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儿科护理学名词解释


  围生期:胎龄28周至出生后不满1周的胎儿与新生儿
  生理性体重下降:生后一周内如摄入不足,加之水分丢失,胎粪排出,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
  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28天时期
  高危儿:指以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度病而需要监护的新生儿
  中性温度:指机体代谢氧和能量消耗最低并能保持体温正常的最适环境温度
  新生儿红斑:生后1~2天。在头部,躯干及四肢出现大小不同的多形性斑丘疹.1~2天自然消失。皮脂腺堆积在鼻尖,鼻翼,额面部形成小米粒,大小黄白色皮疹,新生儿粟粒疹。
  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血中胆红素超过5~7mg/dl(**超过2mg/dl)可出现肉眼可见黄疸,部分尚未结合胆红素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免疫缺陷病:指因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发生缺陷引起机体抗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的一组免疫综合征
  原发综合症:由肺原发病灶,局部淋巴结病变和两者相连的淋巴管炎组成
  小儿腹泻: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加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症
  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既出现腹泻,出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添加辅食,大便软为正常
  三凹症:吸气时胸阔组织凹陷,上呼吸道梗阻至严重肺实变时,胸骨上下,锁骨上窝及肋间隙软组织凹陷
  艾森曼格综合症:当右室收缩压超过左室收缩压时,左向右分离逆转为双向分流或右向左分流,出现紫绀
  差异性紫绀:当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压力时,左向右分流明显减少或停止,产生肺动脉血逆向分流主动脉,患儿出现差异性紫绀。下半身青紫,左上肢轻度青紫,右上肢正常(动脉导管未闭)
  法洛四联症:右室流出道梗阻,主动脉骑跨,室间隔缺损,右心室肥厚
  骨髓外造血:婴儿期。当发生感染性贫血或溶血性贫血时需要增加造血时,肝,脾,淋巴结可随时适应需要,恢复到胎儿时造血状态,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同时外周血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幼稚中性粒细胞。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护理科学。
  新生儿硬肿症:指新生儿时期由多种原因引起皮肤和皮下组织水肿、变硬同时伴有低体温及多器官功能受损,也称为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简称新生儿冷伤。
  缺铁性贫血:由于体内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过敏性紫癜:是以毛细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症状为皮肤紫癜,常伴有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肾脏损害等。
  急性颅内压增高:简称颅内高压,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脑实质及其液体量增加所致的一种严重临床综合征,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发生脑疝而危及生命。
  儿童保健:即属于预防医学范畴又与儿童临床密切结合,通过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依据促进健康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为儿童群体或个体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儿童生命质量,保证和促尽儿童身心健康成长,降低小儿发病率和死亡率。
  新生儿破伤风:由破伤风杆菌经脐部感染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临床特征为牙关紧闭、苦笑面容、全身多肌肉强直性痉挛。常在出生后7日发病,故称"脐风","七日风"之称。
  化脓性脑膜炎:小儿时期较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由化脓性细菌引起,以婴幼儿发病居多,以发热、呕吐、头痛、及精神改变等症状,脑膜刺激症状和脑脊液改变为特征。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结缔组织病,亦称血管炎综合征。
  急性呼吸衰竭:亦称呼衰,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症系指累及呼吸中枢及多呼吸器官的各种疾病,导致肺通气和肺换气功能障碍,出现低氧血症或伴高碳酸血症,并由此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障碍和代谢紊乱。
  混合喂养:因母乳不足或其他原因不能全部以母乳喂养,而部分用牛羊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养称分补授法和代授法。
