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红楼时间之谜(七) 红学研究 第七章 确定各回的真实朝代纪年(下) 第六章以历法资料的查证和天象的推算,确证了笔者对于己亥年的推定是正确的,同时推定"四月二十六日未时交芒种"是从1706年丙戌年"四月二十六日申时交芒种"改制而来,即小说作者含蓄地透露了贾宝玉出生的真实朝代纪年。第六章还通过对黛玉和晴雯年龄问题的辨析,厘清了小说作者故意制造的时序混乱,总结出了作者改动数字笔画以制造时序混乱的方法。 关于己亥年的推定,小说文本还提供了一项重大天灾的例证。第五十三回写到,年关将近,黑山村的乌庄头乌进孝来交年租,贾珍嫌少,乌庄头于是对他说:"回爷说,今年年成实在不好。从三月下雨起,接接连连直到八月,竟没有一连晴过五日。九月里一场碗大的雹子,方近一千三百里地,连人带房并牲口粮食,打伤了上千上万的,所以才这样。"(第741~742页) 康熙五十八年己亥年江苏是否发生了严重的水患和冰雹?笔者目前仅查到了一条旁证。《清史稿·圣祖本纪三》:"是岁(按,指康熙五十八年),免江苏、安徽等省十三州县灾赋有差。" "是岁(按,指康熙五十九年),免直隶、江苏、陕西、浙江、四川等省五十六州县卫灾赋有差。"由此看来,江苏连着两年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康熙皇帝因此免了它欠交的赋税。至于究竟是何种灾害,就需要细细考证了。 笔者暂时未能查证地方志,也未能找到宋正海先生编纂的《中国古代重大自然灾害和异常年表总集》[1]进行查证。国家图书馆文献检索提供了该书内容提要:"收集二十五史、通志、府志、重要县志、古医书、古水利书杂记及其他古籍中的自然记录。还收集甲骨文、奏折、古人类和古脊椎动物化石中的自然信息。时间截至1911年。"如读者能够查证该书,烦请及时赐告笔者有关结果。 至此,笔者已经确证了几个重要的时间坐标,即小说有关情节真实的朝代纪年。从元妃去世的日期顺推,确证了癸卯年、甲辰年及其情节跨度;从元妃去世日期逆推,确证了壬寅年、辛丑年、庚子年、己亥年及其情节跨度;同时还确证了红楼梦故事开端的年份,即贾宝玉出生的丙戌年。以这些朝代纪年及其情节跨度为确定的坐标,可以进一步确证小说其他情节的真实朝代纪年,以及有关小说人物的真实生日和年龄。 7.1 "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 在己亥年之前,小说写到了两个重大事件,即秦可卿之死和修建大观园。根据小说文本,秦可卿是九月左右患病的,第二年春天死去。接着,贾府开始为元妃建造省亲的园子大观园,"十月将尽,幸皆全备"(第243页)。由此可以确定这两年的真实朝代纪年: 丁酉年(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 从第九回"原来这贾家之义学,离此也不甚远,不过一里之遥"(第136页)到第十二回"百般请医疗治,诸如肉桂、附子、鳖甲、麦冬、玉竹等药,吃了有几十斤下去,也不见个动静"(第170页)。 戊戌年(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 从第十二回"倏又腊尽春回,这病更又沉重"(第170页)到第十八回"贾府领了此恩旨,益发昼夜不闲,年也不曾好生过的"(第243页)。 第十二回回末林如海病重,林黛玉回扬州探视一段文字写的是丁酉年冬底之事。到了第十四回,小说写到,第二年春天,昭儿告诉凤姐:"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日巳时没的。二爷带了林姑娘同送林姑老爷灵到苏州,大约赶年底就回来。"(第193页)这两个情节的时序颠倒错乱,令人不可思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120回三卷本回后校记指出了这个明显的日期讹误(参见第198页)。 第十一回写到,当年冬底,秦可卿已经病入膏肓,"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到交节的那几日,贾母、王夫人、凤姐儿日日差人去看秦氏"(第163页)。这个"十一月三十日冬至"给了索隐傅会者一个大展丰富想象力的机会。 