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时间,老板的资产过亿元。钱多了就是个数字,最让他得意的不在这,而是创业路上两次吃亏的小事。 第一次在创业初期,老板和另外7个科研人员,脱离混吃等死的国企,另起炉灶。老板不懂技术,强项是营销。在产品研发和实验阶段,技术显得格外关键,老板真成了甩手掌柜的。研发到中期,账上钱不多了,老板每天都四处张罗钱。恰在这时,内部矛盾出现了,这7个人要闹着离开。内忧外患,老板那时候真头疼。这7个人是技术骨干,自己是外行,其他人还指望公司生存,账面上没有多少钱了。 老板想了一晚上,第二天,招集7个人开会。老板拿出一包茶,亲自给大家沏茶倒水。这包茶很贵,原本大家约定产品上市成功后庆功用的。会议室里弥漫着茶香,静得只听得见自己的呼吸,老板说:"大家当初腻了茶水一端、一份报纸看一天的日子,跟我一起出来,我感谢大家这段日子的陪伴。我理解你们每个人的选择,我不强留,而且每个人除了工资,还有一份额外的补助,大家好合好散,祝你们都能有好的发展。"7个人每人领了1万元钱走了,公司账上只剩下了6000元。 亲朋不理解他为什么这么做,留下的员工也很有情绪,他只说了一句"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都是金子"。一个月后,7个离开的人又成立了一家公司,做的当然就是原来的产品。别人说这下你又多了个对手,傻了吧!老板却笑了,别人都以为他有病。老板不管,东拼西凑了一笔钱带着留下来的人苦干了起来。半年后,产品推出,老板通过良好的市场运作,公司不但盈利了,而且将那离开的7个人成立的公司挤黄了。这时,老板才道出他的理由,"其实是一次赌博,有风险,但值得。"在当时,老板知道7个技术核心离开会对公司造成怎样的伤害。既然无法更改事实,老板想这7个人的去处,无非是两种情况,一是离开后各奔东西,或被大公司吸纳,或者到外地另谋出路;第二种情况,就是7个人合伙成立一家新公司,继续做原来的产品,跟原公司竞争。 老板更希望是后一种情况,因为这7个人都是技术出身,没有一个懂经营的,市场运作就更不用说了。7个人原来平起平坐,要成立公司,势必要有领导,有下属。这些人,老板都了解,没有一个有这种领导才能和领导心胸的,于是内部将来必然会出现矛盾,这样的公司对老板无法造成威胁。如果这些人被大公司收编了,那结果就大大地不妙了,大公司的管理和先进的市场运作基础很快就会形成产品占领市场,当时的老板根本扛不住。 把这一点考虑清楚了,老板决定努力促成这7个人成立公司。老板知道这7个人的家底,以他们当时的收入,成立公司钱还不够,于是他多发了那些钱,就是为了让他们能够开公司。这一次他赌对了,这种赌是建立在严密的分析和对人的深刻把握的基础上的。 第二次是在老板的生意初上轨道的时候,一个几十年的老朋友来投靠他。可朋友为人和能力都难以适应他公司,于是矛盾产生了,这个朋友到处说他的不是。这次,老板又做了一件旁人当时难以理解的事情——从公司80万元的资产中拿出50万元给朋友,选了一个项目,帮他成立了一家公司让他去做。而这个朋友得了便宜反倒更张扬了,逢人便说老板的坏话。 老板又只是笑笑。老板知道朋友的个性是一定会这样做的,就是要他这样做,因为听的人会从另外一个侧面来看待这件事情。果然,几个月后,老板的义名便在本地传开了。于是合作者,政府扶持,高级人才的加盟,当年老板的资产就扩大了好几倍。 老板说,这一次是算好了的。留30万元,老板很清楚这些钱够他把产品从研发到市场化用了。而给对方50万元也是算好了的,少了还不行,最少要够他坚持两年以上的,要不然别人会说他把好项目留给自己,差的给朋友。这一次老板又成功了,良好的信誉和外部环境对他的认可,使得企业迅速地壮大起来,但这些显著的成绩却是扎扎实实做出来的,并没有多少虚的成分。 两次吃亏,看上去是舍了西瓜去捡芝麻,其实是有更长远的谋划。拿小头并不是在于敢不敢,而是在于你够不够能力去拿。商场上赌的原则是:1.赢了,回报丰厚; 2.输了,要保证死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