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到汶川羌族聚居县去玩耍吧


  到汶川羌族聚居县去玩耍吧!
  近日,一条"汶川映秀5·12震中纪念地"争创国家5A级景区的新闻,引发众多网友的热议。不管汶川争创5A级景区是否恰当,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汶川确实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现在,就跟随编辑的脚步,走进汶川,感受地震之后,汶川在恢复重建中发生的巨变,以及那些旅游景点吧。
  汶川因地震而全世界知晓,2008年"5.12"的大地震给汶川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山河破碎,满目疮痍,百业待兴,坚强的汶川人民从悲壮走向豪迈,经过四年的灾后重建,汶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旅游基础得到极大提升,旅游产品精彩纷呈。
  地理环境:汶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是中国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汶川因县西汶水(现岷江)得名,西汉时为绵虒县,西晋改为汶山县,并为汶山郡治,北周始名汶川县,距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历史。境内有卧龙自然保护区,为大熊猫的研究和主要繁殖地,四姑娘山为主要旅游景点。
  映秀新城:震后场馆看大师手笔
  旧景重现:映秀镇地处汶川南部,是前往九寨沟、卧龙、四姑娘山的必经之路。漩口中学是地震后唯一得到较为完整保存的大型遗址,也是中央周年祭奠仪式会常漩口中学是震前映秀的标志性建筑,然而在5·12地震中化为一片废墟。震后还形成了很多典型的地质建筑形态,如倾覆、端头垮塌、扭曲垮塌、十字裂纹、底楼沉降、颠裂、断裂倒塌、平行错位、叠塌、底部错裂、撕裂垮塌和侧倾等。
  天崩石是当时地震留下的一个典型奇观。"5·12"大地震的瞬间,山坡上许多石头震滑下来,有的滑在山脚,有的翻过公路滚进岷江。天崩巨石是其中一块,整块石长10米、高8米、宽3米,重一百多吨,从对面山崖轰然崩裂,如刀剑般深深倒插在江边。巨石向着岷江峡口,面朝前方约1公里处的牛圈沟震源点,成为天然的碑石。
  重建新颜:映秀新城有历史悠久的茶马古道驿站老街和汶川古道,以及独具特色的藏家新居。
  国内外著名建筑大师参与设计的新建筑成为映秀新城的一大看点,这里有国家大剧院设计者保罗·安德鲁参与设计的抗震减灾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参与设计的河口纪念广尝文化活动中心;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参与设计的地震纪念馆及陵园。而映秀小学与映秀幼儿园由工程抗震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周锡元团队负责设计。地震纪念馆的设计标准为抗震设防烈度8度。是展示地震灾害、抢险救灾、灾后重建、人与自然、抗震技术等内容的教育基地。目前,这些建筑已基本完工。
  映秀还将运用虚拟技术、网络等数字化手段,建成全国首座数字化"5·12"抗震救灾纪念馆,其他包括牛圈沟震源点、地震壁画、堰塞湖、漩口中学、天崩石、白花大桥遗迹、减灾防灾、抗震建筑科技等系列景点,映秀作为震中纪念地将会成为世界地震遗址名镇。
  水磨镇:精品小镇羌汉风情
  旧景重现:水磨古镇历史悠久,是一个藏、羌、回、汉等民族的聚居地,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其有碑文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现还残存着唐、宋两代的道路、明代台阶和清代古树……这里享有"长寿之乡"的美誉,称老人村,后改名水磨至今。
  重建新颜:被联合国人居环境理事会评为"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的水磨镇,在重建后自然风光秀丽,地域文化浓郁,俨然是一个旅游精品小镇。震后经过广东佛山卓有成效的对口援建,水磨镇展现出"滨水小镇生态新城"的秀丽景象,成功成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
  春风阁白色蜿蜒曲折的台阶,主建筑羌碉和阁楼则分别是汉族和羌族的代表。西羌汇坐落于春风阁脚下,是水磨标志性景观之一。西羌汇的建筑立面结合了羌碉特色;碉楼碧它将现代的建筑、装饰艺术与传统西羌文化相结合,陈列着南风古灶烧制而成的陶瓷沙盘。禅寿老街两侧分布的春风阁、大夫第、万年台、字库、白塔等建筑风格集中国传统建筑体系之大成,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建筑思想和设计理念。
网站目录投稿: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