  营养不良:因缺乏热能和(或)蛋白质所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症,其主要表现为体重下降,皮下脂肪减少,渐进性消瘦或水肿,常伴有各器官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
  脑性瘫痪:是一组在小儿时期即发育的非进行性综合症,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并可同时伴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和视觉障碍等。
  遗传: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在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免疫功能等方面的相似而言。
  心跳呼吸骤停:儿科病危急症表现为呼吸心跳停止、意识丧失或抽搐,脉搏消失,血压测不出、心电图示心动极缓-停搏型或心室纤颤,后者较少。
  儿童营养状况评价:指对小儿每日平均所摄取的营养素与其生理需要之间是否相称的判断。通过健康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生理功能测定等对小儿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可及时了解和发现儿童群体或个体存在的营养问题,便于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避免或减少营养性疾病的发生。
  小儿腹泻:也称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和电解质紊乱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症,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以前者多见。
  1/11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或分泌功能不足所引起,以往称为呆小症或克汀病,是小儿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
  染色体病——指由于染色体数目异常或(和)结构畸变而引起的疾病。
  被动免疫——指在接触传染病后,给予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者相应的抗体,使其立即获得免疫力。
  中性温度——指能维持正常体温和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耗氧量最少,新陈代谢率低,蒸发散热亦少。
  肠套叠——指某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内造成的一种绞炸性肠梗阻,为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
  生长激素缺乏症——又称垂体性侏儒症。是由于垂体前叶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所引起的生长发育障碍,致使小儿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健康儿童两个标准差或在同年龄、同性别健康儿童生长曲线第三百分位数一下。
  多基因遗传病——由多对微效基因的积累效应及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所致。
  疫苗——用病毒或立克次体接种于动物,鸡胚或组织中培养,经处理后形成包括灭活疫苗(乙型脑炎疫苗、狂犬病疫苗)与减毒活疫苗(如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
  缺氧缺铁性脑病——新生儿窒息严重时呼吸功能障碍,导致血氧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滞留并引起脑血流减少或血流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脑损伤,称为缺血缺氧性脑病。
  艾森门格综合症——室间隔缺损引起的左向右分流造成肺循环血流量的持续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引起肺动脉的高压,最初为动力性肺动脉高压。日久肺小动脉发生病理变化,中层和内膜层增厚,使肺循环阻力增加,形成梗阻性肺动脉高压。此时左向右分流显著减少,最后出现双向分流或反向分流而呈紫绀。当肺动脉高压显著,产生右向左分流时,即称为艾森门格综合症。
  尿崩症——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疾病,是由于缺乏抗利尿激素或肾脏对ADH不反应而排出大量未浓缩的相对密度高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为多饮多尿为特征。
  遗传咨询——医学遗传工作者向遗传患者或可疑的遗传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的诊断、遗传方式、预防、治疗和预后等知识,已取得配合,利于对遗传疾病的防治。
  哮喘持续状态——哮喘急剧严重发作,经合理应用拟交感神经药后,不能24小时内缓解,称哮喘持续状态。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指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紫绀、呼吸衰竭等症状,多见于早产儿,病理上以肺泡壁及细小支气管壁上下内有嗜伊红透明膜和肺不张为特征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症。
