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龑+张争宇 摘要:教学方法改革意识不强、手段不丰富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思修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发展的瓶颈,"慕课"作为一种开放性极强的大规模网络课程,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提供了一条新的教学改革路径。本文就"慕课"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作为教学补充的校内应用进行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基础"课;"慕课";教学实效性;教学改革 一、"慕课" 1、慕课的内涵。"慕课",音譯词,源于英文MOOC,"M"代表Massive,即大规模的,第一个"O"代表Open,即开放的意思,第二个"O"则代表Online,在线(在网上)之意,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课程的意思。归纳起来,"慕课"就是代表一种开放性极强的大规模网络课程,让那些有自主学习兴趣的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通过一部手机或一台电脑,均可在网上自主学习,能够吸引成千上万的人同时在线观看的一种新型在线课程开发模式。 2、"慕课"的发展。"慕课"真正的发展还不到五年的时间,还属于一个事物新生发展的阶段。《纽约时报》将2012年称之为"慕课元年",Coursera、edX和Udacity是"慕课"平台的三大供应商。Coursera从2013年来到中国后,中国用户已经占其注册总用户数的一半以上,中国国内也相继出现很多"慕课"平台,例如中国"慕课"平台的开拓者之一"慕课网"(imooc),基于中小学教育的"酷学习"(kuxuexi)。可见"慕课"在中国的发展势头还是非常的迅猛。 3、"慕课"教学形式和特点。大多数"慕课"跟传统的大学课程一样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从初学者成长为高级人才。"慕课"课程涵盖范围广,免费的"慕课"是不提供学位的。所有的"慕课"通常会包括每周一次的讲授、专题研讨和阅读建议,并且伴随频繁的小测验,有时还会有期中和期末考试。大规模网络开发课程是"慕课"的特点。"大规模"是"慕课"的典型特征,"开放性"是"慕课"的本质特征,"网络型"是一门课程之所以成为"慕课"的基本特征。"慕课"可以使任何人选择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享受任何学校的任何教师的任何课程资源。[1] 二、"慕课"应用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的可能性 1、"基础"课面临创新教学模式挑战。2016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该文件指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存在的诸如教学方法改革意识不强、手段不丰富等问题,成为了制约思修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发展的瓶颈。文件提出了高校进行统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和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的有效补充作用,鼓励创新教学模式。 2、"基础"课目前的教学常态。从2011年开始,高职院校"基础"课学时缩减,由原来的56学时缩减到32学时,为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进一步增加了难度。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包括绪论在内,9个章节3大部分的教学内容,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艰巨的任务,还要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完成知识的内化,让学生达到从思想认识到道德水平以及法律精神的全面提升,更像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因此,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更需要引进"慕课",课外时间的合理利用就成了教学目标完成的保障。"慕课"为课外教学提供了更有效率的依托,使课外教学转为常态化教学成为可能。这就要求教师将课堂内容和"慕课"内容相联系,而不是简单的重复或毫不相干,从而是"慕课"真正成为"基础"课教学的延伸。如何将传统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结合,增强教师教学模式的实用性,转变灌输式课堂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与教师引导相结合,已成为官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2] 三、如何在高职院校"基础"课中开展"慕课" 1、"慕课"开设的硬件环境。开设"慕课"的高职院校至少要备有满足"慕课"教学使用的机房和网络。"慕课"的特征虽然满足了上课时间和地点的随意性,但它网络性的特征使得慕课的教学需要具备一定的硬件设施。虽然目前很多"慕课"平台都开发了手机APP软件,也需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网络环境,否则容易挫伤学习的积极性。 2、"慕课"开设的频次。"慕课"虽然作为"基础"课的课外延伸,但是不宜过于频繁,否则容易造成挤占学生专业学习时间并遭来反感。笔者认为应以一至两周一次为宜,平时为两周一次,与国内外重大时事时可增加一次,具体频次应当根据课程进度和国内外重大时事进行适当的调整。合理调整"慕课"频次很重要,既要对既定教学内容有完全准备,也要及时加入国内外重大时事案例的讨论,丰富了课程内容的同时,也应当有实践教学内容的体现,让"慕课"做到收缩有度。 3、"慕课"由谁开设。关于"慕课"由谁进行开设,笔者认为应当专门设置一位教师进行开设,从教学目标的设计、教案的内容、教学方式的构建,应该是独立、统一的,而非各个教师"自立门派"。这样不仅能够形成权威统一的"慕课"内容和评价方式,方便学生在"慕课"平台建立各种共同话题的讨论组,在相同的小测验中进行比较,同时也是"慕课"教学质量稳定的根本保障。如果每个思政教师都开设校内范围的"慕课",势必会造成大量的重复工作,也会加重教师备课负担,从而影响"慕课"的品质。 4、"慕课"教学过程应短而精。"基础"课的"慕课"不同于一般形式的"慕课",它是在保障"基础"课正常教学学时之余的补充形式,因此不适宜用正常的教学90分钟作标准。"慕课"应当以"微课"的形式呈现,既区别于远程教育,又不同于传统网络课程,短而精应成为"慕课"教学方向,一次"慕课"教学应控制在15- 30分钟。笔者认为,一次"慕课"的时间构成应当由十五分钟讲授、十分钟讨论、五分钟测试题来构成。教师要研究"基础"课程体系间的逻辑关系,据此进行慕课的课程知识体系网络建设。 四、结语 "慕课"正推动全球化的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将给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方式带来深刻变化。高校思政课发展"慕课"教学将提供大学生主动探索实践问题的新途径,为进一步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观导向,更广泛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骛远."慕课"(Moocs)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 [2] 李梁."慕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2014.1.