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实现充分就业的基础上,如何做到高职毕业生的"体面就业",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整个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意义深远。所谓"体面就业"是指在就业岗位可以选择的情况下,其获得专业对口、待遇公平、权利保障、具有人格尊严的可持续发展的就业机会。"体面就业"主要从自主选择就业岗位的机会、就业岗位质量、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主观满意度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实现毕业生"体面就业"应从完善就业指导教育、加强就业能力培养、发展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体面就业;评价体系;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4)02-0086-03 【收稿日期】2013-12-07 【基金项目】2012年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高职毕业生‘体面就业评价及研究——以杭职院为例"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D12KS05 【作者简介】王飞(1981-),男,浙江桐庐人,硕士,教研室主任,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就业创业指导。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在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之路,办学质量有了明显提升。根据统计,近年来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超过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反映出高职毕业生受到社会普遍欢迎。统计数据表明:目前高职毕业生想实现就业并不困难,但是想实现高质量就业却也并非易事。如何在实现充分就业的基础上,做到让高职学生"体面就业",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也对我国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区域经济社会的整体健康发展意义深远。[1] 一、何谓高职毕业生"体面就业" 从某种意义上说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业率是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事关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就业率不高会影响各种评估的得分,相关专业也会面临减招、停招的危险。高职院校往往会通过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同时向毕业生施压等"胡萝卜+大棒"的手段,让毕业生在毕业离校前签订就业协议书,以显示其就业率之高。为了向学校交差,毕业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匆忙地与单位签下就业协议。把就业率当作第一且是惟一的做法,难免会给高职毕业生就业带来巨大隐患,以致初次就业后跳槽频繁、毁约不断,高职毕业生所希望的较高的工资福利、可持续发展等也难以实现。 针对这一状况,笔者提出了"体面就业"观点。即不过分追求就业率,重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及毕业生的满意度,真正让高职毕业生在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高职毕业生应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只有倡导"体面就业",才能真正反映高职的办学水平及不可替代性。如果错误理解就业导向,盲目追求高就业率,会使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向中级技能领域下移,其培养定位将无法与中职或本科形成差异化竞争,不仅丧失了自身的特色,也将造成国家工业化进程中产业调整与转型升级所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严重匮乏。 高职毕业生"体面就业"是指在就业岗位可以选择的情况下,其获得专业对口、待遇公平、权利保障、具有人格尊严的可持续发展的就业机会。自主选择就业岗位是高职毕业生"体面就业"的前提,即做自己喜欢做的工作,不是为了就业而被迫从事某种工作。专业对口、学有所用是高职毕业生"体面就业"的关键,即能够胜任工作岗位,对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充满自信。待遇公平、权利得到保障、具有人格尊严是高职毕业生体面就业的重点。[2] 二、高职毕业生"体面就业"评价的指标设计 根据对多届毕业生的跟踪访谈和问卷调查,在了解了用人单位、毕业生对"体面就业"的感受的基础上,结合高职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笔者进行统计分析,并据此设计了"体面就业"的评价指标,主要从自主选择就业岗位的机会、就业岗位质量分析、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主观满意度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1.自主选择就业岗位的机会 "体面就业"的前提是充分就业,即高职毕业生有业可就,能够根据自身所学找到自己喜爱的工作岗位。通常情况下,能够自主选择就业岗位的机会越多,则越有可能找到适合自己,让自己满意的工作岗位。而高职毕业生是否能够自主选择岗位,常常取决于知识和技能水平能否达到企业的要求,能否成为受企业欢迎的人才,企业是否愿意聘用他。[3]因此,该项主要的构成指标有:(1)技能水平。高职毕业生能够通过考核达到所要求的技能等级或能够通过考核达到规定的学力水平。技能水平、学力水平越高,越受企业的欢迎,自主选择岗位的机会也就越多。(2)岗位—毕业生供需比。招聘岗位数量与毕业生数量的供需比例是反映毕业生能否自主选择就业岗位的最直接指标。即该校该专业每一年提供给毕业生选择的岗位数量与毕业生数量之间的比值,该比值越高,则说明该专业的毕业生越受企业的欢迎,毕业生自主选择的余地也越大。(3)初次就业率。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反映毕业生能否做到充分就业,真实的初次就业率也能基本反应出毕业生受企业欢迎的程度,毕业生能够选择岗位的程度。 2.工作岗位质量 满意的就业岗位是"体面就业"的核心。而怎样的工作岗位才能称之为满意?一方面毕业生能够胜任工作岗位,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出色的完成工作,带来工作的满足感。另一方面,从工作中毕业生能够获得满意的报酬、个人能够得到发展、能够获得社会地位等。当然不同的毕业生对就业岗位的关注点并不完全相同,在对毕业生关注的工作岗位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如下评价指标:(1)专业对口情况。高职培养的是生产、管理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学以致用是高职专业设置贴近社会需求的表现,也是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专业对口的就业岗位是高职毕业生能够胜任的一个重要前提;同时,通常情况下在专业对口的岗位中毕业生更加能够发挥自己的所学,而获得更大的成就,从而获得满意的报酬、各人发展和社会地位。因此,要判定高职毕业生是否"体面就业",专业对口情况应是一个重要指标。(2)薪资待遇情况。高职毕业生对就业岗位是否满意,薪资待遇是一项很重要的指标。薪资待遇也是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认可程度及其在单位地位的直接体现。薪资待遇是工作价值的直接体现,获得满意的薪资待遇不仅能够提升生活质量,也是毕业生工作受企业肯定的一种标志。(3)权益保护情况。能够得到正常的权益保护是基本的工作前提,如果高职毕业生在就业中正常的权益没有得到保护,则"体面就业"就无从谈起。endprint 3.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高职毕业生从事该岗位的发展前景如何,职业发展是否可持续,是"体面就业"的重要指标。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主要从二个方面开展评价:一是技能培训。高职毕业生在工作过程中能否得到技能培训的机会,是其职业生涯进一步得到发展和上升的指标。