王以安先生所撰《红楼梦引》之《崇祯之死》称: 第查《石头记》流传同期史上合符"十一月三十冬至"记载者,自嘉庆十八年癸酉(1813年)上溯为崇祯十五年壬午(1642),再上为崇祯四年辛未(1631),更上则为万历二十一年癸巳(1593)。巧是崇祯十七年恰是壬午年"十一月三十冬至"后的第三个年头,显然作者是借可卿之死叙述崇祯殉国惨况。[2] 颜采翔先生著《红楼醒梦》认为"十一月三十日冬至"指的是1642年,秦可卿之死是隐射死于1643年的皇太极。第七章《入关前夕》之第三节写道: 凤姐戏贾瑞这年的冬至,书中明确说是十一月三十日,而洪承畴战败降清的一六四二年,却又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而且还是自一六三六至一七七一年止的,唯一的一个十一月三十日冬至。虽然新红学家不肯承认此一冬至是写实,可是我却认为,此一冬至不仅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间坐标,而且还是研究此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出发点。[3] 第八节又写道: 如果将十一月三十日冬至视为写实且据之推算,秦氏死于一六四三年,与皇太极卒年相同。这也说明,秦氏当影皇太极。[4] 笔者完全不能认同王先生和颜先生所作的大胆猜测。不过,两位先生告诉读者一个事实:从嘉庆十八年(1813年)上溯至崇祯十五年(1642年),其间没有任何一年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为了慎重起见,笔者特别查证了《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从1643年到1812年的历日表,的确没有哪一年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 按照本文的推定,"十一月三十日冬至"在丁酉年(1717年)。这一年的冬至是哪一天呢?查《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十一月二十日(阳历12月22日星期三)冬至。[5] 本文已经讨论过,小说作者有改动数字笔画以隐瞒真实时间的"作案"手法,因此可以推断,"十一月三十日冬至"正是隐射丁酉年(1717年)。 7.2 10岁早熟男孩的初次性经历 由上文对年代的推定可以很快确定丙申年及其情节跨度: 丙申年(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 从第五回"因东边宁府中花园内梅花盛开,贾珍之妻尤氏乃治酒,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赏花"(第70页)到第九回"宝玉笑而不答,一径同秦钟上学去了"(第136页)。 丙申年冬天,贾宝玉第一次有了梦遗:"袭人伸手与他系裤带时,不觉伸手至大腿处,只觉冰凉一片沾湿,唬的忙退出手来,问是怎么了。宝玉红涨了脸,把他的手一捻。袭人本是个聪明女子,年纪本又比宝玉大两岁,近来也渐通人事,今见宝玉如此光景,心中便觉察一半了,不觉也羞的红涨了脸面,不敢再问。"(第93页) 不仅如此,他还于袭人发生了性关系:"宝玉亦素喜袭人柔媚娇俏,遂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遂和宝玉偷试一番,幸得无人撞见。"(同上) 按照本文的推定,贾宝玉生于1706年丙戌四月底,至丙申年冬不过10岁半。这么小的一个男孩,能够发生梦遗和男女性行为吗? "三九健康网"载文《男性性成熟表现和第二性征》: 男孩青春发育期没有严格的界限,一般在10岁至14岁,持续2至4年。……男孩青春期启动的第一个体征是睾丸和阴囊增大,一般出现在10岁左右。随后阴毛出现,阴毛生长是第二性征的前奏。接着阴茎增长、变粗,身体迅速长高,肌肉发达,胡须和腋毛长出,声音变得低沉,同时前列腺和精囊腺增大并开始分泌液体,精子逐渐生成。通常第一次遗精发生在13岁至15岁。[6] 由此看来,贾宝玉10岁半就出现遗精,的确早了点,应该属于性早熟。"三九健康网"《儿童性早熟为什么会增多》一文"根据复旦大学儿科医院十余年来对大量性早熟患儿的观察与分析",儿童性早熟有多种原因,其中一种是: 由于营养的改善、家庭生活条件优越、疾病减少等因素的作用,儿童生长和发育出现了加速趋势,导致性发育提前及性早熟者增多。