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中国社会保障问题研究进展


  摘要:社会保障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并处于应用层次的新兴学科领域。作为现代国家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与中国改革、发展和稳定密切相关。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如何审视当前社会保障现状,社会保障研究水平是衡量其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那么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呈现出何种特点,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的相关度如何,这些问题的审视都对理论和现实的发展有一定意义。基于上述背景,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对1989年以来,社会保障领域的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通过关键词网络探寻研究内容中的规律,总结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的研究趋势,并对今后的社会保障研究提出建议。
  关键词:社会保障 数据来源 网络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研究思路与方法
  文献计量分析是运用数学和逻辑学对同一研究主题文献进行深入挖掘,对引用和被引用的规律进行计量分析,是解释其特征和关系的一种手段。该方法有助于总结某一研究主题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形成系统的研究视阈。
  本文首先将"社会保障"作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对核心期刊、优秀硕博论文、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的论文进行搜索、筛选和文本编辑。其次,使用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SATI)对从CNKI中导出的Endnote文本进行描述统计,获得关键词频率、期刊分布、作者贡献和研究类型等基本指标,并生成关键词共线矩阵。最后,分别使用SPSS软件和关系网络软件(Ucinet)对共线矩阵进行聚类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得出社会保障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分析该领域今后的研究趋势。
  2.数据来源
  中国知网中收录的以"社会保障"为关键词的文章最早出现在1989年,以1989年为研究起点,至2015年1月共检索出文章13892篇。将文章按被引用频率排序,以被引用不少于10次为标准,删除主题相关性不高的文章,最终选定2000个样本。
  二、研究内容可视化分析
  社会保障是基于应用层次,在交叉学科基础上建设起来的新型研究领域,与发达国家成熟的研究范式相比,我国社会保障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描述性统计的基础上,运用多维尺度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透过主题词探析我国本土化社会保障研究内容的变迁。
  1.研究内容的提取
  (1)多维尺度分析
  多维尺度分析旨在通过降维的方式,判断某研究主题在特定研究领域中所处的位置,通过关键词间的距离了解某一领域的研究结构。多维尺度分析能够保留原始数据间的关系,运用SPSS的Eucidean距离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通过观察多维尺度分析发现,散点图中间位置没有关键词,说明社会保障领域中尚不存在核心研究主题,研究视角比较广,根据顺时针方向将词团概括为5类,分别是:农村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城乡统筹、社会保障基金及支出、社保制度、社保体系。
  图1 中国社会保障研究关键词多维尺度图谱
  通过多维尺度分析,我们发现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即25年来社会保障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六大主题结构,分别是农村社会保障、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社保基金管理、社会保险体系、社保制度与政府责任,这6类与多维尺度分析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但多维尺度分析生成的词团比较分散,没有关键词落在中间位置,说明这一领域缺乏核心主题。究其原因,这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庞大,城乡问题繁杂是分不开的。
  (2)社会网络分析
  为了探索社会保障领域的核心主题,我们借助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分析该领域关键词的关系。社会网络分析是一种在社会学中得到广泛运用的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有助于将个体间关系、"微观"要素与宏观结构呈现出来。在文献研究中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可以通过关键词位置和连接程度清晰地了解特定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及不同研究的相关性。关键词作为社会网络的节点,其位置的核心程度与关键词在该领域被关注的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各关键词之间的连接线越粗,表明关键词之间的关系越强。我们使用上述生成的30*30的共线相似矩阵,运用Ucinet软件计算出各节点的中心度(Degree Centrality),最终使用绘图软件Netdraw生成共线网络图。
  图中"社会保障"位于社交网络图的中心位置,"社会保障"与"农民工"、"农村"的连线最粗,说明社会保障与二者的关联性最为密切。同时,"失地农民"和"养老保险"也位于社会保障研究的核心领域,两个节点的连线也较多,说明近年来备受学者关注。"效率"与"公平"虽在网络图谱中偏离中心位置,但从连线的密度可以看出,二者仍是社会保障领域中社会关注的热点。
  上述三种研究工具得出的结论表明,作为民生话题,社会保障领域备受学者关注。尽管一直以来研究主题多而分散。但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一定得集中,围绕社会保障体系,以社会保障主体受众为载体,形成了城乡社保统筹、社保基金运营、社保体制改革等核心主题,同时这些热点主题又衍生出众多具有高度相关性或逐步引起人们重视的话题。
  2.核心研究内容及其解读
  在对社会保障领域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我们发现该领域的研究集中在六个方面。其中,农村社会保障、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尤其受到关注,那么接下来就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1)农村社会保障
  目前我国农民享受的是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是建立在种地不纳税基础上的"老有所养"。早在九十年代,就有学者指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并没有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这种情况与我国所处的社会转型环境密切相关,祝萍、张立荣更是剑指农村社会保障面临资金收支压力大,资金来源不合理,参保兑换成本高,农村社保覆盖面窄等问题。