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高职生不可能凭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跟上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因此,作为高职毕业生一方面要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另一方面也有必要参加各类技能培训来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因此,技能培训是毕业生个人技能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其职业发展可持续性的一个标志。二是晋升机会。在工作中得到晋升,无论是工资的晋升还是职位的晋升,都是对工作能力的一种认可。晋升是职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标志,因此在评价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时,晋升机会应是其中最重要的指标。得到更高层次的位置或报酬,是"体面就业"的重要一环。[4] 4.主观满意度 "体面就业"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学生内心感到满意。每个毕业生对职业的要求都各不相同,没有任何一个职业能够让所有人都感到满意的。若求职者内心不认可,则待遇再高,职业前景再好,恐怕也无济于事。而"体面就业"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毕业生内心的感受,每个毕业生对体面的理解不同,对职业的需求也不同。因此,在"体面就业"中不能只关注工作岗位本身,也不能仅仅以职位、薪资、晋升机会等外在要素来评价,应关注毕业生的主观满意度。高职毕业生的主观满意度,也是"体面就业"评价指标体系的组成部分。 三、有效促进高职毕业生"体面就业"的途径 1.完善就业指导教育 高职院校要实现毕业生"体面就业",应加强就业教育,开展全程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当前高职院校对于技能教育普遍比较重视,过于重视技能教育,忽视文化教育导致高职院校越来越像技能培训机构。而高职学生期望自己能够与普通大学生一样,有体面的就业岗位,不仅仅做光有技能的一线操作员。因此,加强就业指导对于高职院校尤为紧迫。根据实践,笔者认为:必须创新高职就业指导教育的思路,将就业指导教育贯穿于高职教学全过程,作为 "教育教学整体工作之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不能照搬照抄本科院校的就业指导模式和内容,应有针对性的建设高职就业指导的模式与内容。当前高职中许多学生是在高中阶段目标不够明确或在高考中失利的,进入高职后比较迷茫,缺乏目标。因此,在大一时应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涯,找准自己的职业目标和方向,只有这样高职学生才有动力学好知识和技能。大二、大三阶段,应开展就业观教育,培养学生求职技能和职业素养。[5]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提升就业能力。在就业指导中,要明确就业指导目的,创新就业指导方法,进而有效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力,促进毕业生体面就业。 2.加强就业能力培养 要实现高职毕业生的"体面就业",对其就业能力的培养是核心环节。就业能力的基础是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毕业生胜任职业岗位、取得职业发展的关键。在高职教育中专业能力的培养是核心环节,对专业能力的要求是让学生建构够用的理论知识,同时加强实用性的专业技术技能培养,使高职毕业生真正成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实现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无缝接轨,从而促进毕业生"体面就业"。当然在加强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不能忽视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方法能力是发展型能力,是高职学生在职业中获取新技能、新知识、新方法的能力,方法能力对于毕业生取得职业发展,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尤为重要。因此在专业教育中不仅要培养专业能力,也应注意方法能力的培养。社会能力是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需的行为能力,包括人际交往、环境意识、职业道德等,是高职毕业生在职业活动、社会生活中必备的,对于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高职教育中既要重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社会能力的培养。 3.发展创新创业能力 要实现高职毕业生的"体面就业",对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能再被搁置于其能力体系的边缘,应该予以重视。高职毕业生求职的途径不能只是被动型就业,更要具有自主择业和创业的能力,在求职中能够选择符合自己期望的职业,从而体面地实现就业。高职毕业生也不是机械性的操作工,而是技术技能型人才。要促进高职毕业生在岗位上,创造性地思维和工作,如发明新工艺、制造新产品、推广新技术等,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如果没有创新能力,难以长久胜任日新月异的岗位发展要求。针对现代社会的各种需要,应该把创新创业能力看成是高职毕业生的核心能力之一,采取措施加以培养。[6] 【参考文献】 [1]丁金昌.高职人才培养不可替代性的策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6). [2]柯羽.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7,(7). [3]秦建国.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7,(3). [4]刘文.对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指标体系的设想[J].统计与决策,2008,(8). [5]姚夏军,黄新敏.市场化条件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分析与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08,(1). [6]张培德.大学生就业工作评价体系的建立[J].中国人才,2007, ( 8). 【Abstract】How to promote the "decent employment" of vocational graduates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urvival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in China, an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as a whole. "Decent employment" means everyone can choose to gain a job suited to his special training, salary equity, rights, human dign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Decent employment" could be evaluated from the job chosen opportunities, the quality of job, the career development, and the subjective satisfaction. We should improve the employment guiding education, enhance students employability, and develop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to achieve "decent employment". 【Key words】graduates from vocational colleges; "decent employment"; evaluation system; effective w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