[7] 从小说的叙述来看,贾宝玉的生活条件比绝大多数少年儿童都要优越,因此他出现性早熟看来并不奇怪。 性教育网站"银瓶梅"刊载了一则咨询问答,现摘录于下,谨供读者参考: 询问:我儿子今年10岁。他完全是个没发育的小孩。有一次我在他的房间无意中看见他在玩弄小鸡鸡,后来他还射精。精液很多。我问问这么小的孩子怎么有这么多的精液。这怎么办? 回答:现在的男孩有的甚至从8岁就开始手淫,能够射精说明你儿子已经开始性发育,加上现在良好的生活条件,这种情况出现并不奇怪,不要以自己的经历、先入之见来看待这一现象。 这说明你对儿子的了解并不够,但这正是中国父母的通病,总是忽视儿童的性问题、性教育,总以为孩子还小、"无性";现在进行性教育还来得及。[8] 由此看来,10岁半的贾宝玉出现梦遗和男女性行为,实在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7.3 从贾宝玉出生年份顺推和确证以后各回真实朝代纪年 丙戌年(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 从第一回"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第7页)到"士隐听了,也只得罢"(第15页)。 戊子年(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 从第一回"真是闲处光阴易过,倏忽又是元霄佳节矣"(第15页)到"那封肃便半哄半赚,些须与他些薄田朽屋"(第17页)。 第四回写到,当贾雨村听门子说起被拐卖的丫头就是英莲时,惊叹道:"原来就是他!闻得养至五岁被人拐去,却如今才来卖呢?"门子回答说:"这一种拐子单管偷拐五六岁的儿女,养在一个僻静之处,到十一二岁,度其容貌,带至他乡转卖。当日这英莲,我们天天哄他顽耍,虽隔了七八年,如今十二三岁的光景,其模样虽然出脱得齐整好些,然大概相貌,自是不改,熟人易认。"(第61页) 英莲在第一回1706年时"年方三岁",则被拐必定是在1708年元宵节。 己丑年(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 从第一回"士隐乃读书之人,不惯生理稼穑等事,勉强支持了一二年,越觉穷了下去"(第17页)到"那封肃虽然日日抱怨,也无可奈何了"(第19页)。 辛卯年(康熙五十年1711年) 从第一回"这日,那甄家大丫鬟在门前买线,忽听街上喝道之声,众人都说新太爷到任"(第19页)到第二回"封肃回家无话"(第22页)。 当贾雨村来"大如州"任州官时,甄士隐"已出家一二年了"(第21页)。 壬辰年(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 从第二回"却说娇杏这丫鬟,便是那年回顾雨村者"(第22页)到"这女学生年又小,身体又极怯弱,工课不限多寡,故十分省力"(第23页)。这一年黛玉"年方五岁"。 甲午年(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 从第二回"堪堪又是一载的光阴,谁知女学生之母贾氏夫人一疾而终"(第24页)到第四回"今黛玉虽客寄于斯,日有这般姐妹相伴,除老父外,余者也都无庸虑及了"(第57页)。 乙未年(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 从第四回"如今且说雨村,因补授了应天府,一下马就有一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第57页)到第五回"宝玉又自悔言语冒撞,前去俯就,那黛玉方渐渐的回转来"(第70页)。 第二回"堪堪又是一载的光阴"往往令人误以为贾雨村只当了林黛玉一年的家庭教师,其实从后文所写的时间来看,贾雨村在林如海府上呆了两年。贾玉村上任不到一年就被革职,第二回写到,贾雨村对冷子兴说:"你还不知,我自革职以来,这两年遍游各省,也曾遇见两个异样孩子。"(第31页) 同时,冷子兴说到贾宝玉的年龄:"如今长了七八岁。"(第28页)因此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必定是在1714年。至于贾雨村说自己"去岁"在金陵教甄宝玉(第31页),推测起来,应是林黛玉体弱多病不能上学,贾雨村趁机外出旅游之时的事。 第二回冷子兴谈到了贾蓉的年龄,说他"今年才十六岁"(第27页)。