要你不停地重复它,终会使之变成现实。作为一个有心的管理者,解决问题最好的地方是在问题发生的地方,解决问题最好的时间是在问题发生的时候。及时抓住意外事情中闪现的"破窗"现象,别出心裁地在第一现场画一个留下缺口的圈,写下一句眉批,用最直白的线条加语言,锁定问题,启发员工来共同关注日常中常见的问题,来明白我们的目标与要求,让员工自觉自发地当家作主,发挥主观能动性,驱动自我管理的飞轮,发自内心,从点点滴滴做起,一圈一圈地摇,坚持就会有希望,坚持就能养成好习惯。
  做心灵盛宴的烹饪大师,用心管理管到员工心里
  管理学告诉我们,管理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无知的管理",管理者最初没有多少管理知识,全凭常识、个人的观点管理;第二个层次是重视管理理论,把简单的企业目标分拆成复杂的控制,学习各种各样的管理知识与技能,成为博学的管理者,其显著特点是经常使用各种并不真正理解的管理术语;第三个层次是把繁杂的管理科学简单化。成功的管理者会突破"博学"的阶段,达到管理的终极境界,用最简单的方式达成最成功的目标,而不是盲目地拿繁琐的管理知识和技能缚住手脚。事实上,实现自我管理,并不是很多人联想的绩效考核、制度控制等,也不是如何去管理别人,而是如何来管理自己,从他律到自律。
  企业文化的内涵重在心态引领,以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只有员工接受了你的文化,融入企业这个大家庭,你的企业才会有登高的梯子。
  拉露,印度某公司的驻华首席代表,一米八几的个头,高高挑挑的,深古铜色的皮肤,五官长得和新疆人无异。那天,他来工厂考察,就像一国总理访问中国企业,老到的观察,一个接一个的提问,加上一些非合作主题的话语,让我在成长中成熟,成熟中成长。
  离开工厂前夕,拉露指着包干区里的责任牌,用生硬的汉语问我:"‘责任牌什么意思?"我笑道:"这是中国特色的文化压力区,是责任哪!"拉露似懂非懂点点头,握着我的双手,让翻译告诉我,他的公司专业从事粘合剂行业68年,这是他见到的最干净的工厂。最后拉露话题一转,"每天都这样干净吗?""在我们工厂,靠这个责任牌,365天等于1天!"我一字一顿。拉露翘起了大拇指:"我们就是要寻找这样干净的工厂!"
  2006年,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孟凡驰教授给我的《细节的响声》一书作序时写道:文化管理注重养成教育,其过程是:文化无意识→文化有意识→文化无意识。员工从不懂文化,到自觉用文化知识武装自己,机械而幼稚地实践,再经过长时间养成教育,达到举手投足、思维行为都具有鲜明的文化品位,那么自主管理也就实现了,这就是文化管理的养成教育。心力管理经历的是一种稀释,仿佛一滴墨滴落在一池清水里,慢慢晕染开来,从有到若有,从若无到无,这是一个"悟空"的心路历程。企业管理需要的是一个大环境,而不是一对一地去征服这个环境里的每一个人。
  小小责任牌,是黑松林的一道风景线,更是一种驱动力。车间墙上有之,保洁区有之,绿化带有之,留意皆见之。责任牌虽小,可扛的责任不小,保洁包干,天天做的是一个"实"字。"实",宝盖下面一个"头"字,是头等大事,是嵌在心中的责任。虽说责任牌是一种形式,但在黑松林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一旦养成习惯,从牌子上走到实处,走到人的内心深处,举手投足养成一种习惯,形式的软东西就会由虚变实,由软成硬,落地生根。一旦达到临界点,飞轮自身的重量和冲力便会成为驱动力。就会从文化无意识到文化有意识,最后再到文化潜意识。
  心力管理的核心是心力开发,就是如何将员工的心之所及,转化为力之所达的过程。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在一次海难事件中,八名幸存者挤在一条救生艇上,仅剩下半瓶淡水。每个人都想喝这半瓶水,特别是一个50多岁的秃顶,两眼死死盯住瓶子,恨不得立即扑上去。这时,船长不得不拿着枪守着。后来,船长支撑不住了,将枪交给了这个秃顶,秃顶突然感到了自己的伟大,在后来的几天中,他尽心尽力看护着半瓶淡水,每隔两小时往每个人嘴里滴上两滴水,而自己绝不多滴一滴,到获救时瓶中还剩下一点点。可见,人一旦被赋予责任,就马上开始注意自己的影响,并严于律己。
  企业是一个多要素的复杂系统,在管理过程中,有些事情,当我们询问这是谁的责任时,并不是追究谁的错误,而是要明确解决问题的责任人。企业的老总要做心灵盛宴的烹饪大师,煲好有利于员工心智成长的心灵鸡汤,滋补员工身心,从情开始,从心开始,用心管理,管到员工心里,用平等、尊重、真诚和信任来凝聚员工,培育员工忠诚度,让员工扛起责任,从每一天做起。正如习惯问题专家周士渊先生打的那个生动的比方:目标就像织女,是你追求的漂亮的东西,而习惯则像是牛郎,很勤恳、踏实,目标和习惯加起来就是"天仙配",这就是文化无形,自我管理无声。
  俗话说:"横过深谷的吊桥,常从一根细线拴个小石头开始"。实现自我管理不是靠制定一部厚厚的管理制度就能达到的,不可能"一锹挖口井",她需要员工融入其间,冷水泡茶慢慢浓,让制度与人有机结合,水乳交融。如果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将人从制度中剥离出来,仅剩下光秃秃的枝干,制度再详尽,自我管理也难以实现。
  走对了路,就不怕路远。只要我们认准了前进的方向,一圈一圈地认识自我,一步一步地改变自我,像驱动的飞轮一样,一直不停地、越来越快地转动下去,自觉自主管理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网站目录投稿:晓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