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年便秘瞬间通了医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


  一、补中益气汤的功效
  1.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可以有效调节中气下陷、滋补身体,解除体虚乏力症状。
  2.健脾润肠。这也是补中益气丸的功效之一,比如补中益气丸中的炙甘草和白术都可用于脾胃虚弱,健脾调胃、益气复脉之效。
  3.调节免疫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此种功效是根据补中益气丸的药理研究而来的,比如白术可以燥湿利水、当归则可以润肠通便。
  4.治疗持久腹泻、脱肛、子宫脱垂。比如白术有安胎之效。
  5.调节月经不调,月经疼痛、补益气血。当归和柴胡等都有此种功效。
  6.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抗菌、抗病毒等。比如炙甘草可解附子毒,升麻有发表透疹,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风热头痛,齿痛,口疮,咽喉肿痛等。
  7.对于气阴两虚型肺癌有较好的开脾胃和止汗作用。
  二、临床应用
  现代常化裁运用于治疔体弱所致的眩晕、头痛、耳鸣、耳聋、视力模糊,以及慢性气管炎、子宫脱垂、脱肛、习惯性流产、崩漏、功能性低热等见有上述证候者。
  1.素体气虚,易患感冒,或气虚外感发热不退,身倦多汗等症,可用本方治疗。
  2.本方亦可用于气虚下陷所致的胃下垂、肾下垂、眼睑下垂等证。若加入积壳或积实可使内脏平滑肌收缩有力,肌张力增强,效果更好。
  3.凡一般慢性疾病,症见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少气懒言,自汗体倦,动则气促,舌淡脉虚等,亦可加减使用。
  三、补中益气汤处方
  【配方】黄芪病甚劳役热甚者一钱(18g) 甘草炙,各五分(9g) 人参去芦,三分(6g) 当归酒焙干或晒干,二分(3g) 橘皮不去白,二分或三分(6g) 升麻二分或三分(6g) 柴胡二分或三分(6g) 白术三分(9g)
  【方解】本方主要用治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主药;党参、白术、炙甘草甘温益气,补益脾胃,为辅药;脾胃为气血营卫生化之源;脾虚易致气滞,故用陈皮理气化滞;升麻、柴胡协同芪、参升阳陷;气虚则血虚,故用当归补血和营,均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凑补中益气,升阳固表,强健脾胃之功。
  【方歌】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 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
  四、补中益气汤加减
  若兼腹中痛者,加白芍以柔肝止痛;头痛者,加蔓荆子、川芎、藁本、细辛以疏风止痛;咳嗽者,加五味子、麦冬以敛肺止咳;兼气滞者,加木香、枳壳以理气解郁。
  五、补中益气汤治疗便秘
  补中益气汤主要针对由于脾肺气虚导致的气虚型便秘,脾肺气虚会造成大肠推送、传运大便无力,从而导致排便困难。治疗方法上,以补益扶正为主,但一定要分清是气虚、血虚,还是阴虚、阳虚,根据病症的不同而分类施治,对老年性气虚型便秘宜以健脾强胃为主。因此,对于老年人的气虚型便秘具有较好的疗效。
  六、注意事项
  1、过敏体质者慎用;
  2、高血压患者慎用,以免引发并发症;
  3、孕妇慎用,以免导致流产;
  4、出现头晕,头痛,耳鸣,面红以及血压有上升趋势者,应立即停药。
  此外,补中益气汤因为是多种中药搭配而成,因此在服用的时候不建议再服用同种效果或者是同种类型的中成药,以免影响药效。
  医案
  1. 陈某,男,53岁。2007年4月28日初诊:平素大便偏秘,已未排便5天,肠鸣。4天前曾服用芦荟胶囊、三黄丸,不效,又用8支开塞露亦未效,十分紧张,求治于肛肠专科。直肠镜检查:直肠黏膜松弛堆积。专科动员手术,心怀惧怕,求治于中医。舌淡胖润有齿痕,脉沉缓寸弱,余无异常。
  辨为中气不足,大肠传导不利,经云:
  "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正指此症也。补中益气汤加味:
  附子30g,生黄芪30g,党参30g,白术30g,陈皮10g,升麻10g,柴胡10g,干姜15g,肉苁蓉30g,当归10g,炙甘草10g。4剂。