故贾蓉生于1698年(康熙三十七年戊寅年)。第六回1716年丙申年冬,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在凤姐房里看到了贾蓉:"只听一路靴子脚响,进来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面目清秀,身材俊俏,轻裘宝带,美服华冠。"(第103页) 按年龄来推算,此时贾蓉正好18岁。 冷子兴说:"若问那赦公,也有二子,长名贾琏,今已二十来往了,亲上作亲,娶的就是政老爹夫人王氏之内侄女,今已娶了二年。"(第34页)因此贾琏大约生于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甲戌年),生日是"三月初九日"(第62回,第867页)。奇怪的是,贾琏的弟弟身份并不清楚,此后一直没有出现。 第四十三回写到,凤姐的生日是九月初二(第591页);第一百零一回1723年癸卯年九月中旬,凤姐说:"我也不久了。虽然活了二十五岁,人家没见的也见了,没吃的也吃了,也算全了。"(第1414页)故凤姐生于1698年九月初二(癸酉日,阳历10月5日星期日[9]),与贾蓉同年,14岁时嫁入贾府。 7.4 林黛玉和薛宝钗等人的生日 袭人比宝玉大两岁,林黛玉比宝玉小一岁,两人同一天生日,都是"二月十二"(第六十二回,第867页),故袭人生于1704年3月17日星期一(康熙四十三年甲申年二月十二壬午日)[10],林黛玉生于1707年3月15日星期二(康熙四十六年丁亥年二月十二乙未日)[11]。宝钗与袭人同庚,第二十二回写到,凤姐说:"(正月)二十一是薛妹妹的生日。"又说:"听见薛大妹妹今年十五岁,虽不是整生日,也算得将笄之年。"(第300页)因此宝钗生于1704年2月25日星期一(正月二十一辛酉日)[12]。故林黛玉于1714年7岁时入贾府,薛宝钗于1715年11岁时入贾府。 宝钗"比薛蟠小两岁"(第四回,第64页),薛蟠生日是"五月初三"(第二十九回,第417页),故其生于1702年5月29日星期一(康熙四十一年壬午年五月初三甲申日)[13]。第六十六回写到,贾琏告诉薛蟠,他已经偷娶了尤二姐,薛蟠听了大喜,说:"早该如此,这都是舍表妹之过。"(第941页)薛蟠的年龄竟然比凤姐还大,前后矛盾,这是作者的错误,当为"舍表姐"。 7.5 探春:"清明涕送江边望" 第四回写道:"珠虽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第56页)此时为1714年甲午年,故贾兰生于1709年己丑年,比叔叔宝玉小3岁。第七十八回1722年壬寅年秋,贾兰作七言绝句《姽婳词》,众幕宾看了大赞:"小哥儿十三岁的人就如此,可知家学渊源,真不诬矣。"(第1125页) 从贾兰的年龄上来看,本文对这两回年代的推定是正确的。 第七十八回又写到了贾环的年龄。贾环作诗后,众人夸奖说:"三爷才大不多两岁,在未冠之时如此,用了工夫,再过几年,怕不是大阮小阮了。"(第1125~1126页)由此推断,贾环应生于1707年丁亥年。但是贾环的胞姐探春是"三月初二日"生日(第七十回,第992页),探春虽是庶出,但不可能比同父异母的哥哥还大。 因此可以推断,贾环只比贾兰大一岁,生于1708年戊子年;探春生于1707年丁亥年三月初二。查《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这一年的三月初二恰好是"清明节"(丙辰日,阳历4月5日星期二)[14]! 原来小说第五回的判词"清明涕送江边望"(第78页)竟然暗含了探春的生日!探春原来并不是在清明时节出嫁的,而是如第一百零二回所写的深秋季节。 7.6 贾珠的生年 贾珠的年龄不太明确,但大致可以推断。冷子兴说:"这政老爹的夫人王氏,头胎生的公子,名唤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第28页)第三十九回己亥年秋,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信口开合"给贾母讲故事: "我们庄子东边庄上,有个老奶奶子,今年九十多岁了。他天天吃斋念佛,谁知就感动了观音菩萨夜里来托梦说:‘你这样虔心,原来你该绝后的,如今奏了玉皇,给你个孙子。’原来这老奶奶只有一个儿子,这儿子也只一个儿子,好容易养到十七八岁上死了,哭的什么似的。后果然又养了一个,今年才十三四岁,生的雪团儿一般,聪明伶俐非常。