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备夫人孙尚香和她的爱情"汤包" 镇江"蟹黄汤包"名扬海内外,是有名的小吃名馔。吃"蟹黄汤包"的时候要做到"一开窗,二吸汤,三吃光"。吃的时候还不能怕费事,得边吃边品味。那绝佳的鲜味儿是在汤馅中慢慢散发出来的,要是一口吞下去,不光尝不到鲜味,恐怕还会烫着舌头呢。 传说镇江"蟹黄汤包"是三国时传下来的。刘备白帝城托孤后,一命呜呼。身在东吴的夫人孙尚香万分悲伤。他们不久前在镇江报恩寺相会到成亲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怎知婚后好 日子没几天,皇叔竟命归黄泉了。忠于爱情的孙夫人遥望滚滚大江,满含悲愤登上了北固山。她祭拜过上苍和丈夫亡灵后,跳入长江。后人为了追怀孙夫人的忠贞贤淑,用面包上猪肉茸和蟹肉馅儿的馒头,前往奠祭孙夫人。这种肉馒头味道鲜美可口,竟引来了不少美食家的关注,很快就成了饭店餐桌上的热门食品,从三国起代代相传至今。 镇江"蟹黄包",妙在"汤"上。烹制时先将猪肉皮熬成皮冻,加鲜肉和油炸过的蟹肉、蟹黄成馅。上笼前馅是稠黏状,下蒸时则成鲜味汤了。不过,这种包子的面皮需要极大的韧性,和面不可轻忽。制作时,师傅还给每个蟹黄汤包捏上二十四道花纹,包口捏成鲤鱼嘴形状。所以人们戏称它是"放在盘里像座钟,夹在筷上像灯笼"。 2、"茯苓夹饼"是慈禧最爱 "茯苓夹饼"是北京名特食品。因为滋补性强加上慈禧爱吃,所以身价百倍。凡到北京的外地人,大都要到王府井买几盒带回去,以馈赠亲友。 慈禧为什么晚年特别爱吃茯苓饼呢?传说北京城外的香山有个法海寺。早年寺内的老方丈素有"老寿星"之称。多少年来到此进香的人,就听说老方丈已九十九岁了。若问他到底多大岁数,他连自己也说不清了。但是老方丈精神特好,每天除了坐禅、练功,就是上山采药。他除了吃松子,便是吃自己亲手烙的不知名的小圆饼儿。 这一年,慈禧在香山行宫养病,眼看自己年纪大了,现在又得了时常犯的心疼病,使她日夜烦忧,生怕自己活不成了。御医看她的病,并没有多大起色。有人劝她向法海寺老方丈求医,也许有好办法。慈禧哪肯放下老佛爷架子!还是叫人用轿子将老方丈抬进了香山行宫。慈禧还算客气,先让左右善待了客人,老方丈才向太后进献自己亲手制作的圆饼数枚,让她服用。方丈走后,慈禧连吃三枚,便觉精神清爽许多。 三天过后,心疼病一扫而光。这时候,她才觉得小圆饼必有奥妙。要不,老方丈为何如此高寿?自己又何以"药"到病除呢?于是在心中盘算着:应该躬身下问,自己亲访老方丈才是。一来略表谢意,二来倘若探个长寿之方,岂不更好?次日清晨,慈禧只带一二随从来到了法海寺。 一进庙门,但闻奇香冲鼻而来。她也不让随从声张,径自走向方丈禅房。这才发现老方丈正在烙制自己前日吃过的小圆饼呢。见太后驾临,方丈急忙迎接。慈禧好生慰问一番,方才请教此物底细。老方丈说:"人生在世不求仙,五谷百草保平安。此饼乃是老衲所采茯苓所制,名曰‘茯苓饼’,有养生健身奇效。"说着说着,他又取来自己采集之物给太后观看。太后连声称赞,并熟记在心。慈禧回京之后,把御医和御膳房名厨叫来,如此这般一说,限令他们试制"茯苓饼"。时隔不久,精美饼食即奉献于太后面前了。 御医研讨后的制作方法,被载入太医院"仙方册"中。御膳房制作"茯苓饼"的名厨也得到了重赏。据一些在慈禧太后身边服侍多年的人回忆说,老佛爷自从经常进食"茯苓饼"后,还真的返老还童了。她不仅很少犯心疼病,而且头发也由白变黑了。 小小圆饼竟如此神奇,到底饼中的茯苓有何好处?原来茯苓是山区产的多孔菌。人吃了有安神、益脾、利水、渗湿诸功能。治脾虚、失眠、心悸、水肿更佳,对妇女及老年人滋补最好。