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浅谈公共权力失范的治理路径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对维护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而公共权力失范使得权力滥用、权力腐败、权力异化现象仍然对党的建设造成严重危害,同时也危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解决此问题,需从公共权力失范的主要形式和治理公共权力失范的必要性出发提出对公共权力失范的治理路径。为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腐败和异化,应从法律制度、人民权利和行政伦理建设角度来制约公共权力的失范,从而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
  【关键词】公共权力失范;权力滥用;权力腐败;权力异化
  一、公共权力失范的主要形式
  (一)、权力滥用
  权力滥用是指行使公共权力的公职人员超越了权力行使的正当界限,权力使用者在行使权力时必有一定的界限来约束公职人员的权力,而超越这一界限即为权力滥用。权力滥用的构成要件是被滥用的权力本身是合法的、当事人有滥用权力的故意、滥用权力造成了损害以及损害与滥用权力行为有因果关系。
  (二)、权力腐败
  权利腐败是权力滥用的特殊形式,是指掌握公共权力的公职人员滥用职权来谋取私利的行为。如公职人员会运用公共权力做出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如腐败、贿赂、渎职等行为。公共权力腐败的特点是运用公共权力突破了权力界限和规范,公职人员忽视了法律的重要性,是公职人员对法律法规的一种漠视心理,把公共权力的公益性转化成了个人利益的自利性。
  (三)、權力异化
  权力异化是权力滥用和权力腐败的本质,是指公职人员在权力行使过程中偏离了初衷使公共权力成为了一种与人民对抗的力量。掌握公共权力的个人带有私欲,把公共权力变成了为个人谋私利的手段。公共权力异化不仅严重危害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还严重影响了党的廉政建设和国家的稳定发展。
  二、治理公共权力失范的必要性
  (一)、严重影响政府形象
  公共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人民对权力的让渡,因此公共权力的行使应以人民的利益为本。这就需要政府要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一切以人民为本。而公共权力的失范严重损害了人民的利益,影响了政府的形象,这就大大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
  (二)、严重危害公众利益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是中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始终坚持的,这一执政理念就是要坚持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始终从人民大众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做出决策。公共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委托,公职人员理应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而公共权力失范是公职人员把公共权力的性质转变,是公共权力的所有者人民和公共权力的实际使用者即具有人格化的公共管理者之间的冲突,这不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仅会伤及人民群众的情感,还会严重危害公众利益,使社会公平正义受到影响。
  (三)、严重影响社会风气
  公共权力失范是一种错误的义利观,公共权力滥用、公共权力腐败、公共权力异化都会对社会带来严重的负能量,也暴露出一系列社会风气问题。政府公信力下降、人民对政府失去信任、国民素质受到负能量的影响而降低、社会矛盾激化、国家贫富差距拉大、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这些对社会的发展无疑是一种巨大的伤害。
  三、公共权力失范的治理路径
  (一)、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1、合理配置公共权力。
  公共权力部门仍然存在"官本位"的思想,公共权力在行使过程中会出现越位、错位、缺位等不合理现象,使得公共权力的行使没有秩序和效率,加大了行政成本和管理费用。因此要合理配置公共权力,权责明确,把权力与责任相结合,防止出现推诿扯皮等现象。
  2、依法行使公共权力。
  公共权力的行使需要严格地按照法律法规来行使,把公共权力引入法律裁判的范畴,强调对公共权力的法律规范与约束,是现代公共管理的重要特点。因此,在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公职人员要严格按照法律来行使,防止出现以权谋私、违反使用权力等违法违纪行为。
  3、加大惩戒机制。
  在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公职人员之所以会出现权力滥用、权力腐败、权力异化等权力失范的行为,是因为他们具有贪婪、侥幸、补偿、漠视和伪装心理,这是对法律的不重视。因此,要提高查处公共权力失范的力度,加大惩戒机制,对违法违纪行为给与严重处理。
  (二)、以权利制约权力
  1、恰当配置权利。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正当行使人民应有的权利可以对公共权力的行使起到监督作用。因此恰当地配置人民权利,人民的合法权利可以对公共权力起到一种限制、约束的作用,从而阻遏公共权力的滥用、腐败和异化,同时还要尊重人民权利的行使,不能超越人民权利的边界。
  2、承认人民的权利。
  人民拥有主权,国家的主权来源于人民权利的让渡,人民对国家有天然的监督权,因此要为人民权利的发挥创造条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要加强人民监督的法律保障,制定专门法律来保护人民的监督权,确立人民监督的法律地位;进一步提高公共权力行使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使社会各界切实参与到监督活动中来,提高人民监督的力度;加强信访举报工作,完善举报制度,保证人民举报有门,言路畅通,以监督公共权力失范的行为。
  (三)、以伦理制约权力
  1、权力主体树立正确的权力价值观。
  公共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委托,人民拥有主权,公共权力的行使必须以人民为本,公职人员不能因为自身利益而滥用职权,因此,权力主体应树立正确的权力价值观,加强公共管理伦理教育,使公共管理者树立正确的公共管理伦理观,增强公共管理者的理性意识,从而形成内在的约束机制。
  2、权力主体树立公私分明的价值理念。
  公共权力的所有者是人民,而公共权力的实际使用者是公共管理者,这些公共管理者往往会为了个人利益而放弃公共利益,为了个人的私人利益去损害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权力主体要树立公私分明的价值理念。加强公共管理伦理立法,把公共管理伦理规范的一部分通过立法程序确认为法律,从而对公职人员产生约束。
  3、权力主体提高不为物累的道德境界。
  公职人员不仅要有执行工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有高尚的品德,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国家的形象,他们行使公共权力具有更为重要的使命。因此公职人员要有"当官不发财、发财不当官"的意识,固守当官的底线,在行使权力时严格要求自己。
  【参考文献】
  [1]李景春,韩雯冰.公共权力腐败的成因与对策[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4).
  [2]刘建霞.公权力异化产生的根源及遏制对策[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5(5).
  [3]陈娅.权力滥用的行政伦理制约[J].经济研究导刊,2015(9).
网站目录投稿: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