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算是微信在构建生态上有一个尝试,钱包入口和公众号之外,再弄一个更轻的产品来获取用户数据,对于微信而言,的确是"连接一切"的目标又进一步,这可以理解成是微信的一种坚持,这也是难能可贵的,可能也会引起一轮新的微信使用潮流。分析小程序的几个卖点: 1、节省手机空间,这个论据基本上是成立的,但是不要太看重其作用,因为手机的内存在逐渐增大,而且低频应用所占的内存也不是很大,省出来那么多的空间,干什么去?(这也是百度轻应用的一个败笔,他过多地在宣传这点,而忽略了轻应用能够实现的使用场景。) 2、用完即走,放到O2O上确实很不错,但是对于商家而言,又能得到什么呢?换来了在轻应用列表中的一个位置,既不能推送,又不能激活用户,跟公众号相比优势在哪,仅仅是体验上的改进吗?但是你自己也说了,这是低频,低频,变成轻应用后估计就变成死应用了吧。 3、微信连接用户,注意是微信连接用户,而不是商家连接用户,也就是连接的用户信息都掌握在了微信的手中,对微信而言是极好的,对于商家而言又带来了什么?用户依靠一个低频次的小程序能获取到用户什么样的信息,又能拿来怎么用呢。小程序带来的这种进一步的去中心化,真的对于用户而言是好事吗?更进一步的"混乱",不过这或许又能创造出新的商机,要开始逐步统一一下入口了。 上海菜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见证了微信小程序的发展,做为国内首批微信小程序第三方服务商,,也是第一批着手小程序开发的技术服务公司,熟悉小程序运作逻辑和技术开发,能够独立为政府、企业、商家及个人打造专属的小程序平台。未来,将依旧本着改善和影响企业互联网化发展的初衷,继续为更多企业商家服务。不管你是创业,业务拓展,还是客户服务需求,都能获得满意的需求分析,技术服务及后续的运营指导。 区别一:准备时间与准备工作。 从我们已知的信息来看,百度轻应用的准备时间很短,而微信小程序的准备时间很长,看上去,百度的轻应用并没有全力以赴,仓促上线,做得成则成,不成拉倒;而微信花了一年时间去准备小程序,摆出了无论如何都要成功的态势,因为准备得充分,所以刚一正式上线,就刷屏了,N多互联网企业参与了小程序,由此可见,在正式上线前,微信就做了大量的准备与推广,但当年的百度轻应用则是发布了再推广。 区别二:入口。百度认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依旧是搜索框,所以,在做出手机百度和其他号称用户数过亿的app后,就迫不及待地想把世界装入搜索框;而微信认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是二维码,换句话说,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是线下,通过二维码,可以连接线上线下。百度还活在PC时代,而微信是真正活在移动时代的。 区别三:用户数。百度推出轻应用的时候,用户数还不到3亿,而微信推出小程序时,月活用户已达8.5亿(保守估计),日活用户也近8亿,刨除wechat用户,估计月活也得超6亿,日活超5亿,也就是说,微信推出小程序时,微信中国用户基本等于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用户,而百度推出轻应用时,百度总用户离当时的中国移动互联网总用户还有一段距离,何况当时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还在已井喷的方式增长,百度能否抓住移动互联网的红利,继续做大用户群尚是未知,所以业界对百度的轻应用也并不看好(因为大家都忙着开发app去抢用户)。 区别四:投入程度。从准备时间和腾讯官方的发言来看,腾讯对小程序不可谓不重视,投入力度不可谓不大。而从第一批上线的小程序可以看出,腾讯阵营的公司,京东、滴滴和美团在微信上已有入口的情况下,还做出了京东购物、滴滴出行DIDI、滴滴公交查询、美团外卖+、大众点评+、猫眼电影,而非腾讯阵营公司,携程、去哪儿也跟进了小程序,疑似腾讯阵营的今日头条也加入了小程序战团,完全不曾站队的豆瓣也加入了,一些政府机构也加入了……这么多个公司加入,可见腾讯在小程序上线前做了多少细致的工作,据媒体报道,美味不用等得到了微信小程序团队的指导!而在百度上线轻应用时,根本没有这么多公司支持,更没有标杆应用出现,可见百度在轻应用上的投入程度。 区别五:推广。目前,微信官方还没有推广小程序,从微信小程序的规则上看,小程序会像公众号一样,由N多靠微信生存的公司自发推广,一如蚂蚁雄兵,把二维码铺满中华大地;而百度当年推广轻应用,则是指望百度的代理公司到各商家门店去立展牌,商家也不是很上心,代理公司也不是很上心(因为只有商家投广告,代理公司才能赚到钱)。两厢对比,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区别六:用户体验。百度轻应用引入了"@"的概念,这个来自西方的概念,只在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网络中并广泛使用;而微信小程序,则直接使用了中国用户已经接受了的"扫一扫"和"二维码"。单从这一点上看,百度轻应用的用户体验就不如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