如此说来,老佛爷慈禧太后的喜食是不无道理的。 3、"霸王别姬"话名肴 "霸王别姬"是徐州古典名菜。"霸王"指老鳖(俗称"王八"),"虞姬"指鸡,该馔是极富营养,又寓意深长的美馔佳肴。 原来项羽是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勇士。他少年时力举宝鼎而威震江东。他率领义军推翻了暴秦后,建都于彭城(即今之徐州),和汉王刘邦两支军事力量形成了对峙局面。刘邦招贤纳谏,善于用兵,在徐州北郊进行的九里山大战,彻底摧垮了项羽主力。西楚大势已去,追 随项羽的仅有八百壮士了。项羽爱妾虞姬一直随军征战,他的爱情曾给项羽带来巨大的鼓舞。眼看汉兵将霸王重重围困,必置之于死地,项羽哀叹大势已去,慷慨作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和之:"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自刎而死。项羽见爱妾身亡,痛不欲生。这是一场生离死别的大悲剧。艺术家为此创作的戏曲《霸王别姬》,长期活跃在舞台上,为广大群众所称道。 徐州名菜"霸王别姬"就是根据这一段发生在徐州附近的历史名人和历史事件创制出来的。它以造型别致,肉质酥烂,鲜香味美和汤汁醇厚光润而著称,不愧为中国美馔名品。 4、雍正艳史与"明珠鲍鱼" 豫菜名款中有一道"明珠鲍鱼"乃历史名馔。它取鲍鱼、鸭掌和鹌鹑蛋烹制而成,造型美观、鲜香可口。故而又有"掌上明珠鲍鱼"的美称。 传说"掌上明珠鲍鱼"还与清代雍正皇帝很有关系呢。雍正皇帝又称清世宗,本名胤。在他没当皇帝前,极爱拈花惹草。有一次竟迷恋上民间的一家渔家姑娘冯艳珠,二人你有情我有意地厮混许多时日。后来胤当了皇帝后便全身心投入皇室内部纷争,把艳珠姑娘冷落一 旁了。多情女子日夜思念胤,只盼他早日接自己进京共享荣华,但难如愿。谁知一年后艳珠生下了龙凤胎,男孩取名包玉,女孩取名明珠。生活艰难中,只有看着这两位聪颖的孩子,冯艳珠心头才多少感到一丝儿欣慰。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苦熬苦等的冯艳珠,再也得不到情人的一点儿讯息。她只能靠辛苦劳作来养育一双儿女。过了几年,冯艳珠见孩子已经长大,便毅然变卖了家产,携带包玉和明珠走上千里迢迢的进京之路,好歹要寻找孩子的生父的下落。 此时的胤早已登上了皇帝宝座,更不曾想那段往日的风流艳史了。冯艳珠怀里揣着往日胤留给她的信物,来到京城。她千方百计打听,才知道自己要找的丈夫正是当朝的万岁爷。这真是让她又惊喜又悲愤。惊喜的是自己心爱的人终成正果,说明没有看错人;悲愤的是心上人已自食诺言,根本没把她和儿女当一回事,全抛九霄云外去了。冯艳珠知道进见皇上是决非易事,还得慢慢地寻找一个权宜之计才成。于是她恳求同情自己遭遇的客栈老板,帮她和御膳房厨师见上一面。幸好御厨心地善良,答应助冯艳珠一臂之力。 这一天,雍正皇帝用餐时,看到御厨送上一道从未品尝过的美馔。他品尝后十分满意,便把御厨叫到跟前,仔细询问此馔由来。御厨说此馔名为"掌上明珠鲍鱼"。当雍正听到明珠鲍鱼两个菜名时,猛然想起当年给冯艳珠留下的话语:"日后生子名包玉,生女叫明珠。"御厨见皇上心动了,便不失时机地将冯艳珠携子女进京寻夫的事情原原本本讲了出来。雍正皇帝到底也是有血有肉的凡人,他岂能没有一丝人情味儿,于是答允召见冯艳珠进宫团聚。 一道珍馐美馔成就了分离多年的情人。"掌上明珠鲍鱼"让九鼎之尊的万岁爷认了亲生骨肉,冯艳珠母子三人得以成全,可真是美食文化史中一段有趣的插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