  (2)城乡社会保障统筹
  城乡社会保障统筹是把城镇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在政策和制度上实现有效链接,如把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报销制度,包括政策、收费、药品目录和保险比例等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服务。我国特殊的社会体制决定了目前城乡社保制度差异较大,呈现多元化、区域化分割的特点,目前实施城乡社保统筹困难重重,但此举有利于规范管理和完善服务。针对这一主题,学者的研究多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模式如何选择;多层次社会保障如何构建;如何破除医保碎片和实现网络一体化;如何缩小最低社会保障城乡差距。
  (3)弱势群体社会保障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成为当代弱势群体。"农民工"和"失地农民"越来越多的引起学者的关注。失地农民失去了生产资料,无法维持生存,老无所养。已有研究多关注试点地区的实践,介绍相关措施,如允许被征地农民以灵活就业人员的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同时对劳动年龄段的失地农民开展就业培训,介绍上岗,解决生活问题,让被征地农民靠地上附着物来解决住房问题,靠耕地解决养老问题。同时,近几年涌现出不少围绕该主题展开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纷纷提出解决的对策。如针对进城务农民,尽可能地让他们享受所在单位员工的基本医疗,建立农民工服务中心,解决食宿,就业培训等问题。不少学者在分析农民工缺乏社会保障的诸多表现及原因后,构建了包括健康保障、失业保障、养老保障要素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其中王家宝、韩林对目前已有的城乡社保制度"回归说"、"吸入说"、"综合说"进行辩证分析,提出建立面相农民工的过渡性社保制度构想。
  三、研究争论与共鸣
  目前,学术界对一些理论问题也存在争论,通过文献分析,总结出学术界交锋较多的三个问题,分别是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效率与公平、城乡二元结构与多层次结构。
  1.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纵观社会保障研究,发现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内涵存在较模糊的边界,二者的内涵和外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分歧。国际上将社会福利看做为实现一种高水平的社会福利状态而做出的制度安排,包括社会保障制度。我国在界定社会保障的内容时,将社会福利作为等同于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优抚安置等内容的一部分。对于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何者具有较大范畴的分歧使学者分为两派,以尚晓媛、林昭寰、周永新为代表的学者持有"大社会福利"的观点,他们认为社会福利缘起于英国《济贫法》,其内涵比旨在保障收入安全和对抗社会风险的社会保障制度宽泛,并通过社会福利类型的概括和国际比较的视野进行了论证,认为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在概念上虽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但从社会福利的历史和服务领域看,其范畴均大于社会保障。陈良瑾、唐钧早期提出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组成部分的观点,刘书鹤从现代社会保障历史源头直接反对了"大社会福利"的观点,认为社会福利的产生晚于社会保障,是社会保护政策中的第三层次。我国实行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是带有福利性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是惠民的。在这些基础上,还有一些补充养老、医疗保险,如大病保险、企业年金等。因此可以说,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两者有交叉,保障是"雪中送炭"福利则"锦上添花"。
  2.效率与公平
  对效率和公平问题的讨论一直是社会保障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从福利经济学到凯恩斯社会保障理论,都提倡从公平角度出发讨论社会保障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理念,而促进效率又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天然属性。我国在改革开放前,一直将"社会公平"置于首位,不少学者提倡先把"蛋糕"做大,才能人人有份。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保障制度也逐步从效率优先向注重公平转变,学者们就社会保障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展开了激烈的辩论。郑功成、杨团、乔新生等认为社会保障制度必须确立公平的价值取向,"公平优先、兼顾效率"是这一批学者达成的共识。还有部分学者持辩证主义的观点,认为强调效率和公平取决于多种因素,效率的阻碍因素往往是公平分配机制的缺失。同时,也有学者未雨绸缪,提出社会保障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范畴能对效率产生促进作用,但也要避免由于保障规模和范围的扩大引起的"福利病"。
  3.城乡二元结构与多层次结构
  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保障体制是我国早期社会保障制度的显著特点,该模式产生了诸如阻碍农业现代化进程、城乡差距夸大化的弊端。学界针对是否可以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进行了一些列讨论,以郑功成、陈平为代表的学者认为目前中国时机尚不成熟,城乡差别较大,现阶段还具备统一的条件,如盲目"跃进",将违背"小政府大市场"的改革潮流,拖垮财政体系。另一种观点认为,城乡社保应有别对待,但针对进城农民工和乡镇企业等特殊劳动群体,应有针对性的实施与城镇职工对等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共十八大提出"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其中"多层次"的提出,旨在克服由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职业对象等差异造成的困扰。
  社会保障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科学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体现其公平性、公正性和互助性的本质属性。当前失地农民和进城务工农民工等特殊群体得社会保障关注度较高,但养老社会保障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此外,当前学界多进行横向分析,缺乏纵向研究。希望该文献计量分析给国内同行带来启示,结合当前中国社会保障政策进行更加全面的研究,得出更有意义的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1]张勤,马费成.国外知识管理研究范式——以共词分析为方法[J].管理科学学报,2007(6)
  [2]刘启元,叶鹰.文献题录信息挖掘技术方法及其软件SATI的实现[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2(1)
  导师:张洪慧
网站目录投稿:巧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