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立夏民俗


  立夏过后,便是炎热的夏天,人们在立夏吃一些食物,往往寄托着祈福保平安的愿望。如民间认为,在立夏日吃蛋拄(意为"支撑")心,吃笋拄腿,吃豌豆拄眼。
  浙江在这天,有给小牛穿鼻的习俗。江西一带还有立夏饮茶的习俗,说是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难熬。
  立夏日的种种习俗大部分与预防痊夏有关。清代《浪迹续谈》:"杭人谓自立夏多疾者为痉夏。"痉夏就是中暑。夏季炎热,有些人不能适应气候,吃不好,睡不好,一到暑季人就瘦下来,南方称此为疰夏,北方有"苦夏"或"枯夏"之说。由此可见,如何度过好夏天,我国古人很早便极为重视。因此自古以来就出现了大量立夏民俗。
  吃立夏饭
  旧时,乡间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和白粳米煮成"五色饭",后演变改为倭豆肉煮糯米饭,菜有觉菜黄鱼羹,称吃"立夏饭"。
  系立夏绳
  痉夏是夏日常见的腹胀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尚有以五色丝线为孩子系手绳,称"立夏绳"。
  吃海虾
  闽南地区立夏吃虾面,即购买海虾掺入面条中煮食,海虾熟后变红,为吉祥之色,而虾与夏谐音,以此为对夏季之祝愿。
  吃"脚骨笋"和君踏菜
  立夏日,宁波习俗要吃"脚骨笋",用乌笋烧煮,每根三四寸长,不剖开,吃时要拣两根相同粗细的笋一口吃下,说吃了能"脚骨健"(身体康健)。
  再是吃软菜(君踏菜),说吃后夏天不会生痱子,皮肤会象软菜一样光滑。
  四川、岩坦山区家家要吃笋、槐豆。说吃了竹笋脚骨硬,好爬山。还吃青梅,烧青茶,以防"蛀夏"。
  吃"脚骨笋",寓人双腿也像春笋那样健壮有力,能涉远路,寓意拄腿。
  穿耳朵
  旧时母亲选择立夏日为女孩子穿耳朵,穿时一边哄孩子吃茶叶蛋,当孩子张口咬蛋时即一针捷穿。也有为家养猫儿穿耳朵、扎上红头绳的。
  出城迎夏
  古代的君王们也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
  据古籍记载,早在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
  吃立夏羹
  湖南长沙人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立夏羹",民谚云"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个团(音为‘沱’),一脚跨过河",意喻力大无比,身轻如燕。
  浙江立夏民间时兴早晨吃红枣糯米粥、茶叶蛋,中午吃羹,在米粉糊中掺以豆腐干、蒜苗、猪肉、笋丁等,称"立夏羹"。
  吃立夏糊
  闽东周宁县纯池镇一些乡村吃"立夏糊",主要有两类,一是米糊,一是地瓜粉糊。大锅熬糊汤,汤中内容极其丰富,有肉、小笋、野菜、鸡鸭下水、豆腐,等等,邻里互邀喝糊汤。
  吃"七家粥"饮"七家茶"
  浙东农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风俗。‘七家粥"与‘七家茶"也算是立夏尝新的另一种形式,七家粥是汇集了左邻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红糖,煮成一大锅粥,由大家来分食。
  七家茶则是各家带了自己新烘焙好的茶叶,混合后烹煮或泡成一大壶茶,再由大家欢聚一堂共饮。这些粥或茶并不见得是多么可口的食物,但这些仪式,却可以说是过去农村社会中重要的联谊活动。
  杭州在立夏日最为讲究。每逢立夏,家家各烹新茶,并配以各色细果,馈送亲友。LL -zN,叫做"七家茶"。还在茶杯内放两颗"青果"即橄榄或金橘,表示吉祥如意的意思。
  吃"麦蚕"
  上海郊县农民立夏日用麦粉和糖制成寸许长的条状食物,称"麦蚕",人们吃二谓可免"疰夏"。
  吃草莓
  湖北省通山县民间把立夏作为一个重要节日,通山人立夏吃泡(草莓)、虾、竹笋,谓之"吃泡亮眼、吃虾大力气、吃竹笋壮脚骨"。
  吃"光饼"
  福建闽东地区立夏以吃"光饼"(面粉加少许食盐烘制而成)为主。闽东周宁、福安等地将光饼入水浸泡后制成菜肴,而蕉城、福鼎等地则将光饼剖成两半,将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夹而食之。
  上海立夏之日要吃芋头和金花菜合成的煎饼。
  食"野互饭"
  杭人又有立夏食"野夏饭"之俗。是日,儿童少年成群结队,向邻里各家乞取米、肉。地上的蚕豆、竹笋任其采掘,然后到野地里去用石头支起锅灶,自烧自吃,称为吃"野夏饭"或"立夏饭"。
