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尔寺,亦称塔儿寺,藏语叫"拱本",意思是十万佛像。它是青藏高原喇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着名的六大寺庙(即拉萨的哲蚌寺、色拉寺、噶丹寺、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甘肃夏河县的拉卜楞寺,青海徨中县的塔尔寺)之一,座落在青海省徨中县鲁沙尔镇境内,离古城西宁仅30公里。 据藏汉历史文献记载,这里是喇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宗喀巴生于公元1375年,是他们信徒给他起的尊称,意为徨水之滨人。他死后,他的弟子和信徒为了纪念他,于明代嘉靖39年(即公元1560年)在这里开始建寺,经·过400多年的刻苦经营,才发展为今日拥有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等30余处建筑的古代建筑群,占地面积达600余亩,整个寺院建筑在林木苍翠的山坡上,依山就势,高低错落,均具有高超的藏汉建筑艺术相结合的特点。塔尔寺的主要建筑是大金瓦寺。大殿建筑面积为449,5平方米。高高的屋顶上全是锚金铜瓦,殿脊还装饰有金轮、金鹿等珍贵饰物。进入大殿,迎面盗立的是一座高达斗二点五米的大银塔,上面裹着无数洁白的哈达。殿内供奉着一件宗喀巴神座,高约一丈余,系纯金铸造,是件稀有珍品。1961年国务院宣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一单位之一。 塔尔寺素以"酥油花灯"闻名。有的称这种酥油灯为"塔尔寺灯节",有的叫塔尔寺酥油花。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此时也是我国劳动人民古老的元霄节。这天晚上,从西藏、四川、甘肃、内蒙以及青海各地来的农牧民,成千上万汇聚一起,在万盏灯火下饱览享有盛名的艺术奇葩—酥油花。 酥油花完全是用晶莹洁白,松软细腻的酥油配上各种颜料,塑成各种珍奇的花朵,人物或其他形象,用木架支撑,陈列于讲经院、诸殿之前。塑成的各种花朵、山川、人物等,不仅具有高度艺术水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多彩。有红花绿叶的百花异草多有鱼龙跳跃;莺凤飞舞等千姿百态的珍禽异兽;有景色栩栩如生,形象生动逼真的山川图案;有小巧玲珑的亭台楼阁;有取材一于佛经故事的历史人物等。这些五彩缤纷的酥油花塑雕,晚间,在一灯火的照耀下,与金碧辉煌的四周殿堂相交辉映,与历史上记载的城市元霄节花灯,真是同工异趣,别具一格。 这种巧夺天工的艺术雕塑,完全是由寺院工巧的僧徒所创造。世代相传,兼有印藏艺术的特殊风格。虽然内容神秘陈旧,但在艺术造旨上却有独特之处。历来为四方观光人所赞赏。解放后,在党的任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引下,这种独特的艺术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如有象征各民族团结兴旺、友好往来的《文成公主进藏》、《各民族大团结》;有百层千瓣的百菊图,有绚丽多彩的红牡丹,有果实累累的石榴、苹果、盆景,有《释迎牟尼生平事迹故事图》,有各种佛像,··…,这一幅幅酥油花塑雕,色泽艳丽,神态逼真,艺术高超。观看后,人们不禁为之赞叹。酥油花不愧为我国藏族人民超群的艺术创造。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塔尔寺灯节得到恢复和进一步发展,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全国各地游客蜂用观赏,盛况空前。不少人围在酥油花前留恋忘返,一直游览到深夜。有的直到天明。难道前人诗云:"元宵盛法会,冷月正黄昏。屏上千灯熠,堂前万佛尊。妙同鬼斧设,巧夺天工魂"。 塔尔寺灯节又称塔尔寺酥油花,是青海省塔尔寺的传统节日,于每年藏历正月十五日举行。 塔尔寺亦称塔儿寺,藏语称为"衰本",意为"十万佛身"。塔尔寺位于青海省煌中县鲁沙尔镇,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庙(即拉萨市的哲蚌寺、色拉寺、噶丹寺,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甘肃省夏河县的拉卜楞寺和青海省塔尔寺)之一,离古城西宁仅三十公里。据藏汉历史文献记载,这里是喇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宗喀巴生于公元1357年,本名叫罗桑扎巴。宗喀巴是他弟子和信徒给他的尊称,意思是惶水之滨人。另据西藏佛教(即喇嘛教)史料记载和当地传说,宗喀巴生下来后,胞衣埋在此地,后来在此长出一棵菩提树,他的生母遂在树旁建了一座小塔。