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共享单车前面有两座大山


  现阶段,车辆投放少、运营区域小、用户素质较高,"共享单车"的运营成本及责任风险暂时不会暴露。但未来呢?
  共享汽车乌托邦刚刚褪色,"共享单车"又粉墨登场。去年,摩拜单车和ofo分别融到 1 亿美元和1.3亿美元。双方投资者包括高瓴资本、红杉资本、腾讯、小米、滴滴。与此同时,"小鸣""优拜"等数不清的品牌出现在街头巷尾,但大多数都是"伪共享"。
  将"分时租赁自行车"称为"共享单车"倒也没什么,能满足用户出行需求就行。但要不依靠资本输血就能生存发展,首先需要翻越的一座大山叫运营成本。
  共享单车有这样一种算法:每辆自行车每年被租用1 500次 (5×300),每次1元,年收入1 500元。3 000元的摩拜要2年收回成本,300元的ofo只要60天。而两家单车的寿命分别为4年和3个月。
  上述算法的根本问题是忽视了运营成本,我们不妨先用归谬法加一点点常识:
  假如花3 000元购置10辆单车,将第一季度4 500元(其中有1 500元是毛利)用来购置15辆新车,第二季度租金收入提高到6 750元,还是全部用来购车……滚动发展到第16个季度初,竟然可用131.4万元资金购买4 379辆新车,季度营收197万元。如果就此收手,197万元就可以拿回家!
  3 000元小小本钱,用4年时间干个出租自行车的小生意,竟然赚了656倍,个人资产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0%!这不符合常识。
  自行车分时租赁的运营成本包括但不限于车辆管理、车辆维修、网站运营及行政费用。其中仅车辆的管理成本就难以估量。
  用车终点与租车需求发生点不可能完全匹配,需要工作人员重新投放;乱停乱放需要工作人员纠正,有意无意被损坏的车需要工作人员收回;被藏匿、加锁、城管没收的车辆需要寻找和"解救"……还有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为保证起码的用车安全,每月至少应对全部车辆进行一次例行维修、检测、保养。
  假如每天有20%的车辆需要干预,需要多少工作人员、配备多少台机动车?产生多少成本?
  扣除成本后,客单价才一两元钱的自行车分时租赁,如何能赚钱?
  "共享单车"要发展还需跨越一个山头:责任风险。
  我读商法时学过一个案例:汤姆把游艇卖给了杰克。由于不便立即开走,交易完成后游艇仍停在原先的码头,当晚被飓风损毁。双方事前没有相关约定,最终闹上了法庭。
  汤姆是否需要赔偿,取决于他的身份:如果他以卖游艇为业(即便是副业)就得赔,否则不必赔。因为:第一汤姆既然靠卖游艇赚钱就有义务承担相关风险;第二汤姆应当具备相关经验、责任心及能力,应当预见到坏天氣并采取预防措施。
  这个案例亦有助于解理共享经济中的责任认定。
  假设,张同学"共享"王同学的自行车,由于刹车不灵出了车祸,王同学应当免责。第一,因为王同学并非以租车谋利;第二,王同学不是专业人员,没有定期检测、维修、保养的能力和义务。
  但如果张同学骑的是摩拜单车,因刹车不灵出了车祸,产生了医药费,则理当索赔。
  摩拜们可以购买责任险。但若按照未来规划投放1 000万辆单车,跑在全国各地,每天5 000万单,就算事故率只有百万分之一,保险公司每年要赔1.8万笔。摩拜付多少保费保险公司才敢接?
  客单价低但生命无价,摩拜们收取的费用与要担的责任很不匹配。
  现阶段,车辆投放少、运营区域小、用户素质较高,"共享单车"的运营成本及责任风险暂时不会暴露。
  当"共享单车"进入全国数十个城市,投放量达到千万级别,用户素质参差不齐,这两座大山将难以翻越。
网站目录投稿:盼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