可见这些神佛是有的。" 这一夕话,实合了贾母王夫人的心事,连王夫人也都听住了。(第541页) 此时贾宝玉已满13岁。如果不将刘姥姥的话当作"信口开合",而看成是作者故意透露贾珠的年龄和贾宝玉的身份,那么贾珠应该是在18岁时死的,死时已经有了儿子贾兰。已知贾兰生于1709年,故贾珠生于1691年(康熙三十年辛未年)年初,比生于1692年正月初二的妹妹元春大1岁。 7.7 贾母的年龄问题 小说关于贾母年龄和生日的描写存在明显的错误。第六十二回写到,探春谈起"一年十二个月,月月有几个生日",她说:"过了灯节,就是老太太和宝姐姐,他们娘儿两个遇的巧。三月初一日是太太,初九日琏二哥哥。"(第867页) 由第二十二回可知,宝姐姐是正月二十一日生日,那么老太太也应该是正月底的生日。可是到了第七十二回,老太太的生日突然变成了"八月初三":"因今岁八月初三日乃贾母八旬之庆,又因亲友全来,恐筵宴排设不开,便早同贾赦及贾珍贾琏等商议,议定于七月二十八日起至八月初五日止荣宁两处齐开筵宴"(第1001页)。第一百一十八回继续沿用"八月初三"的写法:"到了八月初三,这一日正是贾母的冥寿。"(第1616页) 7.7.1 "老太太"和"姨太太" 看来,老太太的生日的确应该是"八月初三",而非正月底;第六十二回的"老太太",当为"姨太太"(薛姨妈)之误。第三十五回写到,贾母对薛姨妈夸奖宝钗,这段文字里就用到了"姨太太"和"老太太": 贾母道:"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薛姨妈听说,忙笑道:"这话是老太太说偏了。"王夫人忙又笑道:"老太太时常背地里和我说宝丫头好,这倒不是假话。"(第478页) 第九十七回写到,"老太太"和"姨太太"共同筹办宝玉和宝钗的婚事: 次日贾琏过来,见了薛姨妈,请了安,便说:"明日就是上好的日子,今日过来回姨太太,就是明日过礼罢。只求姨太太不要挑饬就是了。"说着,捧过通书来。薛姨妈也谦逊了几句,点头应允。贾琏赶着回去回明贾政。贾政便道:"你回老太太说,既不叫亲友们知道,诸事宁可简便些。若是东西上,请老太太瞧了就是了,不必告诉我。"(第1366页~1367页) 贾母看了都说"好",轻轻的与凤姐说道:"你去告诉姨太太,说:不是虚礼,求姨太太等蟠儿出来慢慢的叫人给他妹妹做来就是了。那好日子的被褥还是咱们这里代办了罢。"(第1367页) 由以上引文来看,将"姨太太"误写成"老太太"并非不可能,而且作品在传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讹误。同时,第六十二回探春将"老太太"和宝钗说成是"娘儿两个",因此"老太太"应作"姨太太"的可能性就更大了。第五十七回写道:"目今是薛姨妈的生日,自贾母起,诸人皆有祝贺之礼。"(第808页)此时正是元宵过后,清明之前,因此可以断定,薛姨妈才是二月底的生日,第六十二回的"老太太"肯定应该是"姨太太"。 不过,即便如此,作者在"姨太太"的生日问题上也弄错了。第三十六回写到,黛玉对宝玉说:"我才在舅母跟前听的明儿是薛姨妈的生日,叫我顺便来问你出去不出去。你打发人前头说一声去。"宝玉回答说:"上回连大老爷的生日我也没去,这会子我又去,倘或碰见了人呢?我一概都不去。这么怪热的,又穿衣裳,我不去姨妈也未必恼。"(第496页)从上下文来看,此时正是夏秋之际,第三十七回开篇就写到"这年贾政又点了学差,择于八月二十日起身"(第498页),因此可以判定,第三十六回所写的薛姨妈的生日应该是"八月初三",作者将"老太太"和"姨太太"的生日混淆了。 至于作者为什么弄混了两个人的生日,笔者暂时无法找出合理的解答,但可以肯定一点:老太太的生日应该是"八月初三",第六十三回探春所说的"老太太"应为"姨太太"。 7.7.2 "八旬之庆"还是"七旬之庆"? 关于贾母的年龄,小说作者白纸黑字前后矛盾。第三十九回明确写到了贾母和刘姥姥的年龄大小: 贾母道:"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刘姥姥忙立身答道:"我今年七十五了。"贾母向众人道:"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健朗。比我大好几岁呢。我要到这么大年纪,还不知怎么动不得呢。"刘姥姥笑道:"我们生来是受苦的人,老太太生来是享福的。若我们也这样,那些庄家活也没人作了。"(第538回) 按照本文对年代的推定,此时是1719年己亥年八月底。