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第一年是影响教师职业生涯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其最脆弱的阶段和专业发展最困难的时期。因为角色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教学技能缺乏等原因,新入职教师在工作岗位上常常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如果不能及时消除这个问题,新教师会产生强烈的无助感和挫折感,甚至离开教师职业。 因此,帮助新入职教师消除"水土不服",对其快速实现角色转变、避免职业倦怠、提升职业幸福感有着重要意义。帮助新入职教师度过"水土不服"期,不妨采取如下方式: 一是"师傅带徒弟"。即由学校为新入职教师指定"师傅","师傅"是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对新教师一对一地进行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指导,并提供情感支持。通过观摩"师傅"的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新教师能够逐渐熟悉和融入学校文化,提高教学技能,由模仿走向独立教学,成为高水平的教师。在为新教师指定"师傅"时,要注意师徒之间的性别、年龄、个性、任教学科和年级的匹配性和相容性,考虑双方的合作意愿,要进行双向选择,不能搞"拉郎配"。 二是岗前集中培训。这种方式是各级教育部门依托各市、县教师进修院校对新入职教师开展的集中培训,一般在新教师即将任职的暑假或任职第一年的部分周末进行,采用班级集中授课形式,由高校或研究所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向新教师讲授理论课程和实践经验。新教师刚从大学毕业,对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有着迫切要求,对岗前培训的内容也有自己的看法。因此,要对新教师的岗前培训要多采取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经验共享、情景模拟和问题探究等方式,少采用理论知识传授模式。 三是校本培训。这种方式的培训主体是新教师所在的中小学。培训的目的是帮助新教师熟悉学生需求、学校的规章制度、课程安排,解决新教师在入职第一年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使新教师顺利度过"水土不服"期。这种培训模式的特点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对于培训什么、如何培训、培训到什么程度等,学校都会自上而下制定培训方案。 要提高校本培训质量,在培训主体上需要发挥新教师的主导作用,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制定校本培训规划,鼓励新教师积极参与制订培训计划过程;在校本培训导向上,要以教师专业标准引领新教师专业发展,因为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依据;在校本培训管理上,应偏向于专业标准导向的组织引领,而不是以学分认定为主的行政管理;在培训内容上,除了教师专业标准所规定的维度和领域外,还要注重岗前集中培训难以传达的默会知识,这种知识更需要在校本培训中学习;在校本培训的专业支持上,不仅要"请进来",还要"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