  充血性心力衰竭——指心脏在充足的回心血量的前提下,不能泵出足够的血液因而出现静脉回流受阻、体内水分储留、脏器淤血等表现。
  免疫缺陷病——指免疫系统的器官、细胞、分子等构成成分存在缺陷,免疫应答反应障碍,导致一种或多种免疫功能缺陷的病症。
  苯丙酮尿症——由于苯丙氨酸代谢过程中酶缺陷所致的遗传性代谢缺陷病,因患儿尿液中排除大量本丙酮酸等代谢产物而得名,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未能及早治疗的患儿因发生不可逆的脑损伤而智力低下,甚至抽风发作。
  维生素A缺乏病——由于维生素A缺乏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多见于婴幼儿,主要症状表现为早期眼结合膜与角膜干燥,暗适应力差,故又称干眼症或夜盲症。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造成皮肤与粘膜黄染,病因复杂,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及病理性黄疸。
  肾病综合症——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高引起的综合症,临床特征为不同程度的水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是因为免疫系统先天发育不全而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的一组疾病。
  产前诊断——是指对可能发生遗传性疾病的患儿的妇女,在妊娠16周以后进行羊水穿刺,将羊水细胞作染色检查或生化测定,若有异常发现则可终止妊娠,也可通过超声波检查以发现胎儿有无畸形,一边及早干预。
  注意缺陷障碍伴多动——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以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参与事件的能力差,但智力基本正常等表现为其特点。
  新生儿溶血病——指母婴血型不合所引起的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病。
  急性肾功能衰竭——简称肾衰,指由于肾本身或肾外因素引起的肾功能急性进行性减退,出现氮质血症等改变的一组临床综合症。
  风湿热——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炎症性疾病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临床表现为发热、关节炎、心脏炎、环形红斑、皮下结节、舞蹈病。
  急性中毒——凡具有毒性作用的物质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后,在短期内引起组织和器官功能性、器质性损害,出现一系列中毒症状和体征甚至危及生命。
  肥胖-环氧不良综合症——严重肥胖者可因脂肪过度堆积限制了胸廓及膈肌运动,造成肺换气量不足,引起低氧血症、红细胞增多、紫绀、心脏扩大或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期病原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血液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造成全身感染。
  骨髓外造血——出生后,尤其婴儿期,当遇到多种感染性贫血或造血需要增加时,肝、脾和淋巴结可适应需要恢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末梢血中出现有核红细胞或(和)幼稚中性粒细胞。这是小儿造血器官的一种特殊反应,称为"骨髓外造血"
  2/11
  儿童类风湿病——是一种全身性结缔组织病,主要表现为长期不规则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并迟早出现关节症状,若反复发作,日久可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年龄越小,全身症状越重,年长儿以关节受累为主。
  惊厥——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常伴意识障碍,这种暂时性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大多由于过量的中枢神经性冲动引起。
  胃液震荡试验——将胃液1ML+95%的酒精1ML,振荡15S,静置15分钟,如果沿管壁有一圈泡沫为阳性,阳性者则排除新生儿肺透明膜疾病。
  早产儿——指胎龄满28周不满37周的活产婴儿,体重一般在2500克以下。
  主动免疫——指给易感者接种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抗体,从而产生主动免疫力。
  超低出生体重儿——又叫微小体重儿,指出生体重不足1000克者。
  感染性休克——由于严重感染所致微循环血流障碍,造成毛细血管血流灌注不足、组织器官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导致重要生命器官功能不全的综合症。
  锌缺乏症——指各种原因造成的体内缺锌所致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生长迟缓,重者免疫功能低下。
  生长——一般指小儿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可测出其量的改变。
  被动免疫——指在接触传染病后,给予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者相应的抗体,使其立即获得免疫力。
  高危新生儿——指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的新生儿。