因此刘姥姥应生于1644年(明思宗崇祯十七年、清世祖顺治元年甲申年)。 从小说的这段文字来看,贾母应该是七十岁左右的人。可是到了第七十一回1722年壬寅年八月,时间跨度不过3年,贾母竟然已是"八旬之庆"了。到了第一百一十回,1724年甲辰年正月底二月初左右,贾母去世,"享年八十三岁"(第1515页)。 如果以第三十九回所写的贾母的年龄为准,那么到第七十一回时她应该是"七旬之庆",第一百一十回去世时"享年七十三岁"。也就是说,第三十九回时贾母年龄为67岁,故其生于1652年9月5日星期四(明永明王永历六年、清世祖顺治九年八月初三壬寅日)[15],比刘姥姥小8岁。 如果以第七十一回和第一百一十回所写的年龄为准,那么第三十九回时贾母年龄应为77岁,比刘姥姥大2岁,生于1642年8月27日星期三(明思宗崇祯十五年、清太宗崇德七年壬午年八月初三庚子日)[16]。 究竟哪一个年龄是真实的呢?这还需要用到其他的证据,结合日常生活的逻辑以及小说作者的意图来进行综合判断取舍。 第四十七回写到,贾母训斥与鲍二家媳妇偷情的贾琏,说:"提起这些事来,不由我不生气!我进了这门子作重孙子媳妇起,到如今我也有了重孙子媳妇了,连头带尾五十四年,凭着大惊大险千奇百怪的事,也经了些,从没经过这些事。还不离了我这里呢!"(第650页)按本文对年代的推定,此时是1719年己亥年九月初。 到了第一百一十回1724年甲辰年,贾母临终前说:"我到你们家已经六十多年了。从年轻的时候到老来,福也享尽了。自你们老爷起,儿子孙子也都算是好的了。就是宝玉呢,我疼了他一场。"(第1514页) 从时间上来推算,贾母临终时"连头带尾"在贾府也只呆了60年,不可能是"六十多年"。如果贾母在壬寅年的确是"八旬之庆",去世时"享年八十三岁",则她在第四十七回时为77岁,进贾府时已23岁。如果贾母去世时只有"七十三岁",则她是13岁进的贾府。前一个出嫁年龄似乎太大了,后一个似乎又偏小。 且不论贾母出嫁时年龄的大小,首先可以肯定,贾母出嫁是在1665年(康熙四年)。那么这一年她的丈夫、贾宝玉的爷爷、荣国公的儿子贾代善又是多大年纪呢?第二十九回写到,贾母等人于五月初一(1719年己亥年)去清虚观为痛经的元妃打三天平安醮,见到了"当日荣国府国公的替身"张道士(第406页)。张道士对贾母说:"老太太不知道,看着小道是八十多岁的人,托老太太的福倒也健壮。"(第409页)张道士既然是贾代善的替身,两人的年龄应该相近。如果贾代善活着,当时也应该至少80岁了。因此贾代善最晚应该出生于1639年(明思宗崇祯十二年、清太宗崇德四年),1665年娶亲时已26岁。 这样看来,贾母出嫁时无论23岁,还是13岁,年龄都比贾代善小。那么贾母究竟是多大时结婚的呢?23岁结婚是不是太晚?笔者的回答是:古代女子23岁才出嫁,当然是太晚了;不过从小说来看,23岁尚未出嫁也有现成的例子。第三十五回写道: 傅试原是贾政的门生,历年来都赖贾家的名势得意,贾政也着实看待,故与别个门生不同,他那里常遣人来走动。宝玉素习最厌愚男蠢女的,今日却如何又令两个婆子过来?其中原来有个原故:只因那宝玉闻得傅试有个妹子,名唤傅秋芳,也是个琼闺秀玉,常闻人传说才貌俱全,虽自未亲睹,然遐思遥爱之心十分诚敬,不命他们进来,恐薄了傅秋芳,因此连忙命让进来。那傅试原是暴发的,因傅秋芳有几分姿色,聪明过人,那傅试安心仗着妹妹要与豪门贵族结姻,不肯轻意许人,所以耽误到如今。目今傅秋芳年已二十三岁,尚未许人。争奈那些豪门贵族又嫌他穷酸,根基浅薄,不肯求配。那傅试与贾家亲密,也自有一段心事。(第481~482页) 笔者认为,描写傅秋芳的这一段文字不可以平常看待,作者如此写作,必然有其用意。笔者认为,作者是明写傅秋芳,暗寓对贾母及其史家的褒贬。换句话说,对傅试和傅秋芳的描写其实宣泄了作者(宝玉)对贾母的仇恨。 作者(宝玉)对贾母的态度问题可以专文详尽论述,不过本文重点不在于此,仅略述一二。作者(宝玉)对贾母的态度是复杂的,既有爱,又有恨;先是爱,后是恨。但这仇恨并没有用作者或宝玉的口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小说人物言行冷静客观的叙述,从场面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这仇恨当然是因为贾母亲手毁灭了宝玉和黛玉真挚的爱情,令林黛玉悲惨地死去。贾母一手安排的婚事不仅毁灭了宝玉的爱情,同时彻底摧毁了宝玉人生的寄托,令他对亲情产生了刻骨的冷漠。