  服后便即通畅,以补中益气丸善后。
  按:肛肠科医生往往只看到专科局部那点儿症状,却忽略病人的整体状况,不知局部症状乃由整体失调引起,像本案只看见镜检显示直肠黏膜堆积,张口就要手术,不知是由中气下陷引起,升提中气即可解决问题,免除了一刀之苦。
  我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三院当内科主任时就有这方面的体会。该院以肛肠科为重点科系,其他科则是"小科",所谓"大专科,小综合"是也,因此又称辽宁省肛肠医院。本院一位行政副院长经常带亲友找我看病,包括肛肠疾病。有一次,她说:"张主任,我觉得你看肛肠病比咱们那些专科医生看得好。"我想了想说:"这话没错,专科医生只顾着看肛肠那块尺寸之地,全身情况往往忽略,缺乏整体观念。而我作为内科医生更看重病人的全身状况,将肛肠病变视为全身失调的局部表现,具有全局观点,这也许就是内科医生的优势。"
  不只肛肠科,像五官科、皮肤科、外科等专科医生都容易犯这种"只重局部,忽视整体"的毛病。
  2. 赵某,男,38岁。素患慢性结肠炎,镜检示: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黏膜堆积,曾因肠梗阻住院治疗。现太便困难,质黏溏,小腹下坠鼓凸,泻药用尽,迄无效果。舌淡胖润有齿痕,脉沉寸弱。辨为中气下陷,拟补中益气汤加味:
  黄芪45g,白术30g,升麻10g,柴胡10g,陈皮10g,当归15g,茯苓30g,枳壳10g,肉苁蓉20g,山楂20g,神曲20g,木香10g,附子10g,炙甘草10g,大枣10枚,生姜10片。
  7剂后矢气多,腹胀、下坠感消失,便秘缓解,继守原方调理,以火麻仁、小茴香等出入,疗效巩固。
  3. 孙某,男,80岁。2008年6月12日初诊:便秘十三四年。大便三四天一行,先硬后软,腹胀,畏冷,头汗多,久用芦荟胶囊、果导片,不效。素有脑梗死、冠心病、抑郁症。舌淡赤胖润有齿痕,脉弦浮寸弱。高年阳虚,用济川煎加味1周,仅腹胀减轻,便秘未效。询知如3天不大便,则感小腹发胀,下坠,方悟此系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之症,改处补中益气汤加味:
  附子30g,生黄芪30g,党参30g,白术120g,陈皮10g,升麻10g,柴胡15g,当归30g,枳实10g,川朴10g,肉苁蓉30g,紫菀30g,白芍15g,炙甘草10g。7剂。
  药后自行排便2次,此为前所未见。1个月后告知便秘未再复发,以补中益气丸常服。
  4. 丁某,女,84岁。2007年4月1日初诊:便秘多年,几天一排,近已1周未便。小腹凸出,一鼓包即腹痛,呕恶,矢气,纳可,不乏力。舌淡紫胖润,脉沉滑寸弱。处补中益气汤加味:
  黄芪30 g,党参20 g,白术20 g,炙甘草10 g,升麻5 g,柴胡10 g,陈皮3 g,当归30 g,半夏10 g,茯苓30 g,芦荟20 g,火麻仁20 g,大黄5 g,沉香5 g。10剂。
  服药3剂,大便即通。10剂服完,排便正常。
  5. 赵某,男,82岁。2006年11月29日首诊:大便艰涩半个月,质溏,日一二行,腹无痛胀但有下坠感,肛门灼热,尿亦热感,尿频,不渴,口唇时肿,汗出,舌淡胖润,脉弦浮数寸弱。既往糖尿病史。处方补中益气汤加味:
  黄芪30 g,党参25 g,白术30 g,炙甘草10 g,升麻10 g,柴胡10 g,陈皮10 g,当归15 g,茯苓30 g,肉苁蓉25 g,火麻仁20 g,紫菀20 g。6剂,日1剂,水煎服。
  复诊:大便通畅,下坠感消失,仍溏软,矢气较多,舌淡赤胖,脉弦浮寸弱。守方调理,后电话告知大便已正常。
  按:排便困难与便秘并非一回事,便秘通常指便条偏于干硬,排泄自然困难;排便困难虽然亦是排泄困难,但便条并不干硬,甚至黏溏而软,两者区别在于便条性状。
  以本人经验,便秘或有由火热引起者,而排便困难绝大多数是因阳气虚弱引发,历来治愈甚多,本案即是例证。
  6. 李某,男,76岁。排便困难半月,三四天排便一次,并不干硬,尿频,气短,乏力,坐轮椅就诊,口和,下肢轻度水肿,素有痔疮。舌淡胖润,脉弦数时一止(房颤)。处补中益气汤加味:
  黄芪45 g,党参30 g,白术20 g,升麻10 g,柴胡10 g,陈皮5 g,当归15 g,干姜15 g,防己30 g,桂枝15 g,茯苓50 g,酸枣仁30 g,炙甘草10 g,大枣10枚,生姜10片。
  服药2剂后开始自主排便,余症轻减,继续守方调理,痔疮竟亦痊愈,排便正常。
网站目录投稿:涵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