  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异常而引起的恶性增殖性疾病。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指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紫绀、及呼吸衰竭等症状,多见于早产儿。
  胎儿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新生命开始到小儿出生。
  足月儿-是指胎龄满37周后出生的小儿。
  屏气发作-作为呼吸运动暂停的一种异常行为,常在发怒、恐惧、悲伤、剧痛、剧烈叫喊等情绪急剧变化时出现,多见于6-18个月的婴幼儿。
  遗尿症-正常小儿2-3岁起已能控制排尿,如5岁以后仍发生不随意排尿,即为遗尿症。大多发生在夜间熟睡时,称为夜间遗尿症。
  学习困难-亦称学习障碍,是指在获得和运用听、说、读、写、计算、推理等特殊技能上有明显困难,并表现出相应的多种障碍综合征。
  攻击性行为-即有些小儿在游戏时表现出屡次咬、抓、或打伤别人的行为。
  破坏性行为-指小儿因好奇、取乐、欲显示自己的能力或精力旺盛无处宣泄而无意中破坏东西,有的小孩则由于无法控制自己的愤怒、嫉妒或无助的情绪而有意采取破坏行为。
  低体重-是指小儿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体重平均数减2个标准差(或第三个百分位)。
  消瘦-是指小儿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儿童体重平均数减2个标准差(或第三个百分位)。
  矮身材-是指小儿身高低于同龄正常儿童身高平均数减两个标准差(或第三个百分位)。
  体重过重-是指小儿体重超出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体重平均数加2个标准差(或第97百分位)。
  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完善和功能上的成熟,为质的改变。
  腹围-平脐(小婴儿以剑突与脐之间的中点)水平绕腹一周的长度。
  散居儿童-是指未入托幼机构而散居在各个家庭中的初生至入小学前的儿童,是儿童保健服务的主要对象。
  集体儿童保健-是指对托儿所、幼儿园内集聚儿童的保健工作,是儿童保健的重要内容。
  计划免疫-是根据传染病的疫情监测、人群免疫状况及小儿免疫特点的分析,按照免疫学原理制定免疫程序,有计划地使用生物制品进行人群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主动免疫制剂-用于主动免疫的生物制品称为主动免疫制剂,包括菌苗、疫苗、类毒素等。
  被动免疫制剂-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品称为被动免疫制剂,包括特异性免疫血清、免疫球蛋白等。
  类毒素-是用细菌所产生的外毒素加入甲醛,使其变成无毒性而仍有免疫性的制剂,如破伤风和白喉类毒素等
  菌苗-是用细菌菌体或细菌多糖体制成,包括死菌苗和活菌苗。
  退化现象-是幼儿期对住院的反映之一,即儿童倒退到任一发展的早期,表现过去发展阶段的行为,如尿床、吸奶嘴和过度依赖等,这是儿童逃避压力常用的一种行为方式。
  不显性失水-由皮肤和肺蒸发的水分为"不显性失水"是调节人体体温的一项重要措施。
  脱水-是指体液总量特别是细胞外液量的减少,由于水的摄入不足和(或)损失过多所致。脱水时除失水外,还伴有钠、钾和其他电解质的丢失。
  低血钾-即血清钾低于305mmol/L。
  口服补盐液-是WHO推荐用于治疗急性腹泻合并脱水的一种溶液。它由氯化钠3.5g,碳酸氢纳2.5g,枸橼酸钾1.5g,葡萄糖20.0g,加水至1000ml配制而成,其电解质渗透压为220mmol/L(2/3张)。
  基础代谢-指在清醒、安静、空腹状态下,为维持生命进行最基本的生理活动所消耗的能量,如维持体温、呼吸、循环、肌肉张力、肠蠕动、腺体活动等。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指食物消化、吸收及转化过程中所需的能量。
  补授法-指每日喂哺几次母乳(不少于3次),另几次,
  3/11
  以其他代乳品代替。此方法有利于母亲工作,不利于乳汁分泌。
  人工喂养-完全用牛、羊乳或其它代乳品喂养婴儿称人工喂养。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缺氧、宫内窘迫以致出生后呼吸抑制。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病原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血液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造成全身感染。
  微小儿-是指出生体重不足1000g者。
  极低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不足1500g者。
  巨大儿-是指出生体重大于4000g者。
  小于胎龄儿-是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体重第10百分位以下者,凡已足月而体重在2500g以下者为足月小样儿。
  大于胎龄儿-是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第90百分位以上者。
  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致使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
  佝偻病串珠-肋骨骨骺端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于肋骨和肋软骨交界处呈钝圆形隆起,上下排列如串珠状,可触及或看到,称为佝偻病串珠,以两侧7-10肋最明显。