1424年又有人修建了一个较大的塔。1419年宗喀巴在拉萨圆寂后,其弟子和信徒为了纪念他,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巧印年)开始在这里建寺,经过四百多年的经营,终于发展为今日占地六百多亩的建筑群。塔尔寺拥有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等三十余处,整个寺院建筑在林木苍翠的山坡上,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是藏汉建筑艺术的结晶。塔尔寺的主要建筑是大金瓦寺,高高的屋顶上全是馏金铜瓦,殿脊还装有金轮、金鹿等珍贵饰物。 走进大殿,迎面盗立的是一座高达12.5米的大银塔,上面裹着无数洁白的哈达。殿内供奉着一件宗喀巴神座,高约一丈余,纯金铸造,是稀世珍品。1%l年国务院宣布塔尔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塔尔寺素以酥油花灯闻名。有的称这种酥油灯为塔尔寺灯,有的叫塔尔寺酥油花。公元14(刃年,五十三岁的宗喀巴大师在拉萨大昭寺举行了祈愿大会(亦称传召大会)。从正月初一至十五,连续十五天陈列各种供品,进行盛大的佛事活动,并对与会的八千多名僧人发放布施,严肃僧纪。此后,藏区各地的佛教寺院,也陆续创立了正月祈愿法会,以纪念这个吉祥的节日。供酥油花是节日的主要活动之一,一直延续至今。 每年藏历正月十五,青海、西藏、四川、云南、甘肃以及内蒙古等地的藏、蒙、回、土、汉等各族群众如潮水般涌向塔尔寺,在万盏灯火下饱览有艺术奇葩盛名的酥油花。酥油花又叫油塑,是塔尔寺"三绝"(绘画堆绣、木刻和油塑)之一。这些油塑以各种山水、建筑、人物、花卉、鸟兽为题材,色泽艳丽,神态逼真,线条精致。作品的题材年年更换:有时采用拉萨景物,有时采用历史和神话传说故事,有时采用现代的新人新事,其艺术水平之高,令观者无不敬佩。 塔尔寺有专门制作酥油花的机构,称为花院。过去的花院,是按寺院领地百姓与寺院政治经济的隶属关系和其宗教哲学派别,分为上花院和下花院。花院有专门制作酥油花的艺僧。制作前,由"噶尔克"讨论研究,由.卜、下两院艺高资深的喇嘛精心构思,设计出各种题材的故事情节草图,然后令艺僧们于当年农历十月开始制作。其制作方法为:先用麦草绑扎成故事中的人物和其他形象的模型,以特制的长钉固定在一块高大的长方形木板上,再用从上年的酥油花剥落下来的旧酥油合以草灰、石粉揉成酥油泥,涂在模型上,成为各种雏形,最后用当年的新酥油配上各种彩色颜料,细细点缀修饰而成。制作酥油花并非易事,如气温稍高,酥油花就会融化。因此,做酥油花只能在滴水成冰的数九寒冬,且屋内不能生火,调酥油和颜料都用冷水。 关于酥油花的起源,还有这样一则传说。相传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结婚时,从长安带去一尊释迎牟尼像,供奉在大昭寺内。这尊佛像原来没有冠冕,黄教创始人宗喀巴为了表达崇仰释迎牟尼佛的心愿,就在那尊佛像头上献了莲花形护法冠,佛身上献了披肩,还供了一朵酥油花,这就是最早的酥油花。 经过几百年的不断探索,酥油花的艺术水平不断提高。艺僧们以其丰富的想像力和灵活多变的手法使人物形神兼备,禽兽栩栩如生。特别是在解放后,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引下,这种独特的工艺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如有象征民族团结、友好往来的《文成公主进藏》《各民族大团结》,有百层千瓣的《百菊图》,有绚丽多彩的牡丹,有果实累累的石榴、苹果,还有盆景,有《释迎牟尼生平事迹故事图》等。节日的夜晚,人们置身于这人间仙境,流连忘返。正如前人诗云: 元宵盛法会,冷月正黄昏。 屏上升灯熠,堂前万佛尊。 妙同鬼斧设,巧夺天公魂。 灯节期间,讲经院里还要举行"跳神"活动。它是一种以舞蹈形式出现的宗教仪式,演员有二二十人,个个脸上都戴上假面具,身上穿盔甲和绣花袍,打扮奇特。他们在声音高亢的大喇叭、喷呐、牛皮鼓、锣、钱等乐器伴奏下,时而高唱,时而起舞。此外,如意宝塔前还举行"高跷会",表演者扮演神话人物,惟妙惟肖的表演让观众捧腹大笑。还有舞狮、舞龙灯、舞耗牛、跑早船等娱乐活动,也使人笑声不绝。在塔尔寺周围,文艺团体还为各族群众表演精彩的歌曲戏剧节目。节日持续七天,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人们纵情歌舞,通宵达旦,整个塔尔寺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 塔尔寺灯节是一次规模盛大的佛事活动。它不但展现了宗教文化的盛况,同时还体现了藏族人民在造型艺术方面的杰出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