作者用这些含蓄的手法来表达仇恨,主要是因为对贾母有着非常复杂的感情,对于现实有着很多无奈的理解。 作者冷静、客观、细腻地描述贾母和凤姐等人谋划与实施"掉包计"全过程,以及贾母对待垂死的林黛玉的态度,流露出作者对贾母和凤姐等人的痛恨,读来力透纸背,寒心彻骨。作者又借小说人物之口表达了宝玉对于贾母的仇恨。第八十二回写到了黛玉的一次恶梦,在梦中,贾母等人冷漠地将黛玉嫁了出去,黛玉在梦中哀求说:"老太太,你向来最是慈悲的,又最疼我的,到了紧急的时候怎么全不管!不要说我是你的外孙女儿,是隔了一层了,我的娘是你的亲生女儿,看我娘分上,也该护庇些。"(第1183页) 笔者认为,作者在第三十九回所写贾母的话"我要到这么大年纪,还不知怎么动不得呢"隐含了作者评价贾母的一句潜台词,即:你到了那么大年纪,不仅能动,还能耍尽阴谋诡计,害死了林黛玉,害苦了贾宝玉。 第三十五回对于傅试傅秋芳的描写,则是对贾母家族身世的辱骂。贾母与傅秋芳出嫁的年龄相仿,贾代善与贾宝玉也有相似之处。第二十九回张道士对贾母说:"我看见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言谈举动,怎么就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第408页)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贾母生于1642年8月27日星期三(明思宗崇祯十五年、清太宗崇德七年壬午年八月初三庚子日),1665年(康熙四年乙巳年)23岁时嫁给贾代善,1724年年初(雍正二年甲辰年)去世,享年83岁。 7.8 贾赦和贾政的年龄 既然贾母在1719年己亥年秋说自己已经到贾府"五十四年",故长子贾赦此时最大为53岁,生于1666年(康熙五年丙午年)。 小说对贾政的年龄描写不明确。第十六回写到,秦可卿下葬之后不久,"一日正是贾政的生辰"(第209页),突然传来喜讯,贾元春"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第210页)。故贾政应出生在初春时节。 第33回写到,贾政痛打"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第456页)的贾宝玉,王夫人苦苦求情说:"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分上。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有意绝我。"按本文的年代推定,此时正是1719年己亥端午节后第二天。既然王夫人"已将五十岁",贾政大约50岁,生于1669年(康熙八年己酉年)左右。 7.9 巧姐的年龄问题 小说只有一处明确写到了巧姐的年龄。第一百一十七回写到,邢大舅、贾环和贾芸等人聚饮时说起凤姐和巧姐,席间有人问起巧姐的年龄和长相,贾蔷回答说:"模样儿是好的很的。年纪也有十三四岁了。"(第1601页)这一年宝玉出家,十九岁。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说起贾琏"娶的就是政老爹夫人王氏之内侄女,今已娶了二年"(第34页),而这一年贾宝玉才"七八岁"。从第二回到第一百一十七回时间跨度仅十一年,因此在第一百一十七回巧姐最大为十二岁,不可能"十三四岁"。 第四十二回写到,巧姐的生日是"七月初七日"(第577页),故可推断巧姐是在贾琏和凤姐结婚后第二年出生的,至第一百一十七回时实岁十二岁。按本文的年代推定,可以确定巧姐真实的出生日期为1713年8月27日星期日(康熙五十二年癸巳年七月初七壬子日)[17]。 第二十一回1719年己亥年正月,巧姐出痘疹,此时5岁半。水痘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在我国,以冬季发病最多,患者以儿童为主。据统计,6岁以内儿童患者占所有水痘病人的90%以上。"[18] 第九十二回1722年壬寅年十一月初一,宝玉来到贾母房中,与巧姐谈《女孝经》。巧姐此时9岁,已经"跟着李妈认了几年字","认了三千多字,念了一本《女孝经》,半个月头里又上了《列女传》","也跟着刘妈妈学着做(女工针黹)"(第1303~13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