  肋膈沟-膈肌附着部位的肋骨长期受膈肌牵拉而内陷,形成一条沿肋骨走向的横沟,称为肋膈沟。
  鸡胸-第7、8、9肋骨与胸骨相连处软化内陷,致胸骨柄前突,形成鸡胸。
  漏斗胸-胸骨剑突部向内凹陷,可形成漏斗胸。
  坏血病线-骨骼X线检查可见干骺端临时钙化带增厚,其下方有一透亮的骨质疏松带,称为"坏血病线"
  慢性腹泻-腹泻病程超过2个月为-
  迁延性腹泻-腹泻病程2周-2个月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俗称"感冒",主要指鼻、鼻咽和咽部的急性感染,常诊断为"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
  慢性肺炎-肺炎病程超过3个月称为慢性肺炎。
  急性支气管炎-是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后,或为一些急性传染病(麻疹、百日咳等)的一种临床表现。气管常受累,故称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喘息性支气管炎-系指婴儿时期以喘息为突出表现的支气管炎。
  肺炎-系指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湿罗音为共同临床表现。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并可引起气道缩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行咳嗽和带有哮明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可自行缓解或治疗后缓解。
  轻症肺炎-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大多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和气促。
  重症肺炎-除呼吸系统受累外,常有全身中毒症状及循环、神经、消化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
  急性肺炎-肺炎病程短于一个月为-
  迁延性肺炎-肺炎病程短在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为迁延性肺炎。
  病毒性心肌炎-病毒侵犯心脏所致的,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部分病例可伴有心包炎或心内膜炎
  蹲踞现象-法洛四联证患儿在游戏或走路时,常出现蹲踞现象,是一种被动体位和自我保护性动作。
  法洛四联证-是存活婴儿中最常见的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由以下四个畸形组成:(1)肺动脉狭窄(2)室间隔缺损(3)主动脉骑垮(4)右心室肥厚。
  急性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肾炎,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症。临床上以水肿、血尿及高血压、肾小球滤过减少为特点,绝大多数见于链球菌感染后。
  循环免疫复合物-具有致肾炎性的溶血性链球菌抗原与机体所产生的相应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称循环免疫复合物。
  泌尿道感染-是肾盂肾炎(上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下尿路感染)的总称,为小儿常见病。临床以细菌尿和(或)白细胞尿为特征。
  贫血-是指末梢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资料,血红蛋白量在6个月-6岁小于110g/L,6-14岁小于120g/L为小儿贫血的诊断标准。
  生理性贫血-出生时婴儿随自主呼吸的建立,血氧含量增加,红细胞生成素减少,骨髓功能处于暂时抑制状态。因胎儿红细胞寿限较短,红细胞破坏较多,婴儿生长发育迅速,血循环量迅速增加等原因,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逐渐降低,至出生后2-3个月红细胞降至3*10的12次方/L,血红蛋白降至110g/L,出现轻度贫血,称为"生理性贫血"。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上以自发性皮肤黏膜出血、血小板减少为特征。
  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其共同特点是终身轻微损伤后有长时间出血的倾向。包括血友病A、B和C等几种,以血友病A较常见。
  细胞免疫-是由于T淋巴细胞介导产生的免疫反应。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其性质为显性的,在等位基因中只要有一个为致病基因,就表现性状。此即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常染色体阴性遗传-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其性质为隐性的。只有当一对等位基因都是致病基因(即纯合子)时,才表现出遗传病的性状,杂合子则无症状。此即染色体阴性遗传。
  伴性遗传-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一般在X染色体
  4/11
  上,临床上以伴性隐性隐性遗传病常见,特点为男性表现性状,女性为携带者。此即伴性遗传。
  唐氏综合症-(又称21-三体综合征、先天愚)属常染色体畸变,是小儿染色体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特征是身体和智力发育差,严重者表现为白痴。
