驭势科技创始人 吴甘沙驭势在产业链上要扮演"中场"的角色,做无人驾驶的中场发动机,为"前锋进球"创造机会 创立驭势科技三年多,吴甘沙依然认为无人驾驶领域的难度远超想象,但驭势科技并未就此放慢脚步。从第一年发布Demo,第二年开始部署,第三年交付到今年投入运营,并逐渐推进规模化、无人化和常态化。四年下来,"驭势在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2016年,吴甘沙辞去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的工作,创立驭势科技(以下简称"驭势")。团队由多位英特尔研究院专家、业内专家共同组成,拥有数百人的无人驾驶全栈技术团队,兼具人工智能、大数据、系统和汽车行业基因。 在无人驾驶领域,驭势主要面向B端,致力于开发涵盖算法、软硬件和服务的智能驾驶系统。具体而言,无人驾驶系统分为AI算法、智能驾驶控制器和云端智能驾驶大脑。AI算法是无人驾驶智能的来源,它与车端智能驾驶控制器组合构成了车端智能驾驶大脑,负责车辆在具体场景中的行为。而云端智能大脑则负责将每一台车的记忆和智能交汇起来,快速提升系统的智能。吴甘沙认为,当下的人工智能离人脑智能还差很远,因此需要一个可以连接到数以万计的车的云端大脑,这些车在运行时的经验和教训会传输到云端大脑,促使云端大脑快速成长,最后云端大脑再反哺每一辆车,优化车辆自身的运行。 在具体落实上,驭势与移动、联通、电信等运营商展开合作,在成熟的5G技术支持下,无人驾驶系统能够更好地实现车路协同与车车协同,路端传感器可以弥补车端的不足,车与车之间的协同为统一调度提供了保障。除此以外,5G还可以支持云端部署"安全员",帮助无人车辆更快部署,提高了无人驾驶的效率和安全。在吴甘沙看来,如果司机驾驶能力满分100分,驭势的无人驾驶系统可以在五年内超越能拿90分的司机。而且无人驾驶汽车不疲劳、不酒驾、不超速、不生气,这些优势则将为交通出行带来巨大价值。 算法发挥作用有赖于数据的支撑,吴甘沙认为主动采集的数据只能覆盖无人驾驶这一长:一种是通过不断地测试解决实际遇到的每个场景里的问题;另一种则是特斯拉所采用的"影子模式",通过在车上部署算法,人在驾驶的同时算法也在运转,最后比对二者的结果,如果有所不同则会将数据传回工程师那里重新训练算法。 吴甘沙认为,数据的获得不主要依靠工程师,而要依靠用户通过实际路测来完成。而要想获得用户的支持,安全则是首要问题。在他看来,安全是一个综合的问题,反映在算法的研发、产品的设计、前期部署的测试以及后期的运维和保障能力各个方面。 在车辆安全测试上,吴甘沙有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依赖"影子模式",将系统部署到数以万计的车辆中,让用户完成测试;另一种则是通过仿真环境将实际路测场景制作成虚拟测试场景。吴甘沙指出,测试与安全之间是一个"滚雪球效应",只有不断测试,安全才有保障,只有安全有保障,更多的测试才能实现。 目前,驭势科技在个人出行、无人公交和区域物流等半开放、有约束、更可控的场景进行了无人化的尝试。在个人出行上,驭势实现了L3高速公路自主巡航、停车场代客泊车、分时租赁取还车。 2018年10月,驭势携手Gofun出行、奇瑞新能源展开深入合作,并将共享出行落地于四川成都。在无人公交方面,驭势和合作伙伴联合研发了无人微循环小巴,可以承载8~12人,能够在特定公交路线或者地铁站到附近小区、写字楼的路程上发挥作用。在区域物流上,驭势主要提供应用于机场和工厂的无人物流。 目前,驭势与产业链各方都展开了合作,在汽车主机厂方面,驭势与上汽大众、一汽红旗、上汽通用五菱等十几家客户达成合作,在商业化场景上,驭势已入驻境内外多家机场和商业地产,并亮相南宁世博园、博鳌亚洲论坛等多个大型场景。除此之外,驭势还获得了联通、移动、香港电信等运营商在5G技术上的支持。吴甘沙坦言,驭势在产业链上要扮演"中场"的角色,做无人驾驶的中场发动机,为"前锋进球"创造機会。 驭势的商业模式分为三个阶段,现阶段以面向主机厂的技术服务为主,未来两三年无人驾驶系统的产品销售会成为主要收入来源,而最终则是通过一套完整的服务帮助客户节省成本,创造价值。在收入方面,驭势从2017年到2018年实现了十多倍的收入增长,而今年预计还会有进一步的增长。 对于未来,吴甘沙认为无人驾驶会成为主流。在他看来,无人驾驶将降低乘客出行成本,实现车辆24小时运转,刺激夜间经济消费,并帮助运营商减少人力成本。此外,他认为随着技术的演进,无人驾驶相关的硬件设备成本会逐渐降低,商业模式更为完善。 吴甘沙表示,未来两年内驭势会做好几个真正赚钱的垂直细分领域,两到四年的时间里,驭势要做更多2C的产品,获得更多的数据,四年之后,将真正打开无人驾驶网约车和端到端物流的场景。 目前,驭势科技正处于B轮融资阶段,资金将主要发力于研发和运营等方面。关于驭势科技创立时间 成立于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