  这种风俗就是自比乞丐,以为可以避灾祸。
  "馈节"
  苏州立夏要吃海蛳、面筋、白笋、莽菜、咸鸭蛋、青蚕豆,各家酒店立夏这天对进店的老顾客奉送酒酿、烧酒,不取分文,因此也把立夏叫做‘馈节"。
  "三新"祭祖尝食
  在江浙一带有"立夏尝新"的风俗。苏州地方有"立夏见三新"的谚语。"三新"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人们先以这"三新"祭祖,然后人们尝食。
  春愁付诗词
  立夏这一天,古也称春尽日,一般骚人墨客,惜春心事难免多情,春愁付诸诗词,邀朋聚饮,留下很多传世佳作。
  吃槐豆
  在我国很多地方,立夏有吃槐豆和豌豆的习俗。
  槐豆,别名蚕豆、罗汉豆。立夏时节,槐豆普遍成熟。民间传说认为,吃槐豆可以壮腰补肾,插秧、耘田时不会吃力。将干槐豆炒熟食用,在广大农村和城镇居民中非常普遍,人下门认为食之可健身固齿,尤以儿童、青年为宜。
  立夏这天,江南很多地方会将烧熟的蚕豆串成项链,让儿童带着出门吃。
  也有吃豆腐的习俗,说吃了豆腐不怕雨淋,不怕赤蜂蜇。
  带壳豌豆形如眼睛。古人眼疾普遍,人们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来祈祷一年眼睛像新鲜豌豆那样清澈,无病无灾。
  食李美颜
  民间立夏有吃李子的习俗,还有立夏食李美颜的说法。《月令粹编》说:
  "立夏得食李,能令颜色美。"就是说:妇女在立夏这天,把李子榨汁,混入酒中喝,能青春长驻,称为"驻色酒"。
  食夏饼、面饼和春卷
  我国北方多种植小麦,立夏正是小麦上场时节,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区立夏时有制作与食用面食的习俗,意在庆祝小麦丰收。
  立夏的面食主要有夏饼、面饼和春卷三种。
  夏饼又称麻饼,形状各异,有状元骑马、观音送子、猴子抱桃等。
  面饼,有甜、咸两种:咸面饼的用料有肉丝、韭菜等,蘸蒜泥食用;甜面饼则多加砂糖。
  春卷,用精制的薄面饼,包着炒熟的豆芽菜、韭菜和肉丝等馅料,封口处用面粉拌蛋清粘住,然后放在热油锅里炸到微黄时捞起食用。
  尝三鲜
  无锡民间历来有"立夏尝三鲜"的习俗。三鲜分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
  地三鲜即蚕豆、觉菜、黄瓜(或有元麦、蒜苗为其一)。
  树三鲜即樱桃、批把、杏子(或有梅子、香椿头为其一)。
  水三鲜即海蜘、河豚、细鱼(或有鱼昌鱼、黄鱼、银鱼、子鱿鱼为其一)。
  在常熟,人们立夏尝新,食品更为丰富,有"九荤十八素"的说法。
  吃"三烧、五腊九时新"
  杭俗还有立夏日吃"三烧、五腊、九时新"之说。"三烧"者,烧饼、烧鹅、烧酒(甜酒酿)。"五腊"者,黄鱼、腊肉、盐蛋、海蜘、清明狗。"九时新"者,樱桃、梅子、鱼时鱼、蚕豆、觅菜、黄豆笋、玫瑰花、鸟饭糕、葛芭笋。
  这日,杭人还必备十二种食品。有歌唱道:"夏饼江鱼乌饭糕,酸梅蚕豆与樱桃,腊肉烧鹅咸鸭蛋,螺蛳菜酒酿糟。"
  五郎八保上吴山
  此日也有"五郎八保上吴山"之谚。"五郎"谓打米郎、剃头郎、倒马郎(即倒马桶出粪者)、皮郎(典当中之小郎)、箔郎(打锡箔者);"八保"即酒保、面保、茶保、饭保、地保、相像保(即阴阳生)、马保、奶保(即以育婴为业者)。
  此外,还有十三匠(即木匠、泥水匠、石匠、铁匠、船匠、佛匠、雕花匠、搭彩匠、银匠、铜匠、锯匠、蔑匠、锡匠),这日也休假,多上吴山游玩。
  厌祟避蛇
  立夏日云南民俗关注的是厌祟避蛇。清乾隆元年《云南通志》载四,月立夏之日,"插皂荚枝、红花于户,以厌祟;围灰墙脚以避蛇"。
  值四月而言避蛇,与十二生肖巳属蛇有关联,地支纪月,三月为辰,四月为已。立夏厌祟,门上插皂荚树枝和红花,含有黑(水)、红(火)既济之义。
  按照古代五行说,黑为水,红为火。这是希望通过两者相互制约,达到一种平衡。
  同时,古人不仅日常用皂荚去污,还以皂荚入药,认为它具有杀虫功能。将它当做厌祟之物,也着眼于除秽驱邪。
  旧时五月有门悬皂荚风俗,皂荚状若刀形,称为"悬刀",相传可以吓跑鬼怪。清光绪年间云南《腾越州志》也说:"立夏日,插皂角枝、红花于户以厌胜,围灰墙脚以避蛇。"
  清代《浪弯县略志》记云南大理一带风俗:"立夏,插白杨于门,以灰洒房屋周围,名日‘灰城’,以避迪毒。"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的是,门前插白杨。
网站目录投稿:听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