  苯丙酮尿症-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过程中酶缺陷所致的遗传性代谢缺陷病,因患儿尿中排除大量本丙酮酸等代谢产物而得名,属染色体隐性遗传。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赛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以痛性腮腺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发热、咀嚼困难,有时其他唾液腺也可累及。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点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后伴有较长的鸡鸣样吸气性吼声。
  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危重型。以高热、反复惊厥、昏迷或迅速出现休克和(或)呼吸衰竭为特征,多见于2-7岁体质较好的小儿。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全身各个脏器均可受累,但以肺结核为常见。
  原发性肺结核-是原发性结核病中最常见者,为结核病初次侵入肺部后发生的原发感染,包括原发综合征与支气管淋巴结结核。
  麻疹黏膜斑:在发疹前24-48h出现,为直径0.5-1.0mm大小的白色斑点,周围有红晕,开始仅见于对着下磨牙的颊黏膜上,1-2d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在皮疹出现后即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
  颅内压:是指颅腔内各种结构产生的压力的总和,即脑组织、脑血管系统及脑脊液所产生的压力。
  颅内高压:脑脊液压力超过1.67kpa(180mmH2o),即为颅内高压。
  心跳呼吸骤停:为儿科危重急症,表现为呼吸、心跳停止,意识丧失或抽搐,脉搏消失,血压测不出。
  初乳:按WHO规定,产后最初4d内分泌的乳汁为初乳,质稠色黄,相对密度较高,含脂肪少,含蛋白质多,主要
  (一)名词解释
  绪论与小儿生长发育
  1. 婴儿期:婴儿从脐带结扎到出生后一周岁,包括新生儿期。
  2. 幼儿期:自满一周岁至三周岁。
  3. 上部量:从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下部量:从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
  4. 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出生3~4天内体重下降3%~9%
  小儿营养及营养性疾病
  5. 肥胖症:小儿能量摄入长期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了一定范围的一种慢性营养障碍性疾病。
  6. 赫氏沟:肋膈沟,膈肌附着处的肋骨受牵拉而内陷形成的一道横沟。
  7. 佝偻病串珠:佝偻病患儿肋骨和肋软骨交界处因骨样组织堆积膨大而形成钝圆形隆起,以两侧第7-10肋最明显,上下排列如串珠状,因此向胸腔内压迫肺组织,容易引起肺炎。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
  8. 足月儿:大于或等于37周,小于42周的新生儿。
  9. 适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在同龄胎儿平均体重的第10至第90百分位数之间的新生儿。
  10.小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在同龄胎儿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数以下的新生儿。
  11. 呼吸暂停:新生儿呼吸暂停是指早产儿呼吸停止超过20秒,足月小儿呼吸停止超过15秒;或呼吸停止不超过15~20秒,但伴有心跳减慢,皮肤青紫或苍白,肌肉张力减低。
  12. 中性温度:是指使机体代谢、氧及能量消耗最低并能维持体温正常的最适环境温度,对新生儿至关重要。
  消化系统疾病
  13. 累积损失量:发病以来累积损失的液体量
  17. 迁延性腹泻: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一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病程2周~2月为迁延性腹泻
  18. 生理性腹泻: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其外观虚胖,常有湿疹,出生后不久即腹泻,每天大便次数多,甚至十几次,每次大便量不一定很多,其中含少量水分,一般没有特殊腥臭味。生理性腹泻的婴儿除大便次数增多外,多无其他症状,食欲好,无呕吐,生长发育不受影响,添加辅食后,大便即逐渐转为正常。
  呼吸系统疾病
  19. 咽-结合膜热:腺病毒3、7型所致,常发生于春夏季,以发热、咽炎、结合膜炎为特征,多呈高热、咽痛、眼部刺痛、咽部充血、一侧或两侧滤泡性眼结合膜炎,可在儿童中集体流行。为特殊类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疱疹性咽峡炎:是指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夏秋季,特点为高热、咽痛、流诞,咽腭弓、软腭处可见疱疹。
  20. 肺大疱:先天性多见于小儿,因先天性支气管发育异常,粘膜皱襞呈瓣膜状,软骨发育不良,引起活瓣作用所致。多系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21. 脓气胸:儿童脓气胸(pyopneumothorax)多继发于肺部细菌感染如肺炎、肺脓肿、脓胸。感染使肺部边
  5/11
网站目录投稿: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