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你和高级产品经理之间差的不只是经验


  所谓经验,就是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因此,想要获得经验并不难,只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便可。然而,职场进阶并不取决于工作经验、不取决于时间,而取决于深度思考的能力,以及获取和建立新认知的能力。希望本文能给你带来一定的启发性,enjoy~
  身为一个产品经理,如何具备"高级感"?
  高级产品经理、资深高级产品经理、产品专家,这些光辉的职位背后,是对什么能力的要求?
  大部分公司招聘时,在JD上都会注明1-3年或者3-5年又或5-10年的产品经验,仿佛工作时间和经验成了筛选的硬性条件。
  换个角度,如果创业也需要经验,按照这个逻辑,那些工作超过10年的人创业的能力应该更强、成功率应该更高,而现实却恰恰不是这样。现在很多成功的创业者都很年轻,工作经验也没有那么丰富,反而那些经验丰富的职场精英们都在为这些年轻的创业者工作。
  所以,具备"高级感",经验不是绝对的。你和高级产品经理之间,差的不只是经验,可能还有这些。
  1、思考功能 vs 思考场景
  功能全不代表产品体验好,从功能覆盖面去思考产品,会进入一个堆砌功能的误区,把产品功能的完整性作为用户体验的衡量标准,最终只会设计出一堆用户根本使用不到或者使用非常低频的产品功能。
  "场景"是一个已经被说烂的词儿,用户场景、产品场景,我们在做产品时也会不断强调要注意场景,最后却也只是说说而已,没有把对场景的思考落实到产品设计中去。
  举个栗子,针对电商拼团业务,在设计中会有两个角色,分别是团长和参团者,团长发起拼团,参团者加入团长的拼团。
  分别从功能和场景两个角度来分析和设计上述需求,初级产品经理和具备"高级感"的产品经理会分别这么做。
  初级产品经理版本:
  先分析发起拼团的业务流程,设计对应的产品功能,把能想到的与商品拼团相关的功能都考虑进来。此时,运营提了一个需求,参团者需要能够在产品中关注团长,让参团者和团长建立社交关系。产品经理一想,觉得逻辑成立,然后把这个需求做上了。
  高级产品经理版本:
  梳理主线业务流程,围绕团长和参团者分别定义出关键用户路径,暂不考虑分支路径,形成基于主线业务流程的产品闭环。运营同样提了在团长和参团者之间建立社交关系的需求。产品经理一想,没有采纳这个需求,因为在拼团业务的场景中,无论是团长还是参团者,都是围绕商品展开的,以交易为业务和产品闭环。虽然也有两个角色,但社交属性是非常弱的,并不属于关键用户路径。并且,以商品和交易为主的电商业务场景和以关系和互动为主的社交业务场景存在天然的屏障。
  思考功能,只是在做对的事情,思考场景,是在做正确的事情。
  你和高级产品经理之间,差的一定不只是经验!
  2、解决点的问题 vs 解决面的问题
  产品从0到1,对产品经理而言,哪个阶段最困难?
  一定是给产品建立骨架和结构的阶段。
  微信的产品结构从第一天起就是现在底部的四个tab,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微信已经添加了很多功能,但是基础结构始终没有变过,成功的将复杂性隐藏在简单的结构之下,用户在一种始终熟悉的感觉下体验着不断变强的微信。
  另一种情况,产品在演变过程中,随着需求的不断丰富,产品逐渐变成一个"仙人掌",被各种功能扎得面目全非。
  这两个例子中,前者是在解决"面"的问题,后者是在解决"点"的问题。
  "点"代表的都是个性化问题,对应的都是定制化解决方案;"面"代表的都是系统化问题,对应的都是系统化解决方案。区分高级产品经理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是否具备系统化思维,简称全局统筹。
  拔高一个层次,每个产品都有它的使命和基因,服务于谁,用什么方法给用户解决了一个什么问题。就像一个人一样,具备多重性格的人会被定义为精神异常群体,产品也一样。一个服务于割裂场景和用户需求的产品,一定是一个无用产品。
  借助系统化思维,解决"面"的问题,以全局统筹为标准,判断任何一个产品需求都得从产品使命和基因,也就是产品定位出发。从"点"的角度单看任何一个需求都是合理的,如果产品视野再高一点,你一定会看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正确的。就像前文的例子中,社交属性在电商产品中只是对的,但不会是最正确的。
  解决"点"的问题,只是在做功能,解决"面"的问题,才是在做产品。
  你和高级产品经理之间,差的一定不只是经验!
  3、理解流程 vs 理解人性
  "用户不会按照你的设计去使用产品"。
  很多时候,我们只能理解自己,不能理解别人。产品经理在设计产品时难免带上个人主观意识,把自己当成用户,其实是自己塑造出了一个形象,以为那就是自己,然后为这个形象去设计产品。
  产品经理对流程、对逻辑应该是驾轻就熟,正是因为太擅长,所以会把擅长当成优势,利用这种优势去设计产品,出来的只会是一个逻辑严谨的软件产品,并不会是一个用户产品。
  微信朋友圈是看的人多还是发的人多?每天看而不发的用户是一种怎样的群体心理,每天发而不看的用户是怎样的群体心理,或许还有一类人,对被点赞和被评论的消息更为关注。朋友圈的设计构建了一个小范围的圈子,相互是好友可见,这种社交关系在现实社会中也存在,产品化后的效果让用户把现实体验移情到了产品中,这种洞察人性的设计让产品具备极强的生命力。
  设计朋友圈的功能流程一定不难,得出流程前的工作却很难,理解群体心理,人的炫耀感和偷窥感是人性的最直接表现。
  理解流程,是在做软件产品;理解人性,是在做用户产品。
  你和高级产品经理之间,差的一定不只是经验!还有做正确事情的场景化判断能力,还有界面"面"上问题的系统化思维,全局统筹的能力,还有理解人性的深度洞察力。这些"高级感"的获得,不取决于工作经验、不取决于时间,取决于深度思考的能力,以及获取和建立新认知的能力。
网站目录投稿: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